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敏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重點項目 《數字化平臺下大學生音樂創作路徑變革研究》(項目編號:2016-GX-050);重慶市教委2017年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音樂數字化視域下高校器樂合奏課程教學的虛擬平臺建構及實踐》(項目編號:173138)。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0-0198-01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數字化音樂逐漸在我國普通學校音樂教育中得到推廣。視唱練耳課程作為高師音樂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承擔著引導學生系統地學習音程與和弦、旋律與調式、節拍與節奏力度速度以及音樂表現要素等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知、分析和表達能力的教學目的。順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普及,數字化音樂在高師視唱練耳課程中也得到有效運用。
一、聽力訓練的硬件環境
視唱練耳課程中的聽力訓練運用數字化音樂進行教學,離不開特定的教學環境。數字化音樂制作的設備核心是計算機,然后是電子鍵盤樂器,這一配置簡單實用,目前常用的是電子鍵盤樂器用MIDI鍵盤作為輸入工具。數字化音樂和 MIDI的產生密切相關,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由于不同廠家生產的合成器互不兼容, 世界著名的合成器廠商們就共同制定了一個統一的標準,這個標準的全稱為 Musica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翻譯為樂器數字化接口,MIDI是這個標準的縮寫。MIDI與計算機結合后,數字化音樂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電子鍵盤樂器除了MIDI鍵盤之外,還有電子琴、電鋼琴、電子合成器等也可以用來作為MIDI輸入工具。當然,一套比較完備的數字化音樂制作系統還需要高性能的計算機、專業聲卡、話筒、耳機、音源、調音臺、MIDI接口等設備。
二、聽力訓練的軟件環境
由于聽力訓練包含了音高、音程和弦、旋律及調性、節拍節奏等要素,所以還需要音樂制作類的軟件,制作數字化音樂的軟件不少,人們常用的制作簡譜的軟件有 TT作曲家,制作五線譜的軟件有Cakewalk9.03、 Overture等等。
其他還有專門用于視譜和聽力訓練的軟件如Auralia, Auralia是澳大利亞RISING公司的產品,除了有音程和音階、和弦、節奏、音高和旋律四個主要課題,還提供了大量在線幫助,每一課都涉及相關的理論知識和交互式的教程以及這些教程的使用方法。聽覺訓練軟件中還有一款 EarMaster Professional(可譯為“練耳大師”)的軟件,它能提供聽辨旋律音程、和聲音程的性質和音高,聽辨原位和弦與轉位和弦的音高和性質,聽辨風格不同的四聲部和聲,聽辨多種調式音階的類型及音高,聽辨多種不同的節拍類型,視奏和模仿六小節內的節奏并可作對比練習,聽記四到十二小節的旋律等訓練內容。
以上兩款軟件不但在視唱練耳課堂教學中使用,還能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課后練習。前提是學習者一定要按照教師或程序設定的教學計劃,循序漸進地通過計算機進行所有課程各項內容的學習,長期堅持下去,聽覺能力一定會有一個質的改變,學習效果也一定會大大超過高師視唱練耳教學大綱所要求達到的程度。
三、數字化音樂中的聽力訓練思維
(一)節奏
在聽力訓練中,借助數字化音樂軟件掌握不同節奏型如均分型、切分型、附點型、連音型、休止型等基礎上,在充分利用軟件進行聆聽、嘗試,體會不同節奏型的效果進行節奏的聽辨、模仿和創編。比如八分音符在軟件的合成下,以多樣化的節奏形式呈現出來,通過軟件制作的音響在幾分鐘之內可以完成兩百多種不同的節奏練習,不同類型的節奏型,會帶來風格迥異的音響效果和情緒體驗。
(二)和聲
和聲包括“和弦”及“和聲進行”。在教學中,遇到多聲部音樂教學內容時,首先要將和弦部分知識結合起來,和弦是按照三度音程關系或非三度音程關系、三個以上的音的結合。由于和弦的縱向組織是幾個音同時出來,即會產生音響的協和與不協和、色彩的明亮與暗淡等不同特質,借助數字化音樂軟件制作和弦有助于更高效的聽辨不同性質的和弦。
和弦的橫向組織就是和聲進行,在和聲進行中會構成樂句、樂段和終止的作用。和聲進行直接關聯到多聲部練習,在傳統聽覺訓練中,因條件限制,通常只能完成二聲部和三聲部的練習,利用 EarMaster Professional和Overture、Auralia等音樂軟件進行多聲部聽覺訓練非常簡單,教師可以選擇任意風格的作品進行編輯,然后逐一播放每一個聲部,最后形成二、三、四聲部疊加到一起的音色聽覺訓練。這樣的訓練完成后,還可以增加到五聲部甚至更多聲部,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混合,同時還可以根據需要調整各個聲部的音量,讓它們做到用單聲部的聽覺狀態享受多聲部的聽覺訓練,從而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多聲部聽覺基礎。
(三)旋律
旋律將所有的音樂要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成為完整的不可分的統一體,較好地表現特定的音樂形象。旋律聽覺思維訓練是與旋律創作相結合的,創作的前提是先要知道已經有什么樣的,比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視唱練耳》分級教程第二級16-48條視唱,選自電影劉三姐插曲《姐妹二人梭對梭》,具有廣西民間音樂風格的g羽調式,曲中有三個前倚音和一個順波音,分析樂譜時可通過數字化音樂軟件制作音樂,還可以鏈接進入電影場景進行欣賞,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動機、樂句、樂段所表達的基本樂意,然后模擬此風格編創八小節的旋律,借助數字音樂軟件隨時監聽創編效果并做修改,使旋律流暢自然。
(四)伴奏
數字化音樂軟件還有一個強大的功能就是制作音樂伴奏??梢园巡煌暡繌恼w音樂結構中剝離出來,將每個聲部清晰地呈現出來,這樣的聽覺訓練可以從整體到局部,又可以從局部到整體。另一方面,通過數字化軟件指導學生從多方位的角度感知音色、節奏和音樂情緒,能夠滿足對音色、音高、和聲、節奏的立體感知,通過使用新的數字化音樂技術手段,能實現從樂隊合奏、協奏、交響作品等音樂形式中完成整體音樂作品的吸取。這種學習音樂的方式,是一臺鋼琴解決不了的。
數字化音樂優化和豐富了音樂視聽內容,就音樂本身已經發生了質的飛躍,這種發展是把音樂這種純粹的精神產物的物質屬性給予了明確的表示。但這種手段也不是萬能的,教師一定要明確在哪些方面可以運用數字化音樂教學手段。哪些方面是不能取代的,不能取代的部分要繼續探索新的教學手段,以推動教學改革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林貴雄,呂軍輝編著計算機音樂與作曲基礎,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02
[2]項仲平,邵清風等著.文化創意產業與當代藝術教育創新研究,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0.12
[3]陳立華主編.突破傳統教學體制,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04
[4]徐石.數字化音樂環境中的高校視唱練耳教學,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