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光輝


【摘要】農業發展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石,黨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云南作為邊疆地區,相對于中、東部地區,農業人口占比大,脫貧任務重,時間緊,當前存在諸多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因素,嚴重制約了云南農業與經濟的發展。通過優化品種結構、加強農業科技轉化農業生產力、農業生產組織結構、優化結構、產業布局等措施加快調整云南農業產業結構,促進云南農業發展進而實現全省全面脫貧、經濟快速發展。
【關鍵詞】農業產業結構 問題 小康社會
一、引言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發展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基石。黨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云南地處中國西南邊疆地帶,城市化率偏低,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而農業發展對省內農民增產、增收,實現脫貧具有重要意義。當前云南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農業基礎建設不足,科技化程度不高,普遍存在農民增產增收與社會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除此之外,云南農業產業結構中諸如云南農業科技水平低、農業附加值低等一些不合理因素,造成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偏低,從而制約了全省經濟發展和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由此可見,調整當前農業產業結構,提升農業對整個云南國民經濟的貢獻在當前顯得十分重要。
二、云南農業產業概述
(一)云南農業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云南省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四大產業發展總體呈持續上升趨勢,如圖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種植業和畜牧業從2012年開始就持續保持上升態勢,其中種植業從2015到2016年增長比較明顯,畜牧業除2013到2014年有少許下降外,其余各期也呈上升趨勢。漁業和林業從圖上看基本都保持一條直線,漁業平均產值略高于林業,這說明漁業和林業發展和增長都比較緩慢,總體態勢比較穩定。總的來看,云南這四大農業產業自2011年到2016年都呈上升趨勢,除種植業外,其他三大產業增長不明顯,一方面說明種植業已成為南農業的支柱產業,其他農業產業發展尚不均衡,整個農業產業結構存在不合理之處,從而制約著云南省整體農業產業經濟的發展。
從圖2的農業產值結構圖中,不難看出種植業在整個云南農業產業中幾乎占比接近一半,畜牧業緊跟其后,二者加總達云南農業總產值的90%,換句話說,種植業、畜牧業是當前云南農業產業的核心部分,也將是今后產業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
(二)云南主要農作物及分布狀況
云南的種植業在整個農業產業結構中比重極高,主要農作物為水稻、小麥、玉米、馬鈴薯,其種植面積在全省范圍內都比較大,具體如下所述。
1.水稻種植及其分布。由于自然條件差和品種的復雜多樣,粳稻是云南最多種植的,其次為德宏的軟米,西雙版納的糯米;近幾年來香米種植面積有所上升。截止2016年底,云南水稻種植面積達到1564.6萬畝,居全國第11位,年產量增長41.2%,實現七年連續增長。
2.小麥種植及其分布。云南種植小麥區域主要分布于滇西南瀾滄江和怒江下游十二個縣,由于日照等自然條件的限制,與我國北方河南等地的小麥相比,產量偏低且質量較差,但產值方面近年來依然呈增長趨勢,根據云南省農業廳報告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底,云南省小麥總種植面積已達698.57萬畝。{1}
3.玉米種植情況及分布。云南主要玉米產區包括曲靖、文山、紅河、保山、昭通等各市(州)。2016年底,全省玉米種植面積越132.5萬畝,平均單產3945kg/hm2,實現總產522.7萬噸。單從種植面積和產量來看,云南并非玉米生產大省,但玉米具有品種多樣等特點。
4.馬鈴薯種植情況及分布。馬鈴薯是云南極為重要的糧食作物,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與之相關飲食,由于氣候因素馬鈴薯非常事宜在云南種植,截至2016年11月,云南馬鈴薯種植面積已達988.3萬畝,鮮薯產量達1060萬噸,產值達105億元,加工產值達15億元。滇東北、滇西北和滇中地區為云南馬鈴薯核心產區,以昆明、曲靖、昭通最多,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全省的70%以上。
(三)主要經濟作物及分布狀況
除上述基礎性作物外,云南農業產業中還在努力發展一些經濟附加值較高的經濟類作物,主要有茶葉、煙草及花卉等。
1.茶葉種植情況。茶葉為云南傳統產業,茶區主要分布在北緯25度以南地區和哀牢山以西的怒江、瀾滄江中下游兩岸地帶。全省16個州市129個縣市區中,有15個州市110多個縣市區產茶。根據“第十一屆中國云南普洱茶國際博覽交易會”組委會公布的數據,目前云南茶葉種植面積高達637萬畝,比2012年增加了87萬畝,總產量同比增加15.85萬噸,達36.58萬噸,產業規模、效益均呈現新高度。其中普洱茶產量12.89萬噸,增加7.81萬噸、增153.74%,紅茶產量6.15萬噸,增加3.55萬噸、增136.54%,綠茶產量7.17萬噸,增加3.84萬噸、增94.31%,普洱茶產量極具優勢。
2.煙草種植情況。烤煙是云南省主要的經濟作物,也是重要的出口商品。云南烤煙種植面積38.77萬公頃,其中曲靖最多約為8.67萬公頃,昆明4.34萬公頃,玉溪5萬公頃,保山2.29萬公頃,昭通2.9萬公頃,麗江7.12萬公頃,普洱1.08萬公頃,楚雄3.60公頃,紅河3.89萬公頃,文山2.29萬公頃,大理3.31萬公頃。{2}
