杜陽
【摘 要】公路建設對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帶動作用,但它同時又是對破壞環境產生嚴重影響的行業之一,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因此,本文試圖闡述如何在公路建設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節約土地,并處理好環境同社會、經濟的關系,進而實現交通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響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
【關鍵詞】生態文明;公路建設;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
一、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公路在社會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位置越來越顯著。然而,人類公路建設的非生態性產生了環境污染、景觀割裂、生態多樣性丟失等,對人類生存的環境產生了巨大的破壞作用。因此,為了響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我們公路建設者必須在建設全過程中加強貫徹保護環境的思想,做到生態文明。
二、什么是生態文明
文明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各種成果和財富的總和,體現的是人及其社會的開化和進步狀態。而生態文明所指稱的就是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取得的既有利于人及其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又有利于自然進化和發展的一切成果和財富。它既有物質的成果,又有精神的成果和社會的成果。
另外,生態文明還應具有自己獨特的規定性。在這里,“生態化”是生態文明的獨特性質它不僅在精神文化領域,把自然、社會和人看成是一個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去揭示人與自然之間的生態關系,體現兩者相互統一的基本思想,使其精神文化成果具有不同于工業文明且更有利于人與社會發展的特征;而且,在社會實踐領域,它要求將整個自然界納人到社會的發展中,作為人類社會的自然基礎去改變現有的工業化生產方式,實行一種“生態化”的生產方式,以使人類的生產和消費活動不超出自然界的實際承載能力。
三、如何在公路建設中貫徹生態文明
公路建設的生態文明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規劃、設計、施工到運營整個建設的全過程中考慮考慮生態文明。
(一)在公路規劃中重視生態文明
從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這一時期仍然側重公路的功能因素,如安全、迅速、沿用傳統的以填為主節約工程造價的設計思想,對環境因素重視不夠。而公路的技術標準越高,對自然人文景觀、生態環境的破壞越嚴重。所以必須形成一種生態文明的規劃的基本思想,其特點是:以人為本,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前提,強調系統開放和優勢互補,實現高效、和諧、可持續。在進行公路的規劃時,要堅持交通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把公路交通環境保護規劃納入公路交通行業發展規劃,并與交通環境管理制度相結合,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環境的影響,使交通發展不僅為經濟繁榮、社會進步服務,而且為防治環境污染、維護生態平衡。
(二)公路的設計過程中強調生態文明
在公路勘察設計過程中,從技術上選擇可靠的施工方案,提出相關的環境保護措施。為減輕公路對現有地形、植被的破壞和自然水系水質的影響,要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的技術等級標準和適宜的技術指標,對路線位置、路基高度等重大決策必須慎重,千方百計節約土地。對深挖工程量艱巨的地段,可考慮用隧道,盡量避免山體深挖后對路基穩定性和自然環境的影響,減少高填深挖,少占土地,減少硬化防護工程,減少水土流失發生。對于公路需要穿越或涉及一些特殊的生態因子,如濕地、自然保護區等,應采用對環境影響最小的公路建設方案,同時按照生態因子的具體特點,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公路設計應考慮在路旁植樹,并采用多種邊坡防治技術穩定邊坡,防止水土流失;因地制宜地做好排水設施的設計工作,有組織地排除雨水,避免暴雨來臨時引起的滑坡;對于有較多動物出沒的路段,設計專門的動物通道,并注意與周圍環境的銜接。公路綠化應以保護沿線生活環境和自然環境,提高行車的安全性和舒適性,提供和諧的公路景觀為根本目的,不嘩眾取寵。
(三)公路施工期間要確保生態文明
公路施工對環境的影響是很大的,生態文明的公路施工過程應符合生態文明的理念,主要處理好施工與施工場地的環境問題。具體來看主要有:加強施工管理,采用先進的技術、工藝、材料、設備,降低施工噪音、揚塵等其他問題對環境敏感區的影響;合理選用采石場、取料場和棄料場;合理用水和棄水,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污染;處理好取、棄土場。對于棄土場采取“生態恢復技術”,作好原生態恢復工程的實施以及恢復后的改良與管理,或人工植樹植草等。對于取、棄土場,應在工程完工后其表面覆蓋一定厚度的土層,并且進行植被恢復逐漸向“綠色新文明”建設推進;處理好山體的開挖面,在上邊坡應設碎落平臺,以防落石危及行車、行人的安全;在路基的下邊坡則應采取設拱形或菱形等骨架穩固邊坡,同時也種植草皮綠化或進行原始環境恢復,讓所有開挖面看不到開挖痕跡。
(四)公路運營期間要注意生態文明
公路建成通車后,需對公路進行養護管理,使其正常運營。在運營階段,應進一步加強路域的植被恢復和全面綠化工作,加強路域環境檢測,評定敏感路段的污染程度,制訂完整的監測計劃,及時采取保護措施。
四、結束語
做到生態文明的目標,就要做到生態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保證在公路建設的同時,盡量減少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擾動,力爭實現區域經濟、生態環境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劉龍,裘世保,楊書祥.公路生態工程技術探討[J].公路交通科技,1999,16(11):66-69.
[2] 楊京平.生態工程學導論[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2.
[3] 劉宏波.公路建設中的環境保護.林業建設, 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