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的轉型,我國的農村金融也發生了轉型。本文對中國農村金融轉型與金融機構多元化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農村金融轉型 金融機構 多元化
一、我國的金融轉型狀況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不斷的完善,城市化快速的發展,農村的發展也緊隨其后,特別是農村金融轉型與金融機構多元化,農村金融的轉型指的是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說明我國的“種植型”轉變為“產供銷”的形式。為了改變我國農村的金融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實現我國金融機構的多元化。對此國家實行了相關的措施:(1)建立農村金融市場的基本框架,確定農村金融以運作為主體。(2)建立農村政策性的銀行。(3)推動農村銀行商業化的進程。(4)建立一個專門為農戶發放貸款的機制。不過這些機構都是在國家計劃經濟體制模式下和國家支配金融的觀念下成立的。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家的金融面臨著轉軌和改革,從而導致農村金融的供求出現了一些問題:農村金融的硬約束難以建立;農村金融機構仍然不能完全獨立于市場而存在;農村金融承受著沉重的不良資產。
本文分析了轉型時期的農村經濟和金融特征,對農村金融面臨的困難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從而推動農村金融的發展。
二、我國農村金融機構的布局
在我國金融機構里,只有農業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專門設立了支農業務及涉農,雖然農村信用社等機構只有一部分涉及到關于農村的項目,但是它是屬于地方的金融機構,而且還是國有的金融機構,在募集資金的時候是以國家的信用為基礎,同時還允許一定程度上的虧損。其他金融機構都屬于商業銀行,它們一般沒有權力開設涉農業務,它們的資金也達不到涉農的要求。根據以上描述,目前農業銀行設及的范圍是最廣的,獲得國家的支持也是最大的。
三、我國農村金融轉型和金融機構多元化的進程
根據我國的相關政策可以看出,我國的其他金融機構是沒有開設涉農金融的權力的,現在社會對農業銀行的支持力度比較大,同時還頒布了相關的優惠政策,農民對這些優惠政策的理解越來越充分。涉農方面的業務很實際,項目出現的資金缺口非常的明顯;其他金融機構都屬于商業銀行,它們一般沒有權力開設涉農業務,它們的資金也達不到涉農的要求,所以涉農方面的資金狀況是非常有限的,從而影響了涉農項目的進展。有一些農戶為了推動農業項目的進展,他們就利用民間的借貸,但是農業項目的回款期比較長,民間借貸會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最終還會影響農業項目的進度,所以內蒙古、東北的地區多次發生關于涉農項目的刑事案件。
對于這些問題,給涉農方面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一方面體現農戶“吃不飽”的現象,另一方面體現金融機構“不敢吃”的現象,對于這些現象國家也不能過多的實行宏觀調控,每一個金融機構都有自己明確的業務,對此這些金融機構不能盲目的跨行業發展金融業務,這對于整個國家實行宏觀調控是非常不利的。對此面對這些現象采取了三方甚及四方的合作方式,具體的合作方式就是,還是以農發行為主導單位,在農業項目不變的情況下,增設了專項的涉農服務業務,如果農業銀行資金有限就由商業銀行來提供,關于信貸的還款計劃由當地政府出具。這樣之后商業銀行就滿足了當地政府的資金需求,同時政府提供相應的信用擔保,對于農業銀行來說也不會出現資金不足的現象,但是這樣一來,農戶就要出示更多的法律文書,這種形式的貸款相對于國字號的信貸資金和民間貸款要正規的多,同時有政府做擔保信任度要高得多。其中商業銀行有一部分資金涉及到跨行金融業務,但是信貸的主體是政府,說明這部分資金是可以調控的,所以在政策上是行的通的。從合作形式的開始到現在,已經有河北、海南、內蒙古等地也開始嘗試性的進行這種金融業務,其中參與進來的金融服務機構有郵政儲蓄銀行、建設銀行等。
涉農項目現在已經有了較強的資金后盾,涉農方面的進展和優勢已經開始明顯了。以前的傳統種植型基礎農業項目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經濟的發展,現代的農業發展形式是產供銷一條龍深加工的發展形式。由于農業的形式在發生變化,涉農方面的服務機構也在發生變化。以前農村金融機構的資金流僅限于本地,具有優勢的農業項目也不過是相鄰的幾個地區和省而已,但是現在的農業項目不在局限于幾個地區而已,已經發展到了海外甚至歐美市場,原來那種傳統的結算方式已經不能農村的發展需求,所以需要設及到跨境的結算方式。這種跨境的結算方式受到一定的政策局限性,如果是對農村經濟發展好的政策政府是一定會給支持的,但是農業銀行要做跨境結算的話,它的經驗遠不如商業銀行,也沒有商業銀行的資源多。在這種情況下同樣也采取了三方合作的方式來提供金融服務。以當地的農業項目資源為基礎,由當地政府組建企業,農業銀行提供結算賬戶,再由有跨境結算業務的銀行向海外提供金融服務項目。這樣可以減少資金的金融風險壓力,在這個過程中雖然產生了一筆境外結算的費用,但是就如買了保險一樣,減少了金融風險,資金用起來會更加的方便和安全,雙方達成協議各取所需。這項業務是由農產品出口而推動項目的發展,隨后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已經與北京和山東等地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陸續開展相關的金融服務項目。
四、我國農村金融機構多元化發展形式
農村經濟不斷在發展,關于農村相關的金融服務也在發生變化,金融服務項目應該著眼于農村未來經濟的發展潛力,同時還要加大對農村金融的約束力,國家要修訂符合現代農村經濟的有關政策,放寬其他金融服務機構對涉農項目的服務,同時要加強商業銀行與農業銀行之間的合作,兩者之間相互合作可以實現共贏。由于農村金融機構對跨境結算的經驗不足,資源也沒有其他銀行多,政府需要頒布相應的政策加以扶持。在這個過程中國家不能放松對農業銀行的扶持力度,其他銀行投入涉農業務的資金必須要在國家可控制的范圍內,有效的控制可以避免不良資金的產生。
五、總結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不斷的完善,城市化快速的發展,農村的發展也緊隨其后,特別是農村金融轉型與金融機構多元化,農村金融的轉型指的是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說明我國的“種植型”轉變為“產供銷”的形式。為了改變我國農村的金融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實現我國金融機構的多元化。農村經濟不斷在發展,關于農村相關的金融服務也在發生變化,金融服務項目應該著眼于農村未來經濟的發展潛力,同時還要加大對農村金融的約束力,國家要修訂符合現代農村經濟的有關政策,放寬其他金融服務機構對涉農項目的服務,同時要加強商業銀行與農業銀行之間的合作,兩者之間相互合作可以實現共贏。
參考文獻
[1]隋艷穎,夏曉平.金融發展與農業經濟增長的經驗研究——基于農業經濟金融排斥的視角[J],《金融發展研究》2012年第4期:19-25.
[2]李婭.農業經濟增長金融支持策略研究[J].《中國經貿》2011年第12期:19-25.
作者簡介:周后強(1977-),男,漢族,籍貫:四川岳池,職稱:講師,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金融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