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石橋
【摘要】中國是世界人均讀書最少的國家之一,這與中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深厚輝煌的文化根本不符。對高中生來說,由于手機的廣泛使用,學業的壓力,大部分人無暇閱讀,讓高中生愛上閱讀,提高自身語文素養則是重中之重。
【關鍵詞】閱讀 興趣 疑問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0-0097-02
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涉及文化部分的報告伊始中如此表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敝袊幕孕艁碓从谖覀儗ξ幕牧私?、學習和掌握,這就要求我們要多閱讀。
《新課標》強調:普通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四大素養。要提升高中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閱讀是最基本又是最佳的途徑。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迸喔舱f過:“讀書使人成為完善的人?!遍喿x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人有云:“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中華文明對于“讀書”的推崇,已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綿延了千年。如今,書籍在生活中起到的積極作用也仍然受到絕大多數人認同。然而,現實卻給了我們當頭一棒,據權威部門統計2016年我國人均讀書僅為4.8本,遠低于韓國的11本,法國的20本,日本的40本,更別提猶太人的64本了,中國是世界人均讀書最少的國家之一,這與中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深厚輝煌的文化根本不符。對高中生來說,由于手機的廣泛使用,學業的壓力,大部分人無暇閱讀,讓高中生愛上閱讀,提高自身語文素養則是重中之重。那如何讓高中生愛上文本閱讀呢?
一、以趣激讀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睏钫駥幰舱J為:“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情感、動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溫儒敏先生說:“培養語文興趣是語文教學的牛鼻子?!迸d趣是學生愛上閱讀的源泉,只有學生對文本閱讀感興趣,學生才會愛上閱讀。
1.以師激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的意思是教師既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魚”。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新時代的“師者”是一個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愛之心、有扎實學識的“四有”老師,是一個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教育者。教師良好的外在形象和內在素質,對學生的心靈有很大的影響, 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教師把學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教師要做學生愛上文本閱讀的引路人。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加強道德修養, 不斷更新教育理念, 不斷更新知識,不斷提高科研能力,保持積極向上的思維。在課堂上深入挖掘教材的內涵和精髓,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饑渴。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經常在書海中遨游,言傳身教,“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自覺捧著書,汲取書中豐富的養料。
2.以博激趣。2013年習近平在中央黨校80年校慶時指出:“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敝腥A歷史源遠流長,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文化是民族之本,是國家之基,是中華民族永恒的精神財富,滋養了中華民族子孫萬代的心靈世界和精神家園。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無論朝代怎樣更迭演變,無論東西方文明怎樣融合滲透,中國文化始終屹立世界之林。高中語文教材是中國經典文化的縮影。它的選文語言優美,意境悠遠,蘊涵著豐富的人文內涵。經史子集,詩詞歌賦……閱讀這些優秀文本,給同學們聲情并茂地講中國文化,使同學們深深地陶醉在祖國燦爛的文化中,為祖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感到自豪驕傲,無形中激起了同學們對祖國文化的閱讀、欣賞、品味。
如學粵教版必修2《逍遙游》時,同學們驚嘆于全文新穎獨特的構思;驚服于雄奇怪誕、汪洋恣肆的語言;同學們驚艷于作者無己、無功、無名的自由思想。同學們作為閱讀的主體,用心靈去體驗文本,從而發現美和欣賞美,深深被莊子的文采和思想所折服。一篇道家的經典之作,就讓同學們為之傾倒,各種流派的許多文章更讓同學們“神魂顛倒”。
3.以動激趣。語文與生活密不可分,凡是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就有語文的存在。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可以增強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興趣。在語文教學中我舉行了經典朗誦比賽,演講比賽、知識講座(成語故事、文學典故、奇聞軼事等),開展學生的社團活動、舉行“讀書節”系列活動(知識競賽、征文比賽、角色表演等),學生積極參加各類活動,從而激發了學生對知識的儲備,在閱讀文本中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如:在讀書節之《紅樓夢》專題中,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去閱讀:小說以哪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揭示出什么主題?林黛玉性格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最后的結局怎樣?在《紅樓夢》中,哪個人物最值得大家敬佩,為什么?《紅樓夢》的影響很大,人們研究它哪些方面,取得了哪些藝術成就?還引導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還原故事情節。學生參與活動體會到了活動的樂趣,在樂趣中學到許多知識,而這些知識就來源于對文本的閱讀。只有閱讀完文本,才能領悟書本的內涵,更能在活動中揮灑自如,展現自我風采。與此同時,我還利用春節、中秋節等我國傳統節日,開展相應活動。在活動中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而且可以激發學生閱讀學習中國文化的興趣。