3.花卉種植情況。花卉產業是云南近年來的新興產業,云南花卉品種多樣,野生花卉就有近3000種,其中“八大名花”(杜鵑、山茶、百合、報春花、蘭花、龍膽、木蘭、綠絨蒿)最負盛名。近年來,云南花卉在品種研發、擴大出口、帶動花農增收等方面成績顯著。花卉基地已由昆明市斗南基地慢慢發展到玉溪、曲靖、紅河、大理等州市,目前形成了以溫帶鮮切花為主,熱帶花卉、盤花和觀賞類共同發展的產品格局。自2009年開始,云南鮮切花產量就達到60億枝,近年來產量也穩居全國第一,出口量占全國的50%以上,云南已成為整個亞洲鮮切花出口的最大基地。
三、云南農業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
綜上所述,云南農業產業近年來在經濟作物產銷上取得了一些成績,茶葉、煙草、花卉三大經濟作物的產量和銷量都在全國名列前茅,但從整個農業產業來看,還是存在著一些結構方面的問題,例如基礎作物品種單一,附加值不高,生產規模問題以及地形地貌帶來的系列問題等。
(一)農作物品種單一
云南農產品種種植比較單一,主要是煙草、蔬菜為主,2016年兩者出口額就占全省農產品出口比重的58.7%,說明其他農作物不僅產量不高,出口量也十分不足,這樣的情形也體現出云南農作物種植在選種、育種上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整個農業產業發展不均衡,因此,需要大力改善農產品種植和出口結構,
(二)農作物附加值較低
云南農業中很多產業都還處于初級加工階段,深加工水平較低,除了煙草這樣的優勢產業外,其他如甘蔗、土豆、玉米大都只是在產量上占優勢,像蔬菜就算出口額很高但利潤微薄,附加值太低,對推動云南經濟發展來說是杯水車薪,起不到太大作用。
(三)生產規模較小,不利于機械化發展
全省缺乏具備較強影響力的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總體規模與全國先進省份相比差距較大,問題較多。目前,云南省內留守勞動力大多年過40,整體勞動力結構老齡化嚴重,加上文化水平低和思想意識落后,造成新農業技術推廣困難。
(四)地形地貌造成的不利因素
云南農業還受到地理區位因素的影響,由于地勢不夠平坦,大面積聯結耕地較少,造成種植產業以人工和小型農機為主,機械化難以發揮,加上喀斯特地貌因素影響,土地肥沃度較低,蓄水難度大,田地水利建設也非常困難,大都靠天吃飯,遇到自然災害就顆粒無收。除此之外,氣候、自然環境因素形成了適合溫帶、亞熱帶、熱帶、寒帶、寒溫帶等多種生物資源生長的生態環境,因此,云南農業產業區域性特征尤為顯著。
四、云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對策建議
(一)優化品質、品種結構
為保證農作物實現高產、穩產,避免因品種單一而造成的風險,必須搭配好選擇種植的品種,例如選一個主栽品種,再選2~3個輔助搭配品種,主品種應占總面積的一半以上,搭配品種應占總面積的四到五成,另外主栽品種與搭配品種性狀應具備差異化,這樣才能以科學、合理的種植方式實現穩產和高產的目標。另外,種植戶還應當不斷創新栽培手段,避免或減輕大面積連作所帶來的風險。
(二)發展農業科技,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一是選拔技術型人才擔任農村各級領導干部,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其成為云南農村推廣應用新科學、新技術的帶頭人,帶領全省種植戶努力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二是為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做好科學規劃,相關農業部門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了解云南農業發展現狀,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合理規劃,為增加云南農業科技含量,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繪制藍圖,打好基礎。三是根據規劃,大力建設農產品深加工體系,增加農產品出口經濟效益。
(三)做好聯戶發展和戶辦企業工作
云南農村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的問題,加上山偏路遠,交通不便,導致農村企業化進程比較緩慢,因此應當先從戶辦企業入手,之后再借助政策條件、經濟組織和管理機構來對戶辦企業和聯戶辦企業進行規范化管理,統一為其提供信息技術、資金原料等便捷服務,助推廣大戶辦和聯戶企業的縱深發展。其次,要加大存量資產的盤活力度,鼓勵優勢企業通過各種形式擴大規模、提升實力發展為龍頭企業。最后,還要持續招商引資,尋求合作伙伴,鼓勵和吸引各類民間資本進入農業產業化領域。
(四)優化布局,彰顯區域特色
全省各地,應根據自身條件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如滇東北重點發展生態農業,滇東南重點發展觀光農業,滇西、滇西北重點發展特色農業,滇西南發展熱區農業、旅游農業,形成以綠色經濟為主的特色經濟和外向型產業區。
五、結束語
云南農業產業近幾年一直在穩步發展,當前以種植業與畜牧業為主,在發展的同時,也還存在農業產品單一、農業附加值低、農業科技含量低、缺乏農業龍頭企業等農業產業結構問題。可以通過優化品種結構、加強農業科技轉化農業生產力、農業生產組織結構調整、合理布局、延伸農業產業鏈等措施加快調整云南農業產業結構,促進云南農業發展進而實現全省全面脫貧、經濟快速發展。
注釋
{1}云南農業年鑒(2016).云南省農業信息網.
{2}陳文蘭.云南農業行業分析報告[D].云南農業大學.2016年.
參考文獻
[1]鄧偉根.產業經濟學研究[J].產業經濟學,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12(1):44-45.
[2]周馮琦.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因素[D].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3]陳文蘭.云南農業行業分析報告[D].云南農業大學.2016年.
[4]云南統計年鑒-2016[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6年.
[5]楊婷.淺析橋頭堡戰略下的云南產業結構調整[J].中國證券期貨.2014,10(5):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