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成成 羅海濱 王海峰
【摘要】 目的 探討經髂內動脈栓塞術治療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近期療效。方法 24例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患者, 均接受經髂內動脈栓塞術治療, 觀察治療效果。結果 本組患者中15例患者的出血動脈為臀上動脈, 9例患者的出血動脈為陰部內動脈。本組患者中23例患者的手術順利完成, 1例患者術中發現髂外動脈出血轉為外科手術后死亡。患者的平均圍術期輸血量為(1343.5±436.4)ml, 3例患者出現術后并發癥, 本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為(34.3±9.4)d。結論 經髂內動脈栓塞術治療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近期療效可靠且安全, 不會對患者機體造成較大損傷, 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 經髂內動脈栓塞術;骨盆骨折;大出血;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2.033
隨著交通業的逐漸發達, 建筑業的不斷興盛, 使得骨盆骨折的患者數量也不斷增加。當患者發生骨盆骨折后, 其通常會合并髂內動脈損傷, 由此引發大出血的出現[1]。大出血的發生將會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當患者發生骨盆骨折后, 應立即對其是否存在髂內動脈出血進行診斷, 并為其開展積極治療, 使髂內動脈出血得到有效控制[2]。以往臨床上對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患者開展治療所采取的主要方法為骨外科常規治療, 但臨床治療效果通常不理想。而在對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進行治療時, 經髂內動脈栓塞術效果較佳。本次研究選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患者24例, 探討經髂內動脈栓塞術治療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近期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患者24例, 全部患者的骨盆骨折病情均經臨床CT檢查確診, 血紅蛋白水平<90 g/L, 同時對存在重大臟器疾病的患者進行排除。24例患者中男15例, 女9例;年齡19~58歲, 平均年齡(33.2±8.3)歲;其中16例患者為車禍傷, 8例患者為墜落傷;5例患者合并四肢骨折。
1. 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為其開展積極的抗休克治療, 首先指導患者保持仰臥位, 采用2%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后, 為患者開展股動脈穿刺插管, 方法為Seldinger法, 穿刺部位選取患者機體的腹股溝區不存在血腫一側, 或是血腫情況較輕的一側, 采用4F豬尾巴導管進行置入, 置入深度為患者腹部主動脈分叉處, 開展造影檢查, 然后對導管更換為5F Cobra或RH導管, 選擇性置入髂內動脈開展造影檢查, 對出血的具體位置進行確定, 通過超選擇進入到患者機體出血動脈分支, 將明膠海綿顆粒進行注入, 明膠海綿顆粒大小為
1 mm×1 mm×1 mm, 數量為20~50粒, 將導管進行回退, 使其處于較大的動脈分支或是髂內動脈主干, 采用海綿條進行注入, 數量2~5條, 使動脈分支或主干得以栓塞。通過開展造影檢查, 當出血征象得以消失后, 則可停止采用栓塞劑進行注入。栓塞完成后, 對患者機體患側的髂總動脈或髂內動脈開展造影檢查。若患者的骨盆雙側均發生骨折或是骨盆的中心部位發生骨折, 則需為其開展雙側髂內動脈栓塞。
2 結果
全部患者在動脈期開展造影檢查均顯示對比劑外溢, 表現為斑片狀或是條狀染色,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 范圍逐漸增大, 不存在引流靜脈, 通過造影檢查顯示本組患者中15例患者的出血動脈為臀上動脈, 9例患者的出血動脈為陰部內動脈。栓塞后通過開展造影檢查顯示動脈期對比劑外溢現象得以消失。本組患者中23例患者的手術順利完成, 1例患者術中發現髂外動脈出血轉為外科手術后死亡。患者的平均圍術期輸血量為(1343.5±436.4)ml, 3例患者出現術后并發癥, 包括輕度發熱1例、術區疼痛2例, 通過開展對癥處理后均得以消失。本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25~43 d, 平均住院時間為(34.3±9.4)d。
3 討論
