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進行溝通交流的主要表達方式。人們借助語言保存和傳遞人類文明的成果。一般來說,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它與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本文將從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文化背景與語言的關系、如何正確掌握語言,從而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這幾個方面來談談個人的一些不成熟的觀點。
【關鍵詞】語言;文化;文化背景;關系
【作者簡介】陳蘭茜,大連理工大學。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速,世界正在變為一個“地球村”。于是外語教學也就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我們經常會發現,一個學生學習了多年英語之后,卻不能得體地和外國人交流,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場合不能恰當地表達。細致研究起來,語言與文化背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具體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探究:
一、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它是人們進行溝通交流的主要表達方式。人們借助語言保存和傳遞著人類文明的成果。而文化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所謂的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總和;而狹義的文化則是指語言、文學、藝術及一切意識形態在內的精神產品。語言與文化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語言包含在文化這個大概念之中;另一方面,文化又借助于語言這種媒介得以傳播與發展。反之,文化的內容、形式又直接影響語言的形成與發展。不同種族的人們對于語言會表現出不同的表達方式,這也折射出不同的語言具有不同的語言特點。不同種族的人由于處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加之受教育、思想、宗教、風俗習慣、社會準則等因素的差異的影響,導致人們往往在跨文化交際中,會產生理解的偏差,最終難以取得良好的交際效果。
比如;dog在中國文化中大多數情況下含有貶義或中性的含義。如:雞犬不寧、漢語中用“狗腿”來比喻與別人狼狽為奸、為惡人做事的人。民間俗語中有“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而英、美文化中卻包含褒義,如英語詞匯中用以下詞匯a lucky dog來表示“幸運的人”,a lovely dog表示可愛的人,a happy dog表示“快樂的人”,“Love me,love my dog”意為愛屋及烏,英語諺語中也有“Every dog has his day.”來表達“凡人皆有得意日。”
二、文化背景與語言的關系
不同國家、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或者說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如果不了解這些,就可能對國家或者民族的語言學習產生障礙,而影響語言的交流、文化的交流。從打招呼、對贊美之辭的態度、交談話題及表達關愛之情等方面都能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如中國人見面與人打招呼,會說:你去哪里?你去干什么?而西方人往往會覺得這是在打聽對方的私事,是不禮貌的。而他們見面打招呼總是說:Hello/Hi!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或How are you?It s a nice day,isnt it?人們在一起交談也不會涉及個人隱私,天氣、音樂、愛好、電影、時尚等等會成為人們交談的話題。再如,面對對方的贊美,中西方國家的人也會有不同的反應。如果你對英國人說:“Your English is perfect!”他會欣然接受,很高興地回答你:“Thank you so much!”而中國人對此的回答截然不同,會笑著說:“哪里哪里,您過獎了。”以此來表現出中國傳統觀念中的謙虛的品格。
三、正確掌握語言、了解文化
作為未來的外語教師除了要掌握大量的語言、語法、詞匯和習慣用語知識,還應了解一些英美文化背景知識,在學習中有意識地結合文化背景的學習是很有必要的,這樣將來在教學生使用這種語言看待事物,觀察世界的時候,才能使用這種語言來反映他們的社會、思想、習慣、行為。
漢語中有個諺語:“夏練三伏,冬練三九”,這句話是用來激勵人們堅持鍛煉身體,但如果直接譯成three fu或three nine,外國人就會聽不懂,當你懂得這里面的意義時,譯成:“In summer keep exercising during the hottest days. In winter do the same thing during the coldest weather”就可以了。再例如:有一家鞋店門口掛著一個牌子,很想用來招徠懂英語的顧客,于是在一塊牌子上寫到:“Shoes for street walker.Come in and have a fit”.結果引來了許多懂英語人的注意,他們聚在店前看著牌子上的英文哈哈大笑,然后都走開了。原來店主不知道street walker不是“逛大街的人”,而是“在街頭拉客的妓女”,to have a fit不是“試穿”而是“勃然大怒”。現實生活中,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所以結合文化背景來學習英語是非常必要的。
還有一些差異也值得注意:例如:漢語和英語中都有表示感激、歉意的各個固定說法,請別人幫忙,要先說點什么,例如漢語里“謝謝、對不起,請……”,英語中Thank you,Im sorry,Excuse me等,這些表達方式十分相近,不會造成什么麻煩,但盡管相似,仍有差異。人們通常認為漢語中的“請”相當于英語中的please,但在某些場合卻不宜用please,如讓別人先進門或先上車時,不說please或you go ?rst,一般都說“After you.”另外,當有人打了個噴嚏,旁邊的人有時會說點什么,中國人可能會說:“有人想您了”、“有人說你了”,或開玩笑地說“誰在罵你”,英國人或美國人則說: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
四、結語
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英語作為一種國際通用語言,普及度極高,它已經成為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獲取世界各方面的信息、進行國際交往的重要工具。在英語學習中,除了學習英語知識,還要注意對文化知識的了解,有意識地提高英語文化意識,清除文化障礙,提高對英語國家文化的敏感性,在英語學習中增添文化內容,加強文化素養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