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瑤
摘要:山水畫作為體現個人情感,創建新自然的一種方式,無時無刻不從自然汲取營養。山川草木,水溪云石,都是山水畫亙古不變的題材。而大自然之美,在于組成自然的每一個元素都具有靈動美,也就是靈氣之美,動勢之美,生命之美。“靈動”,在這里靈為靈活、靈氣,動為運動、動勢。自然本有靈氣,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創作者自身應從自然中發掘自己的感受,將這種美的感受以靈動的技法展現出來。
關鍵詞:靈動美;表現;元素;心理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6-0028-01
一、技法表現上的靈動美
1.構圖造景上體現的靈動美。山水畫古往今來大都是體現一種意境,山川總要迂回曲折,草木總要千姿百態。構圖造景,作為繪畫創作的第一步,往往是作畫之前把心里所感悟到的自然美,用稿子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景既是來自于自然,同時又高于自然的。她應當是經過心理上的加工,趨于更完美的一種自然,關鍵在于“移植”并創造自然的時候,是否丟掉了自然最本真的靈動之氣。構圖基本上可以說決定了畫面效果的一半,構圖若是雜亂無章,又何談靈動之美呢。因此造構圖造景時候,既要照顧到整體的動勢美,又要將思維分散到各個組成元素之中,避免丟掉了自然的靈動之氣,靈動既來自于整體效果,更來自于組成畫面的每一部分所應該取得的效果。
2.筆墨上體現的靈動美?!皻忭嵣鷦?,骨法用筆作為中國畫六法之一,總被我們不斷地拿來當做警惕和檢驗畫面的標準。為了達到一種整體的效果,導致不敢進行大膽的用筆用墨,最終反而使畫面干枯,更無生動可言。筆墨若是死板枯竭,就不用說靈動美了,筆無動勢,墨無靈氣,靈動自然消失。
3.色彩上體現的靈動美。山水畫著色一般比較少,或者說比較含蓄。著色好了,增添畫面靈動效果,若是不好,則會毀掉原本僅有的靈動之氣。著色是取得畫面靈動效果的一個重要方面。運用跳躍式,輪廓式,添加式等方法,既要豐富畫面效果,又不能把所有空白堵住,空間感往往從這里得來。沒有空間,就不用說靈動了。著色還在于要使畫面取得何種效果,整體色相。大自然四季分明,晴雨分明,朝暮分明,這些都會影響色彩的傾向。當我們決定了畫面的章法,并且在筆墨上已經定位色相,那么在著色時候就需謹慎一些,當然不能太過拘謹,謹慎是為了取得更好的和諧效果,拘謹則成為了喪失靈氣的關鍵了。
二、山水畫各物象元素的靈動美
大自然的元素都有與生俱來的靈氣,在地勢時季的影響下體現萬千的姿勢。所以不管我們何時走進自然,都能感覺到身心都受到了凈化,情感上得到陶冶,這正是因為了大自然的靈動美。山川草木從大自然中吸取天地靈氣,然后又轉換于自然之中,自然之精華,在于此。黃賓虹總喜歡畫夜山,也正是因為夜有夜的靈氣。要把自然的東西轉化到畫面上,并不失靈氣,是困難的。因為竭力想要達到心中的效果,所以不免造作矯飾。那么如何才能達到更高境界的靈動美呢?人們都喜歡依山傍水,其實就是這個道理,有山有水的地方往往是最吸引人們居住的地方,那么對于草木山石也是一樣,草木擇水而居,山石又被草木覆蓋,那么山石同時又于水而居,自然就是這樣一個存在鏈,所以為什么我們要去山里面尋求感受,其奧秘也在這里。都市里可以模仿建造樹林,但成不了森林,也可以模仿修建湖溪,但成不了幽澗,其關鍵也就是在于靈動之氣,靈動美屬于有生命的東西。
三、創作者在心理上對靈動美的理解
為了審美,不斷糾結一棵樹怎么長才好看,山怎樣坐落才顯勢態,房屋怎樣隱藏才顯幽深。其實這些思索正在阻礙靈動之美的產生。好像把所有的物象一個個按順序非常理智的在擺放,靈動之美蕩然無存。呂俊華說藝術家總是要很尊重無意識、非自覺才行,很多好的東西都來自于這種意識形態。“虛境至幻”不生雜念,我認為非常適合于在山水畫創作之中。作畫前真是需要凝神定氣,靜生動,動生靜。且不說達到天人合一,至少應該心與自然合一,靈動美大多也會在這種無意識的狀態下應運而生。古人常說筆墨隨心運,大概也就這意思了。
四、結語
綜上所述,靈動美作為意境美的體現之一,對創作者具有高標準的要求,首先要求我們既要有好的構圖,同時,要具有良好的筆墨技法,著色也需多方體味;其次,要求我們去感受、體味、研究大自然存在的狀態,高度理解植物鏈甚至說生物鏈;最后,要求把心的靈氣與自然靈氣合二為一。這些高度的要求都建立在理智上面,然而作畫是一種虛無的狀態,靈動美更是一種感受,畫面傳達給人的一種美感,所以當我們真正掌握了那些高標準的要求,千萬不能被要求囚禁。無意識,無狀態,非自覺才是真正主導我們獲得最佳畫面效果的途徑,之前的標準作為墊基石,是必須要深入學習理解的,這就好像是一條看起來無盡頭的大路,標準是跨過障礙的方式,但如何走到目的地,在于不要太過專注自己在走路,而是專注于路邊風景的賞析,目的地也就在不知覺中到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