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測繪質量監督檢驗站 吳厚清
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進步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由此推動著生產方式的革命性變革,全球經濟進入互聯網驅動的信息化時代。加快發展信息經濟是順應經濟轉型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經濟正成為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選擇。發展信息經濟,首先要把信息基礎設施這條“路”修好,地理信息就是最重要的信息基礎設施。要加快發展信息經濟就必須加強地理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起步早、發展快、運行質量高、市場秩序好的發達地區,雖然浙江地理信息產業發展起步較晚,但依舊走在了全國前列。目前,浙江地理信息產業政策法規較為完善,社會資金密度較高,地理信息產業應用水平較好,以德清地理信息小鎮為代表的浙江省地理信息產業園建設已初具規模。綜上所述,浙江發展地理信息產業擁有后發優勢,而地理信息產業屬于高科技產業,也比較符合浙江產業戰略定位。
1.民間資本雄厚
浙江雄厚的經濟基礎、豐富的民間資本、廣闊的融資渠道,為地理信息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本基礎。浙江省地理信息產業園已成功招商引資10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投資總額達80億元,直接推動了浙江地理信息產業的發展。浙江省的測繪項目建設投資每年均在數10億元,為產業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另外,政府設置的有關產業專項資金,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較強的牽引力。
2.地理信息數據資源豐富
浙江有著豐富的地理信息數據資源,擁有覆蓋全省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數據和多尺度、多層次、陸海一體化的、種類齊全、內容詳細、現勢性強的地理信息數據,并有快速、實時的“3613”更新機制。浙江省地理空間數據交換與共享平臺、浙江各地市“數字城市”“天地圖 · 浙江”等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建成和完善,海洋測繪、地理國情普查等重大項目的建設,相關地理信息數據成果成功發布并提供應用,開辟了地理信息資源的多數據渠道,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基礎數據保障。同時,導航電子地圖、交通旅游地圖、互聯網地圖、多媒體地圖、手機地圖、三維實景、街景等專題地圖的編制,完善了地理信息產品種類,為服務社會公眾的品質生活提供了保障,也推動了地理信息產業發展。
3.地理信息科技基礎良好
移動定位、地理數據服務以及信息安全保密技術、遙感數據獲取與應用技術、GPS導航定位與應用技術等一大批產業發展關鍵技術已得到突破,為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奠定了較好的科技基礎。科研支撐方面,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杭州師范大學、浙江農林大學等一些大學院校的地理信息產業專業擁有豐富的產學研成果。在科技人才方面,浙江測繪與地理信息科技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已經逐步建立,測繪與地理信息科技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
1.企業規模小,產業競爭力不強
目前,浙江地理信息企業規模小,以中小微為主,缺乏龍頭骨干企業。目前,還沒有一家地理信息企業成功上市,缺少龍頭企業對產業發展的領頭作用。雖然產業收入增長迅速,但是總體基數不大,過億企業不到20家,過5億大關企業尚無。目前浙江地理信息產品結構仍以產業鏈前端的地理信息數據采集、處理為主,僅有杭州科瀾的三維地理信息平臺、杭州阿拉丁的“E都市”等少數幾家有自己研制的平臺和產品,大部分企業以傳統測繪、常規性的地理信息技術項目為主。企業以傳統測繪業為主,附加值不高,凈利潤不大,產品競爭力不強。
初次監測后,連續墻底端被鎖定,但實際情況是連續墻嵌固端的嵌固力不足,底端向基坑內產生了一定量的位移,因而應將變形時程曲線向基坑內平移一定量進行變形分析。按此分析連續墻向基坑內的位移量實際大于目前的監測值。
2.產業內部結構不合理,亟待優化
從產業本身結構的角度來看,在地理信息的四大子產業中,浙江在傳統測繪和地理信息系統領域發展較好,而衛星導航和遙感產業的發展則相對滯緩。浙江企業主要從事基礎測繪、地理信息工程等業務,從事衛星導航和遙感業務的單位較少。從地理信息產業的細分產業來看,浙江傳統測繪和地理信息系統產業占據了浙江地理信息產業66.5%的份額,處于主體地位,而遙感、衛星導航定位產業發展速度較為緩慢,只分別占據了2.0%和21.2%的產業份額。
3.政策落實不到位,政府作用有待加強
雖然浙江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促進地理信息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關于支持浙江省地理信息產業園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較為齊全,但具體配套政策如對地理信息產業相關資金、項目、財政、稅收等方面的支持政策細則,還有待研究落實。
1.經濟及信息化建設推進,地理信息產業出現新熱點
目前,中國自主的北斗導航技術基本成熟。預計未來幾年,中國的導航衛星產業將進入高速度、跨越式增長階段,浙江的社會資本必然積極參與北斗導航智能芯片制造、地面傳感接收基礎設施建設、遙感衛星影像的分析處理、導航定位等地理信息領域,這必將推動浙江地理信息產業的發展。同時,浙江省測繪與地理信息管理部門正在加快推進海洋基礎測繪工作,加強海域、海底、岸線、海島等測繪與地理信息工作。通過地理信息技術整合豐富的海洋基礎地理信息資源,服務于海洋經濟建設和防震減災等重要工作,在推進浙江海洋經濟強省建設中壯大地理信息產業。
2.政府、企業、公眾對地理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長
3.地理信息重大項目的開展,大力推進產業發展
“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天地圖 · 浙江”和“地理國情普查與監測”將成為未來五年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三大品牌項目,成為地理信息產業投資的重點,可為浙江“五水共治”“拆、治、歸”“劣Ⅴ水整治”、地下水污染、霧霾天氣、交通擁堵等各項民心工程提供保障服務,必將推進浙江地理信息產業的發展。
