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萍
摘要: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兒童早期的知覺、創造力和社會性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首先分析了鄉鎮幼兒園音樂課存在的問題,然后詳細探討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對提升鄉鎮幼兒園音樂課教學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鄉鎮幼兒園;音樂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3-0202-01
音樂教育對學齡前兒童的審美能力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對孩子將來學習其他學科也大有裨益。但是,我國鄉鎮幼兒園由于受到硬件、師資、思想觀念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幼兒音樂教學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而對上述問題的梳理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對提升鄉鎮幼兒園音樂教學水平無疑具有重要價值。
一、鄉鎮幼兒園音樂課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硬件設施匱乏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幼兒音樂教育的開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教學基礎設施。據調查,受制于當地的經濟條件,大多數農村幼兒園的音樂教學設施仍然比較匱乏,部分幼兒園只有電子琴等簡單的樂器。由于硬件配套不足,音樂教師只能從實際條件出發,進行一些簡單的唱歌、游戲等音樂教學內容。因此,硬件設施已經成為制約鄉鎮幼兒園音樂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
(二)音樂教育理念滯后
由于我國農村地區的幼兒教育起步較晚,在師資配備和教師素質方面與城鎮幼兒園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從學歷上看,許多教師并不是幼兒教育專業畢業,也沒有經過系統化的職前教育培訓,因此對學前教育的相關理論了解較少,教育觀念仍然比較陳舊。例如,許多教師認為幼兒音樂課就是教會孩子幾首兒歌,不注重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的培育。
(三)教學方法落后
音樂是通過有組織的聲音所構造的藝術形象,具有形象、直觀、愉悅、創造等審美特征。因此,重視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塑造和培養是幼兒園音樂課的重要目的。顯然,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要創新性教學方法的輔助。但是,受制于鄉鎮幼兒園音樂教師素質,音樂課教學方法選擇上也比較落后,大多采取教師主導課堂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主題性的發揮和音樂素養培育。
二、提升鄉鎮幼兒園音樂課教學水平的具體對策
(一)加大對農村幼兒園的投入
前文提到,硬件設施配備不足是制約鄉鎮幼兒園音樂教育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顯然,要破解上述難題,必須要加大對幼兒園的投入力度。因此,建議基層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以提升幼兒素質,為當地民眾提供優質幼兒教育服務的戰略高度重視幼兒園建設。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當地教育部門要大力爭取國家的專項資金,各級政府要做好資金配套,同時做好專款專用,通過加大資金投入,不斷提升鄉鎮幼兒園的音樂教育的硬件水平,為音樂教育的開展和教學改革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音樂教育是一門具有較強技術性的藝術門類,技能訓練在音樂教育中占據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但是,幼兒教育不同于其他學段的教育,技能與知識的獲得并不是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因此,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對音樂藝術中美的因素和力量進行充分發掘,利用音樂藝術的審美形式對兒童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以激勵兒童的內心感情,充分喚起兒童的情感共鳴,進而培育和發展兒童的音樂審美能力,實現幼兒音樂教育的基本功能。所以,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教育觀念,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和修養水平,充分了解幼兒教育的根本目標和音樂需求,并以此為出發點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三)積極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新
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的進步為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提供了內在動力,各種新的教學思想、教學策略和教學路徑都值得幼兒教師去認真思考和探索,針對鄉鎮幼兒園的教學現狀,建議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優化:首先,在幼兒園音樂課中教師要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與其讓孩子聽老師的話,不如讓老師學會傾聽。鄉鎮幼兒園教師經常步入的一個誤區就是過于看重自己的身份,而不注重孩子在音樂學習方面的主體性作用。因此,在音樂課中,教師應該扮演指導者的角色,嘗試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孩子,通過孩子充分參與課堂教學,實現對音樂美感的領悟和感受。其次,幼兒園音樂教學要注重情境構建。鑒于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思維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在音樂教學中老師要積極進行情境創設,以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從而獲得最佳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兒歌《小蝌蚪找媽媽》時,就可以通過情境創設,使兒童將自己想象成一只小蝌蚪,從而引導幼兒仔細體會自身和音樂形象的結合,進而提升幼兒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三、結語
幼兒對音樂具有與生俱來的敏感性,通過音樂課教學進行必要的啟發和幫助對提升幼兒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廣大鄉鎮幼兒教師應該充分認識音樂課的重要價值和作用,在積極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的前提下,不斷進行教學方法探索和創新,最大限度提升音樂課的教學效果,使幼兒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