二、以疑促讀
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思維從疑問和驚奇開始?!蹦纤沃枷爰?、教育家陸九淵也認為:“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是我們獲取新知識的途徑之一,而文本閱讀則是解疑的最佳方法。只有敢于疑,多閱讀才能使我們的知識之樹開出艷麗的花,結出豐碩的果。
如教學粵教版必修3《念奴嬌·赤壁懷古》一文時,學生感受到了周瑜是一個年輕有為、風流倜儻、膽略過人、春風得意的儒將形象。突然一個叫周杰龍的同學舉手,說:“老師,我有點糊涂了?!蔽倚χ鴨枺骸霸趺春苛四??”同學們也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罢n文的周瑜怎么和《三國演義》里的周瑜不一樣呢?”整個課室頓時鴉雀無聲,我微微一怔,“周杰龍同學真有心,能夠把前后的知識聯系起來,勇于質疑,善于思考,值得我們學習。”課室里立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斑@個問題怎么辦?”同學們異口同聲:“閱讀,查資料!”“好,有疑問就要及時解決。明天我們再一起議議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是怎樣的。”第二天,同學們對這個問題說了自己的看法,一個同學說:“我們被‘既生瑜,何生亮曠世名言給騙了,它勾畫出了一個嫉賢妒能、心胸狹窄的周瑜?!币粋€同學說:“《三國演義》這本書被章學誠稱為‘三分虛構,七分真實,我看是‘三分真實,七分虛構?!绷硗庖粋€同學說:“歷史上真正的周瑜卻是東漢末年最為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之一,是一個品行高潔、忠勇俠義、智勇雙全、才華橫溢、風流倜儻的大英雄,是凝聚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中國古代美男子、偉丈夫?!边€有一個同學說:“在史書《三國志》里,陳壽對于周瑜的評價很高,多次以‘英雋異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韜略萬人之英盛贊之,并評價其:政治上高瞻遠矚,忠心耿耿;軍事上‘膽略兼人,智勇雙全;人格修養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我知道課后學生們帶著疑問非常用心地去圖書館查閱相應的資料。地質學家李四光曾對他的學生說:“不懷疑就不能見真理?!敝祆湔f:“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上進?!钡拇_,我們讀書要有疑,追求真理更要敢疑。疑,這是我們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查閱資料,進行文本閱讀則是解疑最好的方法。學生只要勇敢地拿起這把鑰匙,去閱讀,就能打開知識的大門,探索知識的寶藏。
三、以踐拓讀
語文教學中,我一直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積極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踐,在實踐中檢驗所學知識,并在實踐中拓展文本閱讀。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畢竟比較膚淺,要想透徹地認識事物或追求真知,還必須親自去做,親身去體驗,這就是所謂的“聽過不如見過,見過不如做過,做過不如做過多”。如在去年的“鞏文創衛”中,我結合學校的校本課程,利用我市的某一景點,在實踐中拓展學生對景點文化的閱讀。首先,讓學生閱讀這一景點的相關資料,翻閱我市相關的歷史書籍,了解這一景點文化。其次,帶領同學們實地考察。在考察中,同學們記錄下景點的點點滴滴,包括景點、來源傳說、歷史地位、文物典籍,風俗習慣,掌故文化等等。然后,把自己一開始了解的文化和自己實地考察所掌握的資料進行比較,查漏補缺,對漏的內容再查閱書籍,進行校對,特別強調要閱讀景點博物館珍藏的書籍,這樣自然又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閱讀。個人收集所有資料后,全班同學再匯總,撰寫好景點知識文本,然后再和景點對接。鄧小平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睂嵺`是理論的基礎,是理論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只有從實踐中來,又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才是真正的知識。同學們以“學習——實踐——反思——學習——再實踐”為主線,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拓展學習。實踐拓展了同學們的文本閱讀,提高了同學們的語文素養。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應該用自身的學識和人格魅力、利用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利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激發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興趣,在廣泛的閱讀中勇于質疑,善于思考,并在實踐中運用、反思,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會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史蕾. 生本理念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施[D].沈陽師范大學,2013.
[2]盧鋒. 閱讀的價值、危機與出路[D].蘇州大學,2013.
[3]李本友.文本與理解——語文閱讀教學的哲學詮釋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2.
[4]張華. 核心素養與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16.
[5]高湛. 以人為本,三維對話,實現高中語文教學和諧高效[D].東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