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鳳 蘇敏 雷騰飛
【摘要】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是一門難教難學的專業基礎課程。在分析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為改善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引入項目驅動教學法。實踐表明,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于單片機課程教學中突出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有針對地學習,有利于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創新能力的提高,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關鍵詞】單片機 任務驅動 教學模式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0-0233-01
齊魯理工學院是一所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始終堅持在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和培養方法上實施改革創新,走特色發展之路,始終將實踐教學與創新實踐作為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中之重。
應用型本科院校與研究型或教學研究型大學培養理論型創新型人才相比,主要為地方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培養具有較強實踐應用能力的應用型人才;與高職高專培養技能型專科人才相比,主要培養既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又具有創新精神和長遠發展潛力的高素質人才。近年來學校采取一系列軟硬件措施努力改善實踐教學辦學條件,研究構建滿足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需要的實踐教學模式是非常重要且緊迫的。
目前,針對我院學生學習單片機課程的現狀,在單片機課程的理論教學中,原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接收,在單片機課程教學中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方法、考核方式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具體改革措施如下:
1.打破課程體系,實現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任務教學法
任務教學法是指將傳統學科體系中的知識內容轉化為若干個教學項目,并圍繞著具體的教學項目來組織和展開教學任務,使學生直接參與項目全過程的一種科學而合理的教學方法。在單片機課程教學改革中,首先將單片機課程的基礎知識進行分割,然后引進項目教學方法,將單片機應用系統的設計與調試過程融入單片機課程教學活動中,并將該項目涉及到的基礎知識引入該項目的設計與調試過程中。按照知識點由淺入深的引入原則,可將單片機課程教學從傳統的教學內容改為以項目為主線的項目教學法來完成,通過實用的項目進行教學,可激發學生學習單片機的興趣。整個教學過程共劃分為五個項目,十一個小的任務進行教學。具體項目及其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如表一所示:
2.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
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教學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能力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素質為基礎,以項目為載體,以行動過程為途徑,以師生互動為方式,學生的能力培養為教學活動最重要的目標。
在進行這個項目之前,教師首先應該給學生布置項目設計任務,要求學生收集相關的資料,熟悉相關概念,項目電路的工作原理,以及項目任務的軟硬件設計思路等。教師在上課前將本項目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全部整理到多媒體課件中,將項目分解為多個層次、多種情境,以方便課堂教學。
上課時,學生代表自己或小組在教師設計好的學習情境下闡述相關概念、工作原理以及項目的軟硬件設計思路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學生闡述的過程中,老師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難點、問題以及失誤、挫折及時做出糾正,幫助學生修正自我構建的路徑和方向。學生利用Proteus、Keil C51仿真教學工具提高單片機課程的教學效果,縮短硬件設計周期,從而提高單片機課程的教學效果。
3.通過考試改革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單片機課程考核打破常規的考試方式,在考試形式上作了一定的修改,具體如表二所示:
項目驅動教學法在對單片機理論教學內容精簡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實驗教學、課程設計、開放實驗與理論教學的緊密結合,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教師對典型項目案例的講解,使學生有針對性的學習,有助于綜合創新能力、科技創新的提升。以項目驅動教學法重塑單片機課程教學體系,還有助于任課教師之間相互借鑒教學經驗,達到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善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毅剛,彭喜元,姜守達等.新編 MCS-51單片機應用設計[M].黑龍江: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
[2]孫帥,宋小娜.關于單片機教學改革的思考與探索[J].科技信息,2009,(5):146-147.
[3]李紹靜.基于案例驅動的單片機教學模式研究[J].信息技術,2013,(4):59-62.
作者簡介:
曹鳳(1989-),女,漢族,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
蘇敏(1983-),女,漢族,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自動化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