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芳 李一凡/深圳市龍華區玉龍學校
玉龍學校生活整理校本課程通過學習和實際操作整理生活中的各類事務,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是培養、提高學生生活素養的實踐性校本課程。生活性、操作性、綜合性是本課程的基本特點。
生活整理課程將目標設定為整理技能、整理審美和整理創新三個維度。依據學生生活的場景和關系,將教材內容分成“人與自我”“人與家庭”“人與學校”三大模塊,共27個活動?!叭伺c自我”模塊培養學生整理自己的儀容儀表的能力,包括刷牙、洗臉、扎辮子、剪指甲、系鞋帶等活動內容;“人與家庭”教會學生整理自己的內務,并能幫爸爸媽媽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包括洗衣服、洗菜、洗碗筷、拖地、疊被子等內容;“人與學?!苯虝W生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并能簡單地對學習做計劃,包括整理文具盒、整理書本、整理書包、包書皮、打掃和美化教室等。學生在觀察、練習、親自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整理技能,具備一定的生活審美能力,并創新自己的整理方法。
我們編寫出版了“新生活教育”教材之《整理篇》。教材編從細處著眼,以生活場景為背景,活動目的明確,操作方式直接明了;語言簡潔,圖片豐富,示范圖片取自學生整理實錄,活潑親切,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和操作性。
基于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生活整理課程主要在一年級開設,以幫助學生較快形成與小學生活及自身成長需要相適應的生活自理能力。整理課每周一節,由班主任任教,家長助教輔助。采取單周學習、雙周操練的方式教學;每個整理項目學習后除了在學校整理練習,還在家里練習。充分發揮班主任班級建設組織者的作用,將課程教學與在班級管理緊密結合。學中用,用中學,學、用、育互通互融,這樣更有利于孩子習慣的養成,有利于班級衛生管理和良好班風的形成。生活整理課程基本模式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找一找”,在生活中發現問題。教學為學生提供一定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在場景里找出問題,說一說原因。以問題驅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類似“找茬”方式,讓學生在發現問題中體驗整理能力欠缺給生活帶來的不便或者不健康后果,意識到整理的必要性。
第二,“練一練”,在操作中習得技能。在學生發現問題和意識到解決問題的必要性后,教師激發和引導學生探尋解決辦法?;蛲ㄟ^已有經驗和方法的分享,或合作創新方法,經過分享交流和討論后,確定最佳整理方法,進而動手操作,共同學習整理。
第三,“比一比”,在比賽中鞏固技能。比賽分為個人賽和小組賽,通過比賽,學生在反復動手操作過程中熟記方法步驟,達到熟練掌握整理技能、養成生活習慣的目的。
第四,“秀一秀”,在展示中提升素養。生活課程需要與真實生活相結合。因此,我們設置了整理作業,學生將自己在家里的整理過程拍成照片或者視頻,在平臺分享。有的查閱了網絡資源,整合了新方法;有的請教了爸爸媽媽,調整了方法;有的是自己創新。每一次思考和動手都有收獲,每一次展示都鍛煉了表達能力,每一個分享都收獲了成功的喜悅。
作為生活課程,整理特色課程不僅實施方式有別于常規課程,評價方式也顯得豐富、多元。我們設計了課程抽測、等級認證和各類技能比賽等評價方式,力爭形式多樣,靈活而有彈性。
整理作業。學校的生活整理作業,同步日常教學進度,每一個活動都有記錄,包括整理項目的介紹,圖片成果展示和學習感受等。讓學生動手操作中真正回歸生活、發現生活、享受生活,在發現和創造中體驗生活的真善美。
課程檢測。對于整理學習效果,由學校課程與教學發展中心組織。檢測在整理室進行,各班全員參與,隨機抽測不同項目,以測評班級學習情況。整理課程學習結束后進行一次整理技能等級認證活動,依據學生學會整理本領的數目進行評定認證,頒發相應等級證書。
技能比拼。圍繞“新生活教育”課程,學校設立“校園七大節”,為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整理大賽在每年的生活節舉行。通過班級賽評選出優秀整理能手,參加學校組織的整理大賽。大賽設置不同種類的整理項目,以小組接力賽形式進行,中間穿插體育技能和數學等其他學科內容,作為通關題目。既讓孩子展示整理本領,又培養了他們團隊精神。
習得了各種生活整理技能。整理課程讓學生通過自主參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習得了各種生活整理本領,包括整理自己的房間,整理自己的書包,裝扮自己的房間和教室等;整理空間由小到大,整理項目由自身到外物,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學生在生活中熟練運用多項生活技能,將技能嫻熟化、習慣化、遷移化,體驗、操作、探究和發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學習成績也同步提升。學生生活整理技能掌握達標率100%,優良率87%,而能在檢測中創新“整理達人”獲評率高達20%。生活整理課程得到家長的一致認可。
培養了審美創新能力。整理課程目標指向學生幸福生活,學生在學習整理中,發現生活中的亂象問題,感受整理后的干凈美觀,在對比中產生強烈的整理欲望,在整理中不斷培養審美情趣,并將其他學科知識運用到整理,包括測量長短、形狀選擇、顏色搭配等,在審美熏陶中創造出舒適的生活空間,創造幸福的生活。
培養了責任擔當意識。學校設置了與“新生活教育”校本課程配套的校園七大節日和多彩社團,豐富的校園生活既為學生展示個性、體驗成功、獲得自信提供了多樣化的活動平臺,也通過團隊活動的組織與開展,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責任擔當意識。生活技能的培養還為學生參與家庭生活,分擔父母負擔提供了能力支持,提升了學生家庭小主人的責任意識,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了良好的認知與實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