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市國土資源局余杭分局 傅耀平 石 琰
600畝成方連片的優質農田,路相通、渠相連,灌溉機埠、排澇機埠一應俱全,一般的農用車都可直達田頭——這是一片標準化的現代農田,現已流轉到種植大戶手上,種上了小麥和油菜花。4月12日,杭州市余杭區土地整理工作領導小組對南苑街道東湖社區土地整治項目進行了現場驗收。
很難想象,這片優質農田的前身其實是甲魚塘養殖區。東湖社區有甲魚養殖戶257戶,養殖棚 633棟,養殖面積38.3萬平方米(約600畝),在溫室甲魚養殖過程中,加溫產生的煙塵及有害氣體對大氣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外排池水中氮、磷含量高,并含大量糞便、殘餌等固體懸浮顆粒,加劇水質的富營養化并淤塞河道,導致河水又黑又臭,環境污染嚴重,這里的居民曾飽受困擾。
“溫室甲魚養殖關停整治工作完成后,在區國土部門的指導下,通過土地整理項目進一步改善了區塊環境,通過土地集中流轉招商引資,土地租金明顯上漲,目前土地租金有1500元/畝,大幅提高了農戶的收益。集中大戶種植,進一步推動了區塊農業生產機械化、規模化的有效實施。同時,區政府撥付給了這個土地整治項目回購資金6000余萬,村級集體收入大幅增長,我們計劃進一步投入到村級公益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亮燈工程、造路修路等。”東湖社區黨總支書記駱中美告訴記者,“現在環境好了,村民們閑暇時都來這里逛逛,這便是土地整治帶來的巨大轉變呀。”
承包了這塊良田的種植大戶樓建忠來自徑山鎮,他告訴筆者:“經過整治,這片土地田塊平整、道路成網、排灌齊備,具備了發展現代農業的較好條件,現在種植小麥和油菜花,接下來準備輪作水稻,根據經驗,我對產量很有信心。”
土地整治對一些“荒、廢、閑”,種植的產率不高,土地利用率低的地塊進行集中連片開發,是項綜合性系統性工程也是民生工程。余杭區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土地整治工作的實施意見》和《余杭區千畝水田墾造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并始終堅持尊重群眾意愿,開展整治項目必須通過村民代表同意,在項目建設時也隨時接受監督,真正做到群眾參與、群眾受益、群眾滿意。2017年度余杭區累計撥付回購資金10.5億元,充實了58個村級集體經濟。
“已經竣工產出的一批整治項目起到了良好的帶動作用,現在村里對土地整治工作已經從‘要我做’變成了‘我要做’,村民都紛紛尋找資源,積極申報項目。接下來,我們會繼續乘勢而上,大力推進土地整治這項工程,即解決耕地占補平衡,又助推鄉村振興起來,身邊環境美起來,村民生活富裕起來,讓我們的農村成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杭州市國土資源局余杭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 余杭區土地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正在現場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