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當前教育界均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問題,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而公共藝術教育的加入使得當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更進一步,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針對公共藝術教育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價值展開研究,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公共藝術教育;創新;人才培養
一、前言
當前,素質教育成為人們所關注的重要話題,為積極貫徹落實當前新教育大綱的要求,各大高校均設置了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對學生進行藝術的熏陶,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研究公共藝術教育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價值是促進該舉措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是解決當前所面臨的問題的重要手段。
二、概述公共藝術教育
高校藝術素質教育便是公共藝術教育,其目的在于促使學生變得更加完美,更加全面發展。廣義而言,藝術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因為接觸藝術作品或參與了各種藝術活動,進而對藝術產生濃厚興趣,并獲得了藝術能力。狹義而言的藝術教育,是按照社會要求,對學生進行有計劃、目的的藝術影響,其中學校是主要的施教場所。藝術教育不是單純培養學生琴棋書畫的能力,而是通過特定教育,通過對該技能的知識修養進而提升學生審美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并樹立遠大的崇高理想。公共藝術教育,是人類精神文明進步的階梯,是人類靈魂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公共藝術教育與通常的素質教育相同,但也存在差異。其主要特點在于,不能將其看作技能之教育,而是將凈化靈魂、提升精神世界以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主體,進而展開對學生的公共藝術教育。
三、當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現狀
(一)缺乏科研凝聚力
當前公共教育教師在科研工作中缺乏凝聚力,公共藝術教育需要以大型課進行,且需要在課堂中呈現團隊的優勢與團隊精神。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教師都有自己的工作,未能在公共藝術研究中加深投入,無法形成合力,自然也就無法提升教學對人才的創新能力。教師自身受到制約,教學水平提升無法,止步不前,創新也就無從談起了。
(二)缺乏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意識
公共藝術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根本,因此,應充分發揮其價值,才能引導學生逐漸成為創新型人才。但當前部分高校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無法真正重視公共藝術教育的教學,造成該課程流于形式。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只注重對基礎知識的傳遞,嚴重忽視學生對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進而降低學生對該門課程的積極性。
(三)缺乏專業的藝術教師
由于當前高校普遍重視傳統課程,對公共藝術課程重視程度的欠缺,導致嚴重缺乏藝術教師,進而阻礙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道路。同時,也存在部分高校在該門課程的教師選擇上,以院系教師擔任,其缺乏專業知識進而導致課程缺乏專業程度。
四、公共藝術教育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價值思考
(一)以藝術角度評判公共藝術教育的作用
1.幫助學生開發想象力
專業的知識、哲學、社會科學等學科是以抽象的概念反映社會,而藝術則是以具體的形象反映社會形態與人類的思想感情。藝術不同,其所表現的形象也有所差別。如雕塑、繪畫、戲劇等均需要通過一定媒介才能表現,間接感受其所表現出來的感受。需要人類通過敏銳的洞察力與豐富的想象力才能進一步深入了解。因此,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加重要,也是科研中的重要因素。科學研究,需要有預先的假設,才能通過實驗進而證實。因此,在人腦中對事物的假設就是想象。世界許多學科的創造均來源于想象,牛頓對萬有引力的發現來源于對蘋果的想象,阿基米德在洗澡時對水的想象發現浮力定律等等。在培養想象力的過程中,藝術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其是非語言符號的形式對具有模糊不定的信息進行表達的過程,通過對這些不確定信息的特征進行想象,便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的過程。例如:在鑒賞電影作品《十面埋伏》的過程中,便能夠引導學生對雙方交戰、廝殺的過程,那緊張的纏綿以及戰爭對人類帶來的恐懼與災難,均需要學生自行想象。
2.喚醒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
藝術形象能夠真實的反映社會生活,而這種折射并不是單純的鏡像表現,是融入了創作主體對其的感受與想法進而反映的社會。其中,體現了鮮明的創造力與創新性。藝術的鑒賞也是如此,在教授公共藝術課程中,藝術欣賞過程便是對藝術本身的創新,加之生活經驗的融入,在鑒賞過程中勢必需要進行二次提煉、加工與改造,將自身強烈的感情、價值觀等因素與作品相融合,進而補充并豐富作品自身所含有的價值,再度創新。因此,當教師在進行公共藝術課程的過程中,便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對藝術作品進行創新,進而逐漸養成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將創造的使命深深扎根在內心深處。
例如:在觀看《美麗的心靈》電影時,本是以數學家納什為原型創作的藝術作品,使得學生在觀看時受到心靈的撞擊,并擁有自己的感受。當學生大腦受到這樣強烈的震撼后,其創新欲望將被激活,進而創新意識也在心里悄悄扎根。
(二)以不同視角闡述公共藝術教育的價值
1.以開發思維角度
創新能力中,思維是其根本。因此,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首要原則便是從思維角度進行研究。創新性思維是其生活與學習中必要的因素,也是學生在進行創新活動時,必須依賴的思想。
從創新思維的本質而言,需要在實踐的基礎上,通過大腦有意識的進行思維的改變,研究事物內涵與本質,進而獲得全面的認識,充分利用大腦進行發揮與想象,利用靈感與直覺,對已有理論知識進一步分析并組合,進而獲得能夠打破傳統理論的新創造。公共藝術教育對產品創新思維中的六要素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尤其在幻想思維、聯想思維以及發散思維三個要素中更起到不可描述的作用。
例如:在講授畢加索《三個樂師》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充分發揮其想象能力,感受從畫中傳來的優美曲調,并深深陶醉在畫中。以豐富的色彩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進而變得更加浪漫,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對作品的鑒賞能力。
2.以心理角度
加德納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便提出了智能發展的重要理論,且其認為智能是多元的,每個人都具有這些智能因素。
語言智能與邏輯數學智能角度而言,語言是藝術交流的基本工具,而藝術是特殊的語言符號。藝術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表達語言無法闡述的事物,因此藝術素質較高的人,其語言能力也較強。在公共藝術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著重鍛煉學生對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表達并評論,利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藝術形式的見解。藝術,是充滿簡約美的學科,充分調動自身藝術細胞與直覺,并利用藝術展開科研成果的研究,將具有更深奧的創造意義。而在人際關系與自我認識智能方面的研究中,藝術教育是重要的交流功能,當學生在參與藝術鑒賞時,需要針對該作品進行必要的評價與交流,以此便能夠提升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將藝術與思維方式相結合,將感情、理性等感受通過語言進行表達,促進學生對自我認知能力的提升,進而發散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五、結語
綜上所述,公共藝術教育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是促進學生快速成為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工具與手段。在未來的發展中,校園應重視公共藝術課程的開展,有效鍛煉學生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創新能力。進而培養創新型人才,并促進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