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不斷的探究主題式教學的內涵,和高中生的思維特點面對我們的教學實際這幾個方面的綜合要求。不斷的探究出主題式教學在信息技術課中的教學原則和具體的教學方法,本著推動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的目的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 主題式教學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9-0157-01
一、前言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信息技術也不斷的摸索努力達到培養每個學生的信息素養。通過不斷的探索,其中在有效的時間內更多的教會學生不斷變化的內容,完成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積累,都是這門課程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但是柱體式教學具有統合性、聯合性、全面性以及探究性等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他不僅為每一個學生學生對整個信息技術的學習提供了整個過程的體驗還創造了更加生動的課堂環境。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應該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體驗。
二、主題式教學的中心內涵
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是以主題作為中心,所有的教學內容都圍繞這這一中心而展開。在各種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在整個教學的活動過程中,所有的要素都彼此聯系互相協調。師生通過雙方的相互適應和發展達成學生心理結構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我們從動態、靜態、整體的角度把教學中所要涉及的各種要素通過主題和情景真實等不同的過程,加工成為不同的主題目標、形式、方法、評價、行為等等的內容。通過不斷的整合整個學科的教學內容來生成和設計教學的主題,再通過各種靈活的教學形式,使用有效的主題方法、和全面的評價從而實現把零散的知識和體系形成動態的知識圖景,讓學生可以更加真實的體驗過程學習知識,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來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從主題式教育的分析可以看出,他強調課程的動態化、還有建構主義的特征以及開放、對話式的課程觀點,著重技能的體驗過程,通過新型的探究形式的課堂文化從而做到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
三、主題式的教學符合教學現狀
1.主題式教學符合現在的高中生思維特點
根據研究高中生的思維方式的有很強的概括性和理性,這一階段他們的邏輯性和辨證思維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和發展。根據這些特點可以看出高中生的學習模式要更加開放和具有探究性的學習環境自主的構建知識框架。我們通過這種主題式的教學,可以使得不同的意見得以重視,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不同的意見可以得到討論協商。在爭論中確立學生那還不完全穩定的價值觀和態度情感。高中生通常具有很強的自我意識,這些為我們進行主題式教學的主題選擇和設計都做好了鋪墊。同時具有良好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也為我們進行教學活動提供了前提保障。因此自我意識、自我控制和認知水平這些都較以前的義務教育階段有所提高這些特點也為主題式教學中的重過程這樣的特點提供了實施條件,為建設性的教學評價也做出保證。
2.現階段面對的問題和主題式教學的特點
在現階段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主要的問題便是教學資源的匱乏和缺少教學設備。這些問題長期的存在在我國的教育現狀中十分普遍,他是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在教育資源上的一種體現形式。在落后的地區投入少,資源有限等等都長期存在。課程安排缺乏合理性管理不規范等都造成一些問題,在主題式教學中我們采用小足教學,這樣便可以充分保證資源的合理利用。這些也都是解決現有的小問題,根本上還是要通過教育的投入和不斷加強規范才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課時少,這個問題廣泛的存在每一個學校中,同樣這個問題便要求我們要解決在少課時的情況下如何做到在有限的時間內可以教更多的知識。按照以往的教學模式來教肯定是不能滿足需求的,因此必須打亂原先的框架重新組合知識篩選知識,只有這樣才可以滿足教學的需要。在以前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往往是應用主題式教學,他們也相應的整合了高中的教學內容,這樣在學生產生自己的見解的時候是很容易進行自我競爭的,從而對新的學習內容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這些都為主題式教學模式的開展提供助力。
四、應用原則
教學原則就是根據教學的目標和規律,對教學經驗進行不斷的總結提煉。把所有這些內容不斷的整合之后所要遵循的原則。任何有用的可以實施的原則都是在實踐的基礎上所提出的。因此根據我們所面對的現狀提出一些教學原則。
1.主題的選擇要新穎
主題教學顧名思義主題就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靈魂,他能否起到應有的作用,在于是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因此主題在于激發興趣或者發現隱藏興趣,因此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緊密的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興趣。要做到既讓學生感到有興趣又可以引發他們的思考和疑問,這樣才可以充分的保證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欲。但是也要保證他的時代性和地域性,可以將主題建立在歷史文化、風俗人情等等的情景中去。其實有文化的主題也可以展現學生的價值取向和自身愛好。
2.立體化原則
在整個主題中橫向的有目標、內容、形式評價等等,縱向的還有過程的多維度、把內容做成問題,把問題的解決做成任務等等,這些東西的綜合才是主題教學的內在機制。橫向的是前期的設置,縱向的為整個教學的過程。在設計課程的時候要不斷的關注思考在課堂上展開的可能性,合理性。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通過兩者的互動達到相互促進相互完善的過程。
3.教學過程的沉浸式原則
這樣就要求不能像一般的教學形式一樣,要有沉浸式體驗,在主題情景中開展工作。要老師做好導演、師生互動共同發展,要不斷的強調疑問,注重講解問題,老師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通過共同探討來達到個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小波. 主題式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施探究[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16(14):38-41.
[2]徐健. 主題式教學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J]. 開心素質教育, 2016(5):16-16.
[3]魏海鳳. 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主題式教學模式的應用——以制作電子相冊為主題[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6(15):95-96.
作者簡介:王麗君(1982.4-),女,漢族,甘肅臨夏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信息技術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