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
摘要: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文化的需求也不斷增加,鄉鎮群眾文化是一種以人民群眾為主體,娛樂活動為內容的新型文化活動。本文將對如何發展鄉鎮群眾文化建設及創新進行探究。
關鍵詞:新鄉鎮;群眾文化;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G249.2;D42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6-0251-01
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的方向就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群眾文化是整個文化體系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漸轉變為以科學、文明、健康為主,但是文化建設的速度并不能與時代發展速度相比肩,特別是鄉鎮群眾文化的建設,所以加強鄉鎮群眾文化建設和創新力度已經成為一項人民期望的重要工作。
一、目前鄉鎮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不足
1.文化建設資金短缺。在鄉鎮文化建設當中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導致無法正常開展文化活動,雖然有些鄉鎮會拿出鄉鎮經費或找尋贊助商來增加群眾文化的活躍程度,但是仍舊沒有充足的經費來發展群眾文化事業甚至連一些鄉鎮文化站的修繕工作都無法進行,而且鄉鎮政府不夠重視群眾文化建設,撥給文化建設的資金極少,這樣不利于鄉鎮群眾文化的發展。
2.鄉鎮文化基礎設施簡陋。文化基礎設施是群眾文化順利開展的保障,雖然我國重視對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但是很多地區的文化基礎設施還很簡陋,無法與當代文化接軌,鄉鎮領導也不愿意加大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鄉鎮群眾文化的發展,雖然有些鄉鎮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但是由于基礎設施簡陋,使其無法發揮出來。
3.文化建設隊伍專業性不足。當前鄉鎮群眾文化建設隊伍人員基本素質不高,文化水平低,而且從事相關文化建設工作的時間短,另外文化隊伍中的專業人員年齡都比較大,有些鄉鎮雖然能在建設群眾文化時成立文化隊伍,但是隊伍中基本沒有專業的文化建設人才或專職人員,大多數成員都是身兼數職,對群眾文化建設的知識也了解的不夠透徹,這會使文化建設速度緩慢。鄉鎮群眾文化工作大多都是基層工作,會受到環境和經濟發展程度上的制約,而且很多人不愿意在這種情況下堅持工作而會選擇其他工作,導致進行鄉鎮群眾文化建設的人員大量流失。
4.文化活動內容枯燥。由于鄉鎮文化基礎設施簡陋,文化建設人員也對開展此類活動缺乏經驗,所以文化活動開展次數較少,目前鄉鎮文化活動主要以看電影和舞蹈表演為主,沒有結合當地文化底蘊和文化特色,無法形成一個當地獨有的文化品牌,而且群眾參加文化活動的熱情程度不高。
二、創新鄉鎮群眾文化建設并使其發展的對策
1.塑造具有當地特色的群眾文化。若想加強鄉鎮文化建設,就一定要認真貫徹群眾文化工作的方針、政策,激發群眾的參與性,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創新鄉鎮文化就要考慮鄉鎮的實際情況,依據當地的歷史和群眾文化制定相應的文化發展目標,還應該建立激勵制度,讓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到文化建設的進程當中,提升他們對群眾文化的認同感,發展群眾文化的基礎就是提升群眾對文化建設的參與度,除此之外,鄉鎮文化建設人員應該考慮開展文化交流的方式和開發鄉鎮蘊含的文化資源,樹立具有鄉鎮特色的文化品牌,促進鄉鎮群眾文化的發展,滿足人們逐漸增長的文化需求。
2.增加鄉鎮群眾文化建設的投入資金。文化的發展程度與基礎設施的建設息息相關,創新文化也是如此,所以在創新鄉鎮群眾文化時也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對文化基礎設施進行更新,發展分享文化知識工程,給人們提供進行文化活動的場所,滿足人們對文化知識的需求,另外還應該聘用一些對群眾文化建設有研究的專業人才,讓他們對鄉鎮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增強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文化素養,鼓勵群眾積極組建文化表演隊伍,并給予他們演出酬勞,通過舉辦各類活動,讓鄉鎮文化團隊能與專業人士進行交流,使人民文化知識得到迅速提升。
3.把鄉鎮建設為農村文化中心。建設農村文化中心需要國家給予資金上的幫助,在政府的統一指導下安排建設鄉鎮文化設施,鄉鎮應該加大在文化建設方面上的經濟投入比重,為群眾建設一些圖書室、展覽室、文娛活動室和體育場等,并對原有的文化娛樂場所加強管理,進行翻新,使其能更好的發揮作用,政府也要為鄉鎮落實相關的干部和待遇,爭取把鄉鎮建設成農村文化中心。
4.加強農村文化信息普及程度。加大農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建設力度,積極建設農村基層服務點,使鄉鎮基層服務文化站具備數字化信息服務的能力,要依托農村黨員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網絡,以共建方式發展基層服務點,發展如農民書社等農民自助讀書組織,為鄉鎮群眾讀書提供方便,改進報刊的訂閱方式和發行工作,縮短發送報刊的時間,讓鄉鎮人民群眾能夠及時看報。
三、結語
若想使鄉鎮群眾文化建設得到充分發展,就一定要加強基層文化素質,應該立足當地文化基礎,積極創新,政府也要加大文化活動開展的力度和資金上的投入,提高鄉鎮群眾對學習文化的積極性,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鄉鎮群眾文化的創新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