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進輝
【摘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俄語電影進入中國市場。作為電影商標的片名的翻譯對于俄語電影在中國的傳播極其重要,好的譯名能迅速吸引觀眾的眼球。本文從分析電影片名的功能入手,探討了電影片名翻譯的幾種常用方法。
【關鍵詞】俄語電影 片名 翻譯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9-0254-02
近年來,隨著中俄兩國在文化領域合作的深化發展,越來越多的俄語電影涌入中國市場。電影是語言和文化的載體,而電影片名,則猶如電影的商標,看似簡單,實際上極其重要,一方面,它凝聚著電影作品的精髓,另一方面,它具有極強的導視作用。作為俄語譯制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文譯名架起了聯系俄羅斯電影和中國觀眾的橋梁。因此,在翻譯俄語電影片名時,譯者要學會“畫龍點睛”,既要保持原片名的“洋味”,也應該考慮中國觀眾的審美。好的譯名能使電影錦上添花,能夠更輕松地吸引觀眾的眼球,在影片的推介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電影片名的功能
電影作為人們喜歡的一種文化藝術形式,演員陣容、主題情節和拍攝藝術是吸引觀眾的主要因素。片名是反應主題的一種重要方式,它能讓觀眾僅僅通過片名就能了解到某些信息,這是片名的信息功能;片名有時還能引起觀眾對美的追求,這是片名的美學功能;除此,作為電影的制片人,他們不僅要通過電影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更重要的是電影要給他們帶來利潤,因此電影片名的擬定不可避免的帶有一定的商業目的,這是電影片名的商業功能。一般來說,每部電影的片名都要發揮上述的兩到三種功能。
1.信息功能
信息功能是每部電影片名最基本的功能。好的電影片名應該通過盡可能少的字傳達盡可能多的信息,反應電影的主題,讓觀眾能了解更多的影片信息。電影片名信息的傳達首先就要體現在反應電影主題上,即翻譯的片名要告訴觀眾電影是關于什么的,是關于人還是關于事。比如電影《我們來自未來》(《Мы из будущего》),從這一電影片名我們大概知道這是一部跟穿越相關的電影。電影《小偷》(《Вор》)則告訴觀眾這是一部講述小偷故事的電影。電影《斯大林格勒》(《Сталинград》)讓大家馬上想到這是跟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有關的電影。另外,電影片名應該忠實于原有片名,翻譯時,如非必要,不要隨便改變片名,更不要自我臆造,否則即使譯文看起來很美,也不是成功的翻譯。如根據列夫·托爾斯泰的同名小說拍攝的 《Анна Каренина 》《安娜·卡列尼娜》港譯將之翻譯成了《愛比戀更冷》,這一譯名就讓人莫名其妙,畢竟無論是《安娜·卡列尼娜》這部文學作品,還是這一人物形象,都為中國觀眾所熟悉。
2.美學功能
美學是一門研究自然界、社會和藝術領域美的一般規律和原則的科學。翻譯美學就是運用美學和現代語言學的基本原理,來研究和探討語際轉換中即翻譯的美學問題,要在翻譯過程中追求信、達、雅,使三者達到最大限度的統一。片名翻譯的美學功能主要體現在語音、形態和修辭等幾個方面,也就是譯者用另一種語言來詮釋原文中的音韻美、形態美、修辭美。比如俄羅斯電影《Утомлённые солнцем》翻譯成《烈日灼人》,譯名采用四字成語,言簡意賅,鏗鏘動聽,將斯大林時期政治運動造成的傷害與夏日毒辣的陽光造成的灼傷進行對比,富有表現力。又比如俄羅斯電影《Жди меня》翻譯成《望穿秋水》,讓妻子等待丈夫歸來的熱切之情溢于言表。
3.商業功能
電影不僅僅是一種精神文化產品,還是一種物質產品,因此它具有商業性。電影的這種雙重屬性決定了電影片名兼有藝術審美和商業廣告的作用。因此,電影片名不僅僅要反應影片的主題,還要求醒目,獨具匠心,能引起觀眾觀影的欲望,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片名翻譯時,要在盡量忠實于內容的情況下,在引起觀眾獵奇、共鳴方面下功夫,適當地運用一些夸張的手法。因為在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電影制片方的經濟利益和觀眾的精神享受是密不可分的。如2013年發行的俄羅斯大片《Метро》,如果僅根據字面意思翻譯成《地鐵》,很難吸引觀眾的觀看欲望,而譯者將之翻譯成《奪命地鐵》,馬上就會引起觀眾的興趣:地鐵作為一種快捷安全的交通工具,怎么會奪命呢?
