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素英
摘 要:變形,可以是形狀的改變,可以是具象形態到抽象形態的變形,可以是點、線、面技法的運用等等,總之,是用裝飾的藝術語言對自然形象進行加工、美化,是人為的藝術再現。當把變形后的花卉應用到絲巾設計中時,設計者不僅要用熟練的技法表達花卉,更要表達自己的情感并滿足其加工工藝的要求。本文主要探索《花卉變形》課程中進行的花卉采集和變形的方法,以及變形后的花卉在絲巾設計中的應用。
關鍵詞:花卉變形 采集 變形方法 絲巾應用
《花卉變形》課程是紡織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花卉“變形”是指通過人為的創造,對具有自然形態的花卉進行形狀、形式的改變,即將自然形狀、形式變成人為的形狀形式。
1 課程中花卉的采集途徑
1.1通過寫生采集
寫生是花卉采集的一種方法,我們會根據自己所寫生的對象的結構特征、外形輪廓等多方面進行觀察和分析,根據自己對美的形式的理解,對所寫生的花卉進行概括和取舍,我們清楚寫生不是對自然對象的完全描寫,而是抓其特征和精神,把其最具典型的部分進行紙面的記錄,比如一片花瓣或者一片葉子,就它本身的紋理就可以作為花卉變化的資料,所以,寫生是收集素材,也是在訓練學生觀察對象的能力,抓住對象特征進行變化的能力。
1.2通過優秀作品采集
優秀作品有往屆的學生作品、中外傳統和民間藝術中的植物花卉圖案,學生作品可以說是新生事物,新生事物有它強大的生命力,我們可以通過對優秀作品的臨摹,學習作者創作的方式方法。傳統圖案藝術有它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傳統特性,在指導學生對博大精深的傳統圖案進行組織結構的臨摹和元素的提煉后,可以讓學生從中學習到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變化與統一等設計法則。在掌握了構成的規律和法則后,學生根據其形成規律創作新的花卉圖案形態。
1.3通過拍攝(圖片)采集
對拍攝的花卉圖片進行變形,雖然沒有寫生得來的花卉直接,沒有寫生時觀察的那么細致入微,但對素材的收集有一定的作用,可以讓變形的花卉種類更廣泛,也可以使寫生時沒有具體到的內容和角度得到補充。
2 花卉的變形方法
花卉的變形是根據具體設計的需求,依照形式美法則對自然物像進行外形、結構、色彩等概括取舍、組織加工,創造出全新的花卉形象。新創造出的花卉形象因為強化了本質特征,舍棄或者省略了非本質特征,所以形象會比自然形態更生動和簡潔,經過人為的修飾變得更生動和新穎。“變形”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花卉的形象,更影響到后期相關的主題創作,為此,熟練掌握變形的方式方法是極其重要的。
接下來,以課程中的作業為例,進行花卉“變形”的探討。花卉變形的方法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經過變化處理后變成了幾何形態的圖形,把它稱為自然形態的變異。另一方面是經過變化處理后仍保原有的形,把它稱為自然形態的變化。課程主要圍繞花卉變形進行,將最開始的自然形態,通過設計者有思想的變形創作,創意出有靈性的形態。
2.1 自然形態的變異
“變異”,強調在不失去對象特征的原則下,突破自然形。這類變異的表現手法在我國歷代陶器的紋樣造型中隨處可見,蔣勛先生《美的沉思》中有對半坡魚形紋樣的復合演化推測圖,從魚的原形開始逐步分解提煉,最后演變成幾何紋樣的藝術圖形,這種看來是裝飾或者審美的幾何紋樣,有它形成的特殊意義。我們在采用“變異”手法對自然花卉進行提煉、概括整理時,也讓變異后的花與其自然形態之間產生似與不似的美感,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和新穎。
