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強 黃志雁 劉 楊/深圳市龍華區玉龍學校
學生的學習、生活能力的發展,主要依賴于大腦和身體運動神經系統之間的協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感覺統合。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我們觀察到具有良好的感覺統合能力的孩子,注意力強,平衡感好,語言認知能力突出,入學之后能迅速地適應學校生活;而感覺統合發展稍顯遲緩的孩子,在學習生活中會有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寫作業磨蹭、閱讀困難等學習吃力的表現。這些孩子在入學之后會經受一些挫折和學習的痛苦,有些急性子的家長對孩子簡單粗暴的打罵、說教,反而加重了孩子的問題。2016年,玉龍學校使用《感覺統合發展評定量表》對一年級的學生進行了初步評估,39%的學生存在一項或多項感統能力的輕度甚至中重度失調。這些孩子的感覺統合運作不良,他們的大腦和神經系統活動就像擁擠的交通一樣,許多感知到的信息流通不良,混亂而緩慢,使孩子的認知、行為、學習、情緒等方面的發展出現異常。玉龍學校“新生活教育”感統課程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玉龍學校感統課程大量借鑒了科學化的感統訓練課程,著力于促進學生的前庭覺、觸覺、本體感和學習能力的發展。在硬件設施上,設立了140平方米的感統教室,為學生提供了近20種常用的感統器材,如平衡臺、滑板車、大籠球等。在課程形式上,以游戲貫穿課堂,用活動體驗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譬如,平衡協力車比賽讓學生在游戲中獲得歡樂、愉悅的積極情緒,時光隧道提高學生的求知欲、創造力以及勇氣,滑板過河比賽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雙人協力車培養孩子的人際溝通、相互合作的能力。這樣既能激發感統能力發展遲緩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前庭覺、本體覺,調動相關感覺通道的神經整合,增強感覺區與運動區之間的神經聯系,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語言能力和組織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又能讓兒童感受到自己學習能力的增強,從而產生學習的成就感,促進學生優秀心理品質的發展。
最完備的教育是學校與家庭的結合。玉龍學校的感統課程并不是提高孩子感統能力的唯一途徑,在家庭教育中,持之以恒的感統訓練對孩子感統的發展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學校從家長和孩子的角度出發,形成與家長溝通的“1+2+N”模式。“1”指的是每個學年開學前向一年級家長發放的《給家長的一封信》,主要向家長介紹了感統課程的相關知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將“感統”這個陌生的概念傳遞給家長。“2”是每個學期面向家長開設兩次“感統講座”,面向家長答疑解惑,現場活動,教會家長常用的感統訓練方法,讓家長在家中就可以對孩子進行感統訓練。“N”是指每學期我們會開展若干次“感統訓練家長俱樂部”活動,將有興趣和有需求的家長集中一起,分享和學習感統訓練理論和實操。學校還借助新媒體平臺定期推送感統課程內容。一方面讓家長擺脫對“感統”理解的誤區,例如,很多家長已看到孩子出現可能是“感統失調”的一些行為時,會將孩子的表現和“感統失調”中存在的現象畫等號,同時也鼓勵大多數家長盡量在家庭教育中開展感統訓練。
“新生活教育”感統課程的開設源于生活中的現實需求。玉龍學校通過課程和家庭教育去幫助孩子不斷與環境產生互動,去認識自身,認識自己的感覺,認識自身與環境的關系,發展孩子的動作能力、應變能力、協調能力和平衡能力,讓孩子更健康地生活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