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廣霞 趙文慧 秦漢圣
【摘 要】《防火防爆技術》課程設計是防火防爆技術理論課重要的教學實踐環節。針對課程設計的實施過程,分析了目前課程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革課程設計選題與時間安排、改革互動模式與考核方式等措施,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消防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關鍵詞】防火防爆;課程設計;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05-0088-002
【Abstract】The course design of fire and explosion prevention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practice of fire and explosion prevention technology.In view of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course design,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ourse design,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such as the selection of course design, the time arrangement,the mode of reforming interaction and the mode of examination,and so on.To further improve the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of students' study,and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bilities in fire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Key words】Fire and explosion prevention;Course design;Teaching reform
0 前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遞發展,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重特大火災爆炸事故時有發生,社會對安全工程人才的需求與日劇增,同時也對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的實踐動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火防爆技術》是安全工程專業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程,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綜合運用防火防爆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課程設計是將課程理論轉化為課程實踐的“橋梁”[1],《防火防爆技術》課程設計就是將防火防爆技術課程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培養學生實踐動手和工程應用能力,是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的重要手段。但當前我校課程設計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結合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防火防爆技術》課程設計的教學內容與模式進行改革,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應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課程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實踐教學表明,《防火防爆技術》課程設計教學過程中在時間安排、題目設計、指導方式、成績考核等方面還存在一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1 課程設計的時間安排
我校沒有單獨設置課程設計實踐周,課程設計時間一般安排在《防火防爆技術》理論課程后期,集中幾周時間進行,但此時已經臨近期末考試,學生需要邊做課程設計邊復習考試科目,課程任務繁重,時間緊迫,使得學生無心認真完成設計作業,應付現象較為突出,實際效果達不到開設課程設計的目的。
1.2 課程設計選題
指導教師給出的課程設計題目較為單一,學生選完題后出現設計任務書內容大同小異的情況。另外課程設計題目數量不夠,每個小組的學生人數大多在3人以上,人數過多會影響每個學生的參與度,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1.3 課程設計指導方式
課程設計期間,因在學期中教室都被占用,受學校的硬件條件限制,學生沒有固定教室與指導教師交流,對師生互動交流有一定的影響。
1.4 課程設計考核方式
課程設計考核方式較為單一,主要依據提交的設計報告作為考核依據。這種考核方式忽略了課程設計過程考核,忽略了學生日常的學習態度及各小組成員的具體工作量的考核。另外,單一的考核方式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2 《防火防爆技術》課程設計教學改革探索
2.1 課程設計選題與時間安排
將課程設計分為五個階段,實施過程貫穿于整個《防火防爆技術》教學過程之中。第一階段公布題目,也鼓勵學生自擬題目,學生2~3人一組,自由組合,要求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了解擬設計內容,最后選定題目,同一題目不超過2組選做,部分參考題目見表1。第二階段查閱資料和實地調研,要求進行實地調研,了解消防設施情況并測量相關數據,繪制建筑工程總平面圖。第三階段學習相關知識,確定設計方案。第四階段進行設計計算并撰寫課程設計報告,繪制相關圖紙。第五階段制作PPT,參加課程設計答辯。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可以增強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使得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2.2 增加交流機會,改革互動模式
除現場答疑外,還可以充分利用當前的信息化和網絡化技術。現代化信息手段可拓展課程設計交流的形式與范圍,有效引導學生成長,為師生創建有效的交流平臺[2]。建立微信群向學生提供與課程設計相關的最新消防設計規范、設計手冊、設計參數等輔導材料,對學生課程設計中遇到的問題,給予及時交流與指導。
2.3 構建合理的課程設計考核評價模式
單純從課程設計成績來決定一個學生的學習效果,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創新的積極性,因此必須建立科學有效的考核制度[3]。《防火防爆技術》課程設計的考核采用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的方式。考核成績比例構成為:報告成績占50%、平時成績占30%、答辯成績占20%。報告成績取決于設計說明書、設計圖紙的內容和質量;平時成績從教評、自評、互評三個方面入手,根據課程設計期間的表現由教師、本人及同組學生打分,按各占10%的比例評定;答辯成績根據學生展示的課程設計成果及答辯表現評定。合理的課程設計成績評定辦法,既有利于促進課程設計教學效果,又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 教學改革效果
通過改革與實踐,《防火防爆技術》課程設計取得了滿意的效果,主要體現在:
1)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提高了,對課程設計也更加重視,減少了抄襲現象,學生的學習風氣有了較大轉變。
2)課程設計的格式更加規范,報告質量不斷提高,為學生今后畢業設計(論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學生通過課程設計得到了更加系統的訓練,能夠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同時對工程的復雜性有了初步的認識,既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又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4)課程設計增加了師生交流,增進了師生感情。另外課程設計對教師的要求也較高,促進教師自身業務能力的培養,形成良好的教學相長的風氣。
4 總結
本文通過從選題、時間安排、互動模式及成績考核等方面對《防火防爆技術》課程設計進行了改革,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燃燒與爆炸的機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獨立分析和解決消防安全問題的能力,結合實際問題能夠制定出正確的防火與防爆的技術措施,為學生將來從事安全工作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魏連江,王德明,陳開巖.《礦井通風與安全》課程設計教學模式研究與改革[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 2011,7(7):163-167.
[2]李松,方曉波.給排水工程課程設計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13,(2):99-102.
[3]胡季英.工程招投標模擬課程設計研究與實踐[J].四川建材,2012,38(3):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