1.國外大型地理信息企業壟斷產業鏈
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在地理信息空間基礎設施和地理信息產業技術上的領先優勢,在測繪技術裝備方面,國外的Trimble、Leica和Topcon等幾家設備制造供應廠商占據著浙江市場。在衛星導航和定位方面,美國GPS系統處于絕對壟斷地位。在遙感信息數據源方面,浙江的高分辨率遙感信息數據90%依賴于國外。在地理信息系統方面,美國的ESRI公司占據浙江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市場。這些國外大型地理信息企業在地理信息產業鏈的壟斷地位對浙江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抑制作用十分明顯。
2.地理信息產業政策不夠完善
面對新形勢下信息經濟的新變化、新要求,地理信息市場引導和監管方面的一些政策法規已經滯后,并且在部分市場的監管和引導等方面出現了空白,尤其是在地理信息提供和使用管理、公開和保密管理、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缺乏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如浙江汽車行業巨頭吉利在發展汽車自動駕駛的領域迫切需要得到地理信息產業政策的支持,沒有高精度地圖的支持,無人駕駛技術無從談起,而考慮到國家信息安全,高精度地圖保密處理政策法規明顯滯后。現有產業政策已不能滿足新形勢下浙江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新要求。
3.地理信息市場不規范,監管不完善
浙江地理信息市場上,甲乙級資質單位仍是以公益類和中介服務類的事業單位為主,這些依靠公共財政支持的事業單位在參與市場競爭時憑借其先天的競爭優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無序甚至惡性競爭的局面,而一些民營企業為了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紛紛采用“低價+低端”的競爭手段導致市場管理混亂。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產業市場監管還不完善,新推出的國家互聯網地圖的管理政策,在開展業務和實施監管的方面遇到了較大阻力。地理信息數據的非法復制、“問題地圖”等屢禁不止。

▲ 浙江地理信息小鎮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產業融合、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必將是浙江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原因在于:地理信息產業的融合發展是由地理信息產業高滲透性和強帶動性決定的;地理信息產業所采取產業鏈的組織形式是由地理信息產業的專業化分工決定的;地理信息產業的集群發展是由地理信息產業需求變化快且不確定性所決定的。
地理信息產業融合發展是其向其他產業及其產業內部的滲透、延伸和重組。隨著測繪技術的飛速發展,地理信息產業融合發展也初見端倪。地理信息產業鏈具體是指從測繪與地理信息開發利用的“獲取—處理—服務”的全過程所涉及的多個地理信息企業之間基于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而形成的地理信息鏈網式產業組織形式。地理信息產業鏈式發展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已有很多成功案例。地理信息產業集群與傳統的產業集群相比有其相似之處,但仍存在著地理信息產業獨有的特征,地理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是地理信息產業集聚發展的核心因素,地理信息人才的集聚是地理信息產業集群形成的首要條件,目前浙江還處在探索階段。
一方面,浙江政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地理信息的金融財政支持政策,開拓融資渠道,以無償資助、貸款貼息、項目補貼等多種方式支持地理信息產業核心技術與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支持地理信息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推動企業自主創新產品納入浙江省政府采購清單,在政府投資項目中得以應用。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浙江省的地理信息獲取、處理、生產、開發、出版以及知識產權保護、安全保密監管等相關配套的制度和措施。
支持浙江地理信息企業建設地理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鼓勵企業參與共建創新基地,為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申報浙江測繪與地理信息局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創造條件。建立浙江地理信息技術成果信息交流平臺,促進省內的地理信息科技資源和成果的流動和合理配置,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應用。對浙江地理信息企業的技術創新給予有效的政策和經費支持,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增強核心競爭力。
一是統籌兼顧浙江基礎測繪工作的全面和協調發展,強化浙江基礎地理信息資源的整合和集成,形成全省統一和共享的一個網(浙江衛星導航定位連續運行基準站網)、一張圖(以浙江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為載體的基本地形圖)、一個平臺(浙江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不斷提高基礎測繪的綜合效率。二是統籌協調浙江省內軍事測繪與民用測繪的發展,形成測繪與地理信息工作中寓軍于民、軍民結合的良好局面。三是進一步完善浙江測繪與地理信息標準化投入機制,加強省內標準化研究和制修訂工作。
大力拓展地理信息應用領域,支持地理信息在浙江的資源管理、防災減災、環境保護、應急保障、公安邊防以及科技、教育、文化、衛生、民政等領域的應用,推進地理信息資源更好地服務浙江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充分利用地理信息和相關技術,服務于浙江的大數據建設,服務于“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金融”“人工智能”“工業大數據”等創新創業,滿足浙江公眾的各類個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