骨盆屬于松質骨結構, 當骨盆發生骨折后, 其骨折創面將會出現較為嚴重的出血情況, 只有當出血量達到2000~3000 ml, 使得腹膜后腔得到填充后, 才可憑借其產生的壓力, 使得發生破裂的血管受到壓迫從而致使出血得以停止[3]。隨著介入放射學的不斷成熟, 使得大部分的學者均認同骨盆骨折大出血的出血部位主要為髂內動脈分支, 當患者出現骨盆骨折大出血后, 其出現病死的幾率將會達到25%~49%, 而導致患者出現死亡的原因則為直接或間接大出血。所以對于骨盆骨折患者而言, 降低其病死率的主要措施為對出血進行有效控制。以往臨床上對骨盆骨折大出血進行治療時, 所采取的保守療法主要為足量輸血和補液, 從而使患者出現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得到有效糾正, 但該種治療方式可能導致患者機體內的酸堿平衡被打破, 出現酸堿平衡紊亂情況, 情況嚴重時, 甚至會導致患者的心腎等出現衰竭, 并導致多種并發癥出現。采用外科手術開展局部填塞, 或為患者開展出血動脈結扎術進行治療時, 并不具備較高的手術成功率, 同時具備較高的危險性, 手術的時間較長, 并且很容易導致多種并發癥的出現, 因此臨床應用普及率較低。而采用經導管選擇性血管造影以及栓塞術, 則可使出血部位得到精準定位, 不會對患者機體造成較大的手術創傷, 具備較廣的手術適應證, 手術時間短, 可對出血進行有效控制。
明膠海綿屬于中期栓塞劑, 其對血管進行有效閉塞的時間可達到數周甚至數月, 同時其可被機體組織有效吸收。除此之外, 由于機體盆腔臟器所具備的側支循環十分豐富, 所以在對髂內動脈主干以及盆腔出血動脈進行栓塞后, 通常情況下不會使器官發生壞死。但仍舊可能導致并發癥的出現, 比如陽痿、臀肌壞死、小腿壞疽、足趾壞疽等, 而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3例患者出現術后并發癥, 包括輕度發熱1例、術區疼痛2例, 通過開展對癥處理后均得以消失, 未出現嚴重并發癥, 提示經髂內動脈栓塞術治療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具備安全性。在對出血血管進行栓塞治療時, 采用明膠海綿顆粒或明膠海綿條進行單純應用的效果均不理想, 可能導致再出血現象的發生, 而將明膠海綿顆粒以及明膠海綿條進行聯合應用時, 則可使再出血的幾率得以明顯降低。有資料報道在對髂內動脈主干進行栓塞時, 應用彈簧圈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但其治療的費用較高, 同時彈簧圈無法被機體組織吸收, 因此應用存在局限性[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栓塞后通過開展造影檢查顯示動脈期對比劑外溢現象得以消失。本組患者中23例患者的手術順利完成, 1例患者術中發現髂外動脈出血轉為外科手術后死亡。提示經髂內動脈栓塞術可對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進行有效治療, 這也和以往的研究報
道[5-7]相符。但需要注意的是, 在對骨盆骨折大出血進行治療時, 介入治療的主要作用為急救止血作用, 因此為了使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患者的存活率得以有效提高, 還需要對栓塞治療后的后續處理工作進行加強[8-10]。
綜上所述, 經髂內動脈栓塞術治療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近期療效可靠且安全, 不會對患者機體造成較大損傷, 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杜江, 王瑞蘭, 俞康龍, 等. 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規范化治療的研究.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13, 22(7):789-792.
[2] 賴小麗. 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急救與護理體會.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10):272-273.
[3] 郭華, 易林, 張平安, 等. 骨盆骨折伴大出血的急診介入治療效果分析. 實用骨科雜志, 2014(8):704-707.
[4] 馬超, 白玉, 吳大鵬. 不同類型骨盆骨折與大出血的臨床相關性研究.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2, 22(25):62-65.
[5] 方波, 宗剛, 應凱. 髂內動脈栓塞術治療骨盆骨折大出血療效觀察. 中國實用醫藥, 2017, 12(1):93-94.
[6] 張建兵, 康健, 孟菁, 等. 急診行髂內動脈栓塞治療16例骨盆骨折并大出血. 實用醫學影像雜志, 2010, 11(2):125-127.
[7] 繆小兵, 盧弘栩, 戴永平. 經導管動脈栓塞治療骨盆骨折合并活動性出血療效分析. 浙江臨床醫學, 2015(9):1599-1600.
[8] 黃祥忠, 顧建平, 高峰, 等. 經導管動脈栓塞術治療骨盆骨折大出血. 介入放射學雜志, 2008, 17(3):166-168.
[9] 韓旭東, 付守忠, 黃曉英, 等. 髂內動脈栓塞術治療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效果分析. 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4(1):63-65.
[10] 凌冰, 陳東民, 喬風雷, 等. 13例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急診介入治療. 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1, 21(4):569-571.
[收稿日期:2017-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