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靚珊
摘要:聲樂演唱作為人類社會最早誕生的藝術形態之一,伴隨人類社會的生活不斷地發展著,并以它獨特的藝術美在人類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成為群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本文簡要論述了現在我國群眾聲樂演唱的狀態,并指出聲樂演唱應用于群眾文化的作用,提出了教學工作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聲樂演唱;群眾文化;輔導方法;創新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3-0225-01
一、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物質以及精神文明都有不斷的提高,物質文明的提高為精神文明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雖然人們追求精神文明境界的方法不盡相同,但是大多都會通過對音樂的鑒賞和對藝術的追求來不斷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其中,聲樂演唱可以讓更多的人民群眾認識到藝術文化的魅力氣息,達到美德與感情的完美結合,如何將其應用于群眾文化當中,是現今首要面對的問題。
二、聲樂演唱藝術的現狀
聲樂演唱是一種以人的聲音為基礎的音響傳播藝術,是最基本的表達方法,其本質就是生活中的唱歌演唱。聲樂藝術和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群眾認知度和接受度在整個音樂藝術中占得比例最大。在我國有多種聲樂演唱方式,例如合唱、對唱、重唱等,多樣化的表現方式讓聲樂在群眾心里已經根深蒂固。根本意義講,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素質在不斷提升,在提升過程中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不斷加強,聲樂演唱具有獨特性,它的本質就是以音樂演唱的方式表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在群眾的積極配合下,聲樂演唱有了它獨有的氣質和靈魂。
聲樂藝術被人們稱之為歌唱藝術,它區別于其他歌唱藝術的最大特殊性就在于其表達的最自然,最自由,最淳樸的感情,較易被人們接受、理解,從而滿足人們視覺的享受并提高審美觀,引發情感和精神的共鳴。如今隨著國家對公益事業的重視,全國各地的群眾藝術館、文化館、站、文化大院都辦的紅紅火火,加之各種民間和群眾性公益合唱團的隊伍規模也逐步擴大,全民的精神文化、藝術素養都有很大的提高。這樣良好的發展局面歸根到底還是要取決于全國各地政府的不斷努力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對人民的號召力,激發了人們對于黨領導的簇擁和愛戴,樹立保衛國家的偉大志向,提高了知識文化層次,達到了一個新的精神文化境界。另一方面還提升了民族凝聚力,使我國又好又快的發展。與此同時,在我國文化建設逐步穩定發展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聲樂藝術這一深受人們喜愛的音樂藝術形式,使之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聲樂演唱在群眾文化輔導中的作用
著名藝術家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聲樂藝術不是像文學作品那樣直接敘述事件,也不是像美術那樣直接描繪生活,它是用悅耳動聽的音響以及精致巧妙的音樂形式。即特有的聲音語言敘說并作用于人的情感,所運用的聲音是有組織的樂音系列,必須依靠聽覺來感知。它通過作品的藝術形象及學員的審美活動來感染與教育聲樂愛好者,只有在豐富的情感體驗的基礎上,以情帶聲,以聲傳情,才能聲情并茂,以情感人。
(一)再現時代背景
聲樂演唱具有普遍性。所謂普遍性就是參與者不分身份高低、貧窮富貴的特點。做為專業的聲樂演唱者來說,一首新歌曲的演唱并不是件困難的事,但是要充分表達歌曲的意境和抒發歌曲的情感,卻不是憑借單純的演唱就能做到的。每首歌曲創作的背后都有他自己的故事,各個時代推出的歌曲都會或多或少的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現狀,會涉及經濟、國情、發展等各個方面,所以無論是歌詞還是旋律都有當時社會的發展的影子存在。一首歌曲的成功與否不是取決于歌詞多精美、旋律多優美,而是取決于能否凸顯出當時的文化及社會背景,只有做到這點,才能更有效的提高聽眾的喜愛程度。
(二)增強樂曲的表現力