二、電影片名的翻譯方法
電影片名的翻譯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好的電影片名的翻譯不僅要體現藝術性,還要體現商業性,也就是既要保留原片名的內涵,達到與影片內容的一致,又要考慮觀眾的觀影需求,不能忽略其廣告的作用。筆者認為,電影片名的翻譯具體有以下幾種翻譯方法:
1.直譯
即根據原片名逐字的翻譯,既保留原片名的內容,又保留原片名的形式,這種翻譯方法盡可能的保留了譯制片的原汁原味。如:《Москва слезам не верит》(《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Бриллиантовая рука》(《鉆石胳膊》)、《Осенний марафон》 (《秋天的馬拉松》)、《Сибирский цирюльник》 (《西伯利亞的理發師》)、《Он -дракон》 (《他是龍》)。
2.意譯
一些電影片名直譯時表達不了原作的意思,或者表達意思不清楚、不夠生動,這時可以采取意譯的方法。即以原片名為向導,不一定保留原片名的結構形式或者修辭手段,用規范、流暢的漢語把原片名翻譯出來。比如俄羅斯電影《В тумане》, 根據字面意思應該翻譯成《在霧中》,這一譯名表達意思不明確,讓觀眾不知所云:講的是在霧中的人,還是事呢?雖然忠實于原作品名了,但這不是好的翻譯。原來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發生在二戰時期被德國占領的蘇聯西線地區的故事。一位來自農村的鐵路工人蘇申亞被錯誤的指控為間諜,而兩名游擊隊員則受命前去處決這位“叛徒”,蘇申亞必須要面對一個抉擇,是冒著風險證明自己的無辜,還是選擇選擇活下來。整個故事發生在布滿濃霧的樹林。因此,譯者巧妙地將影片翻譯成《霧林寒戰》,這就比《在霧中》具體形象多了,不但說明了影片的內容,還說明了故事發生的地點和天氣場景。 又如電影《Брестская крепость》,如果直譯應翻譯成《布列斯特要塞》,對于俄羅斯本土觀眾來說很容易理解,影片講述的是在蘇德戰爭初期的故事:8000名英勇的蘇維埃紅軍在武器短缺、建制混雜、犧牲巨大的情形下,堅守信念、捍衛祖國,以血肉之軀于彈丸之地布列斯特要塞牽制了數十倍于自己的德軍兵力達三十天直至全部陣亡。但是對于中國觀眾來說就不一定清楚了,所以在引進此片時譯者將片名意譯成了《決戰要塞》,一方面交代了影片的內容,另一方面四字格的譯法更符合中國觀眾的審美。
3.根據內容翻譯
有些俄羅斯電影片名有獨特的內涵,僅僅通過直譯或者簡單的意譯都不足以表達影片的內涵或者它所包含的獨特的文化背景意義,這時候就需要根據原片名和內容進行翻譯,用簡潔、生動的漢語來濃縮概括電影的內容。如俄羅斯電影 《Иван Поддубный》,如果根據字面直接翻譯成《伊萬·波杜布內》,對于中國觀眾來說,這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俄羅斯人名而已,沒有特殊的意義,這樣的片名顯然無法引起觀眾的興趣。電影是根據俄羅斯家喻戶曉的摔跤冠軍伊萬·波杜布內生平故事拍攝的。他強悍的實力、堅定的意志和永不服輸的精神被俄羅斯人所稱道,甚至在年過半百還戰斗在摔跤的舞臺,輕松戰勝年輕人,被稱之為“鐵人”。因此,影片在引進國外后,將之譯為《鐵人伊萬》,這一方面揭示了這個人是一個不平凡的人,另外“鐵人”這一稱號在中國是有特殊內涵的, 特指大慶油田不怕苦不怕累、樂于奉獻的英雄代表王進喜,翻譯成《鐵人伊萬》,將俄羅斯的“鐵人”與中國的“鐵人”很好地進行了對接,一下就拉近了跟中國觀眾的距離。又如電影 《Экипаж》,影片講述的是實習飛行員古辛在一次飛往亞洲的航班中志愿前往火山爆發的島嶼營救被困人員,最終全體成員在克服萬難和歷經種種人性考驗后化險為夷并成功著陸。如果將之直譯成《乘務組》,顯然不能吸引觀眾,所以譯者根據內容將之譯為《火海凌云》,這更切合影片的內容,也更生動形象。
4.約定俗成法
這一方法主要針對那些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俄羅斯的許多文學作品都已經翻譯成漢語,它們的名稱在中國觀眾心中已經根深蒂固,因此,根據這些作品改編拍攝的電影片名不需要進行改變,可以從已有的中譯本的書中找到其對應的譯名。如《Анна Каленина》(《安娜·卡列尼娜》、《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й》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Война и мир》(《戰爭與和平》、 《Тихий Дон》(《靜靜的頓河》)。
通過對電影片名翻譯方法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電影片名的翻譯要兼顧藝術性和商業性,要求譯者在把握電影內容的基礎上,結合我國觀眾的審美情趣,有所取舍,在不損害原作藝術價值的前提下,有創造性的翻譯出符合我國觀眾品味的電影片名,引起他們的共鳴。
參考文獻:
[1] 賀鶯. 電影片名的翻譯理論和方法 [J]. 外語教學, 2001, (1).
[2] 周方珠. 翻譯多元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5.
[3] 劉紅輝. 西方電影名的翻譯特征[J]. 大眾科技, 2005, (1).
[4]黃忠廉,白文昌. 俄漢雙向全譯實踐教程[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0.8.
[5] 熊梅. 淺析目的論在英文電影片名翻譯中的應用[J]. 安徽文學, 201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