2.2 自然形態的變化
自然形態的變化,有寫實變化、有打破自然比例關系的變化等形式。寫實變化是在變化時,按自然形態作取舍、概括、提煉,花形近似自然形態。打破自然比例,是設計者根據設計的意圖將原有自然形態中小的放大,長的縮短,近的推遠,細的放粗等以求得新的比例和構圖。這種打破自然比例的手法在漢畫像磚上的人物造型中,就有把人體進行比例縮短或者拉長等等。
3 花卉變形創新設計在絲巾中的應用
為什么要進行花卉的變形,除了讓其本身特點更強、更典型、形象更美、更理想以外,要把花卉附著于載體,實現它的實用價值,滿足人們在生活中進行美的裝飾和美的視覺享受。絲巾,是現在生活中人們經常使用的一種服飾品,用以防護和裝飾,其重要的元素包括紋樣、色彩、組織、構圖等。
3.1 以90cm×90cm的規格,進行手繪絲巾原創設計
在了解絲巾應用的基本原理和結構以后,學生根據自己收集的植物花卉,根據項目要求,對其進行實用性和美觀性的變化,在落實正稿之前,學生會進行小稿的設計和推敲,會考慮如何將植物花卉通過自己對美的理解轉換成為適合絲巾的圖案。在絲巾的設計過程中,學生會考慮到絲巾佩戴時候的邊角的花卉圖案處理,邊角有時候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會考慮到色彩的重要性,絲巾作為服飾品,除了防寒,更起到一種裝飾的作用,所以色彩在這個時候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比起服裝色彩的搭配,絲巾色彩更具有視覺沖擊力。
在以拍攝收集的凌霄花圖片為題材進行的絲巾設計中,以手繪方式進行90cm×90cm規格的創作設計,花卉從中心為起點,進行由里向外的變形纏繞,藤蔓的纏繞有序地進行,最后用昆蟲(瓢蟲、蜻蜓、蝴蝶)加以點綴,增加了絲巾圖案的趣味性和飽滿感,整款絲巾考慮了恰當的構圖形式、邊角關系和表現手法。
3.2 以植物花卉為主元素,其它圖形為輔元素,進行絲巾重構設計
在以寫生得來的花卉葉子為主的絲巾設計中,把葉子進行變形和重組,通過點線面的處理使畫面顯現出層次感,掃描成電子文檔后,利用計算機輔助進行絲巾的重構和再設計。此款絲巾的設計強調了手繪單元稿的重復,加入了具有靈性的鳥類,加入紅色的果子,在大面積綠色的色彩上進行了點綴,整個構圖靈活,本身絲巾圖案的構圖不像紡織品面料的圖案會受多種工藝的限制,它在二維的空間里只要考慮層次的豐富變化,考慮色彩的合理性和流行性。以寫生得來的荷花和蓮蓬進行的絲巾原創設計中,以“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為設計靈感,緩緩的水波底紋配以連天的荷葉,點綴朵朵荷花,加上俏皮的鳥兒,一幅清新的荷塘畫卷在眼前緩緩舒展而開。絲巾不像服裝面料需要考慮紋樣的連續性,它是獨立的構圖,構圖之前,設計者已經打好腹稿或者草稿,在計算機的輔助下,調整出自己最滿意的效果。
4 結語:
通過《花卉變形》課程教學實踐,學生可以有效地將自己通過寫生、拍攝、優秀作品中采集來的植物花卉形象應用到絲巾的產品設計中。希望在《花卉變形》課中嘗試以植物花卉為主題的原創絲巾作品設計,不隨大流,比如市場上有很多類似一個圖案流行后,就會有很多類似的圖案蜂擁而至,使得絲巾的圖案大同小異,缺少新穎和獨特。絲巾圖案的設計不僅凸顯產品自身的品味,也更彰顯佩戴者的品味,如何在《花卉變形》課中把絲巾的圖案設計的精致和優美,是我們還需要潛心研究和努力的地方。
參考文獻
[1]徐舫.裝飾圖案創意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8)
[2]王虹.從Hermes絲巾看絲巾設計方法[J] ,絲綢科技,2016年第5期
[3]徐元智.“愛馬仕”文化創意研究及其應用[D] .浙江理工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