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利瓊
摘要: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的學習,必須首先使其感受到這門學科本身的魅力,以及其引發的誘惑力,從而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這門學科的趣味性。尤其是初中階段的學生,依然處于幼稚的年齡狀態,心性尚處于玩耍階段。所以,教師首先必須將這門學科的美充分展現給學生。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數學學科的重要作用在各個行業所表現出來的魅力不言而喻,因此,培養未來更加適應社會各個領域的數學人才,便成了當今教育不可忽視的偉大而堅決的任務。尤其是在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半懂事狀態,人生的目標尚未形成,對待周圍的一切事物全憑暫時的喜好,沒有穩定而持久的情緒。因此,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必須千方百計,精心設計課堂,充分挖掘數學學科之魂,盡一切可能的力量將學生吸引到數學教學的課堂上。教育之法無邊無界,如何在這浩瀚之法中尋得滄海一栗的教學方法,便成了我們必須探討的課題。
一、讓數學的魅力在學生心目中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必須首先使其感受到這門學科本身的魅力,以及其引發的誘惑力,從而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這門學科的趣味性。尤其是初中階段的學生,依然處于幼稚的年齡狀態,心性尚處于玩耍階段。所以,教師首先必須將這門學科的美充分展現給學生。19世紀偉大的數學家高斯曾經就說過:“數學是科學中的皇后[1]。”它具有簡潔的美、和諧的美、奇異的美。其中,簡潔之處的美主要表現于抽象的美,還有一套統一的獨特的符號之美;而和諧之美則多表現于表面形式的對稱性之美;奇異之美主要表現于人類利用數學探索宇宙,從而體驗到一種出乎意料之外的情緒之美。
數學在形式的對稱和諧常常給人帶來以美的享受,例如幾何學中關于對稱之美,常常令世代數學家為之而沉醉癡迷,而對于現實的設計師而言,幾何的諸多元素恰好又成了他們生生不息的靈感之源。在代數算式中,更是以對稱之美而著稱,如:(a+b)?c=ac+bc;a+b=b+a等等,這些運算法則均體現出了數學的對稱、簡潔而勻稱的形象美。
充分挖掘數學的美,給學生營造一個夢幻的課堂,使其欲罷不能。曾看到一本刊物《班主任之友》中說到:“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就是一個讓學生孕育夢想,追尋夢想,實現夢想的過程。如果學生還沒有夢,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將希望和愛灑向他們的心田,沒能催生夢的幼芽,讓他們長出屬于自己的七彩的夢,孩子一旦有了夢,就讓他們的心靈自由飛翔吧。呵護寶貴的熱情,珍視幼嫩的創造,放飛翱翔的膽量,分享成長的愉悅……這一切我們責無旁貸[2]。”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教師在為學生挖掘學科美的享受這個過程,就是在為學生孕育夢想的過程。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舞臺,而在這個舞臺上,教師在很大的程度上往往擔當了導演的角色,這個角色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這個舞臺上。如何讓學生心甘情愿投入到教師所導演的課堂舞臺?這還得取決于我們的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多少快樂。因此,作為數學教師,更應該想方設法尋找數學這門學科的趣味性以及神秘性,讓快樂散布到每個學生的心靈。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教材只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道具,不能代替我們的整個課堂。教師要善于帶領學生走出教材,品嘗外部世界提供的新鮮信息。帶領學生一起探尋數學的魅力,讓數學給學生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賦予數學生動而形象的氣息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新興的課堂教學技術迅猛般融入到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多媒體技術的出現,取代了傳統而簡陋的教學模式。多媒體集文字、圖像、聲音、視頻多種信息渠道為一體,讓各種信息以不同的方式出現,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多媒體以多種信息渠道的出現,充分刺激學生的各個感官,從而留下深刻的教學印象。除此而外,多媒體技術還將網絡融為一體,一切所需的素材隨時觸手可得。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材在很大的程度上扮演了教學的主體作用,即使教師用盡渾身解數,也很難讓學生了解到教材以外的東西。而多媒體則不一樣,它可將地域時空一并縮短,讓世界的一切近在咫尺,無疑為課堂帶來了如虎添翼的效果。
教師若能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必然會使得課堂變得生動形象。尤其是初中數學,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的關鍵時期,其中的形象思維依然占據著主導地位。鑒于這個原因,我們的教學過程依然還得注重于將抽象的信息形象化,以便于學生更容易掌握或接受。無論有多抽象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多媒體多方面的感官刺激而變得活靈活現。比如初中數學中有一個關于二次函數的課題,二次函數圖形圖像的變化規律可以算得上是初中數學里比較抽象的問題之一,二次函數涉及到a、b、c三個參數的變化,從而引起函數圖像開口方向、頂點坐標以及對稱軸的一系列變化。在這個部分一旦缺乏形象的教學,很容易讓學生望而卻步。如果我們在這一節的教學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利用多媒體課件以及相關動畫制作軟件,將二次函數的一系列參數變化引起的圖像變化制作成形象的動畫視頻,然后在授課的時候進行生動的演示,其效果一定勝過千言萬語。
再如我們在教學“多邊形的內角和”這部分的內容時,我們可以根據以往學習的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為基礎入手。然后利用多媒體相關動畫軟件,將四邊形分成兩個三角形,這種動態的演示便可讓學生自行得出一個結論:四邊形的內角和相當于就是兩個三角形的內角和的總和,即兩個180°等于360°。之后,為了給學生以后學習n邊形的內角和公式的證明埋下伏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行探討五邊形,學生很容易便將五邊形劃分成三個三角形,那么,六邊形,七邊形呢?適當的提出問題讓學生挑戰,從而激發其探究欲望。
多媒體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它能讓一切靜止的事物靈動起來,讓它們更富有生命意義。比如在談到“中心對稱圖形”這個部分的時候,如果光靠我們的老師費力的比劃講解,很難將一個圖形圍繞著一個點旋轉180°之后與原來的圖形之間的關系說清楚,對此,也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了麻煩。如果利用多媒體動畫進行演示的話,我們可以設計一個圖形,讓它繞著同一個點旋轉180°之后的運動軌跡保留在屏幕上,使得學生清楚地觀察圖形的運動變化過程,讓這種形象的變化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便可讓學生輕而易舉地建立“中心對稱”的概念。
所謂“教無定法”,對于數學教師而言,每一堂自己精心設計或即興發揮的數學課,就像是自己付出心血而創作的一項作品,其中,需要我們拓展或激發自己的教學思維和教學靈感,而不能故步自封或拘泥于某種固定的形式。
參考文獻
[1]吳軍,數學之美[M],2012.
[2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班主任之友[J],2014
(作者單位:云南省昭通市彝良縣奎香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