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微
摘要:歌唱語言,是由音樂與文學綜合而成的,在語言吟、誦音調延展的基礎上產生了旋律,因此,字和聲的結合是密不可分的.美好的聲音要透過清晰而富有感情的語言來表達,清晰而富有感情的語言要依靠美而有情的聲音來潤色和傳達。音樂使語言升華,語言使音樂深化,兩者緊密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關鍵詞:聲樂演唱;韻母發聲;處理原則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3-0084-01
一、橫韻母豎唱
橫韻母豎唱主要是針對構成字腹的韻母或復韻母發音形態偏橫的情況而言的。這一類型的韻母有i、e等元音以及個別由它們作介母而組成的復韻母。在歌唱中,如果不對它們進行改造,那么它們口型的那種展唇的特點,必將隨著字音的延長而使聲音形態的橫向趨勢愈演愈烈,很容易造成“擠”與“卡”的發聲弊病。如果我們將橫韻母的字音豎唱,即在不改變韻母性質的前提下將口腔內的有關發音部位,從橫向用力改變為沿上下垂直方向用力,充分發揮后咽壁挺立后使聲波快速反射的效能,并建立起發聲管道,就今使發出的聲音橫豎得當、上下通暢、音色柔美,使整個音域內的所有聲音聽來都有一種和諧統一的美感。
二、豎韻母橫唱
韻母中的三個圓唇元音ü、o、u,雖然它們的聲音走向比較“豎”與“立”,焦點明確,能構成高位置聲波共鳴,但聲音比較靠后,容易造成聲音暗淡、空虛等不良現象。采用豎韻母橫唱的辦法,正好與橫字豎唱的方法相反,即在不改變原來韻母性質的前提下,利用橫韻母聲音較結實的特點,以橫帶豎,使歌聲發出時“有點有面”,富于立體共鳴效果。
三、寬韻母窄唱
漢語元音中最為典型的寬韻母是單韻母a。元音a舌位低,口腔開度大,聲音較寬較響,凡是由a作韻腹或韻尾構成的韻母,都屬于寬韻母一類。這種韻母發聲時聲波比較易于從口咽腔傳送出來,聲音也比較開朗。但這種聲音很容易產生橫、散、共鳴部位偏低等不良發聲現象,在高音聲區如果不經改造地演唱此韻母,聲波幾乎很難傳送到頭腔上部的各竇中去形成高泛音共鳴。為此,我們提出“寬韻母窄唱”的方法,將口咽腔發聲形狀進行一番改造,使原來比較橫、寬的口咽腔適當變圓些、變窄些,這樣,聲音形成時的部位也就會相對靠后靠上一點,所形成的聲音就能既保留該韻母的開闊明亮的特征,又具有圓潤集中、共鳴部位高等新特點。利用混合發聲法,也能達到“寬韻母窄唱”的目的。如在演唱寬韻母時,隨著音的升高,逐漸加入。和u的色彩,使母音變暗變圓,聲波便容易送上頭腔了。
四、窄韻母寬唱
元音i與n既是前元音也是窄元音;e是半低元音;由于ě元音經常與窄元音i、ü組合成韻,所以發聲時口腔開度也比較小。故此,凡是與i、ü、ě組合成韻的韻母等都被稱為窄韻母。窄韻母發聲時舌位較高,口腔開度較小,在這種狀態下發出的聲音很容易產生擠壓感,影響到嗓音的正常發展,使音質細窄而淺薄,藝術表現力差。窄韻母寬唱,是指在不改變該韻母的基本性質的情形下,適當增加口咽腔前后部的開度,以擴大該腔體的空間。這樣,當聲波從喉頭聲帶發出以后,在擴大了的口咽腔內能獲得較多的共鳴,使原本薄而窄的聲音得到美化與加強。換句話說,在保持該韻母原有的口咽腔呈圓、立、豎、窄等自然形態的基礎之上,再將口腔適當張大一些,這樣,發聲通道就變得較為開闊一些,發出的歌聲自然會開朗、通暢。
五、前韻母后唱
根據發聲共鳴的一般規律,發音部位靠前的元音,其發聲時所獲得的聲音色調會比較明朗,而發音部位靠后的元音色調就相對暗淡一些。要使韻母發音時的色調統一,使整個歌聲產生一種既明朗又和諧的美,就要采用前韻母往后唱的特殊處理方法。所謂前韻母后唱是指在不影響咬字、吐詞準確清晰的前提下,將這些元音(由元音i、e、ü作韻腹所構成的韻母)在口咽腔中發聲時的著力點往后調整一點,而字音在口咽腔內的形態基本不變的情形下演唱該韻母。同樣,運用在元音i中混入少量的u元音成分的混合發聲法亦可達到前韻母后唱的效果。
六、后韻母前唱
由于自然的o、e、u元音,其發音部位太靠近口咽腔后部的軟口蓋與咽壁肌肉一帶,這將不利于字音的傳送。后韻母前唱,就是將軟腭與后咽壁的自然發音形態改變一下,使它們從無意識的用力變為有意識的用力,軟腭應比自然發音時提起得更高些,后咽壁更加堅挺一些。這樣一來,元音在口咽腔形成時的部位就會靠前一些,同時聲音會明亮一些。這也是由于聲波在堅挺光潔的后咽壁上會通過反射作用向前傳送的緣故;另外,當軟腭提起后,從軟腭到硬腭所形成的圓頂形空間更利于聲波向前集中運送,能增加歌聲中的泛音色彩。在后元音o、e、u中我們還有這樣的體會:以上這些后韻母,由于其舌位高,音位靠后,聲音易向后倒,所以造成音色空、字音不清楚等現象。如果將后韻母在口咽腔內的著力點向前推進,就能使聲音穿過鼻腔進入頭腔,從“面罩”透出來,獲得良好的發聲效果。
以上所述的幾種協調韻母與發音關系的方法,只是針對各個元音在發音上的不足而言。顯然,各個元音均有其發音之所長,歌唱中對具體字音要進行全面、靈活、辯證的科學分析,應揚長避短地去掌握正確規范的咬字、吐字方法,才能達到字正腔圓和聲情并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