聲樂主要的表達形式就是以樂曲的方式進行傳播。所以,有強大的音樂表現力對音樂演唱者來說至關重要。歌手在演唱過程中必須做到聲情并茂,利用合理的演唱方式來增強整首歌的表現力。例如在歌曲演唱中,歌曲背后表達的是悲傷的故事情感,那么演唱者就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到情緒隨著歌曲走,一首悲傷歌曲的成功演唱就是做到所謂的催人淚下,如果能成功收獲傾聽者的眼淚,那這首歌曲就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它的表現力,也證明了一個合格音樂人的表現力。
(三)促進文化的發展
隨著聲樂演唱的影響力不斷在群眾中加深,人們的文化素質也逐漸被提升。音樂演唱的過程中,優美的旋律將對帶動人的思想和對生活的渴望。有人說:“音樂人類靈魂的另一個安置點”,這句話非常有道理,勵志的歌曲會引領人的思想,人的思想隨著歌曲被后的勵志故事也會被帶動。聲樂演唱在某種意義上能起到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發展的作用,在社會發展的同時提高群眾的道德修養,音樂和群眾是相輔相成的存在,音樂不斷的提升群眾的人文價值觀,群眾在提高人文價值觀的情況下不斷創作更優秀的音樂。
四、群眾聲樂輔導教學的創新策略
(一)改革教學內容和形式
雖然聲樂演唱在群眾影響中意義重大,表現方式也比較多樣化,但是聲樂教學工作內容還不是很全面。在當代聲樂教學環境中,基層聲樂輔導教學區別于傳統專業的聲樂教學。基層聲樂教學的普及面更為全面,因為它所面對的人群很多,針對的群眾類型也很多,涉及到的工作內容較為復雜。在基層聲樂輔導教學過程中,輔導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群體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針對不同的學生傳授不同的教學層次。其次,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實時更新,結合當下聲樂的表現形式加深教學內容的多樣化,爭取更全面的用音樂闡述當下的社會經濟以及社會發展。基層聲樂教學也可以采取網絡傳播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利用網絡發布的形式將聲樂活動真正落實到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和學習中去,讓群眾在上網休閑的同時進行參與,帶動群眾的積極性和學習性。
(二)對聲樂作品進行創新
隨著中國現在經濟的不斷發展,文化產業也在追逐著社會經濟發展的腳步。文化產業主要表現在群眾文化活動的參與中。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不僅在內容和形式上得到改善和優化,而且也深刻反映出普通大眾對藝術、思想和審美的追求。因此,聲樂教學輔導要掙脫
地域和區域的束縛,對于少數民族文化,要做到取其精華,為我所用。同時,聲樂教師要嚴于律己,身懷若虛,努力把自身的專業性知識發揮到極致并時刻提醒自己“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貼近群眾生活的作品,才能更好地提供給人民群眾靈魂糧食,使其文化生活和文化品位得到豐富和提高。然而,嶄新的文化活動形式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演變出來的。因此,大力加強文化從業者的專業技能培訓是當前政府的主要工作,此外,文化教育者應樹立建設大眾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識,積累組織群眾文化活動的經驗,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文化活動。只有具備以上要求,群眾聲樂文化才能日久彌新,生生不息。
(三)群眾文化是文化主體的中流抵柱
在社會不斷發展,經濟和科技飛速上升的今天,人們的需求已經不單單的表現在物質需求方面,精神文明的追求讓文化活動越來越作用群眾的生活。歡快的音樂旋律能給群眾帶來樂觀向上的情緒,能豐富群眾的業余生活,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群眾文化在整個文化注重其到決定性的作用,文化主體離不開群眾生活。
五、結語
聲樂自古以來就是人們追求的一種美好事物,人們對音樂的鑒賞能力也在不斷的自我提升,而聲樂演唱更是體現美德與情感合一的一種富有魅力的藝術文化,因此群眾聲樂教學在群眾文化教育工作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文化活動離不開群眾的參與,想要使群眾更進一步的參與到聲樂演唱中,就應該更深入的研究聲樂演唱在群眾中的作用,進而促進我國文化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