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富強 岳添漆 江文博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2017年,《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的發布與實施使得包括川劇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研究再次成為熱點。筆者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對川劇文化研究現狀進行概括,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一、川劇起源特色
川劇,是我國漢族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形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余年的歷史,2005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川劇是借助四川獨特的方言,融合吸收鄂、甘、贛、蘇、皖、陜等地聲腔和巴渝地方彈戲、花燈而形成的,是巴渝地區移民文化激烈碰撞后形成的藝術表現形式。
川劇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主要流行于川渝及貴州、云南部分地區,是西南幾省人民喜聞樂見的民族民間藝術。川劇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多樣的表現形式,包括昆曲、高腔、胡琴、彈戲、燈調五種聲調,各具特色,是一代代川劇藝人不斷創造、繼承發展的藝術瑰寶。
二、川劇傳承現狀研究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傳承延綿不絕。然而自20世紀以來,各種新鮮事物的出現給傳統藝術的傳承帶來了不小的沖擊,致使許多傳統藝術面臨青黃不接甚至是后繼無人的窘境。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敏銳地覺察到文化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以促進文化發展?!按▌≌衽d”三十多年以來,各級政府部門密切聯系群眾,藝術團體扎根于實際,相關學者開拓摸索,使得川劇傳承再一次迎來了春天?,F階段,學術界對川劇傳承現狀的探討,主要集中在改進現有途徑和探索新型傳承方式等方面。孫文華針對現有傳承體系,在《新時期川劇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芻議》一文中闡述了一系列改進措施:“政府部門應建立長效機制,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鼓勵社區建立川劇藝術傳播的相關機構,以培養川劇藝術的愛好者和傳播者;以重大的民族節日為契機,開展川劇藝術展演和知識普及等活動?!睆膫鞒袑嶋H出發,丁淑梅在《川劇展演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中提到:“近年來的川劇展演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進行了尋找文化地標、實現川劇活態傳承的嘗試和探索?!?結合具體的傳承路徑,高翔在《基于文化再生產理論的川劇傳承路徑研究》中提到:“在當前的社會文化環境下,川劇已打破原有劇團表演者“口傳面授”的方式,開始開拓校園傳承、行業傳承和社區傳承等其他路徑。”
三、川劇發展現狀的研究
川劇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歸根結底是人類的勞動成果,要想保持其價值就要不斷豐富其內涵,也就是要不斷發展川劇藝術。現階段,川劇發展現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究川劇難發展原因和創新發展等方面。
母鵬程結合自己廣泛的調研,在《對川劇藝術傳承與發展的思考》中提到:“年輕人不太愿意學習川劇,覺得表演形式太單一?!倍绦騽t更加關注時代的發展變化,他在《保護創新 獨領風流》中提到:“人們的審美情趣在變化,川劇必須敏銳地把握時代脈搏,適應新形勢、新變化、新要求,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動發展?!?/p>
四、研究前景
整體來說,川劇研究日臻成熟,對相關內容的分析也較為透徹。但筆者通過大量調研對比發現,在某些方面川劇研究還存在些許不足之處。
(一)研究忽略了川劇本質
川劇文化是活態的文化,它可以從特定時間的民間生活方式中體現出來,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川劇文化就是人們的生活本身。川劇在得到廣大人民群眾認同的同時,也就逐漸成為一種積淀豐厚的歷史精神活標本與文化傳統活載體。由此可以看出,川劇要想真正實現傳承,就必須深刻認識到其活態的屬性本質。相關學者對傳承現狀的探討忽略了川劇本質,轉而直接摸索新型傳承方式。
(二)研究缺乏理論支持
任何事物發展都需要相關的理論指導,文獻所涉及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對現狀總結、分析之上的直接探討以及闡述發展的設想,都未結合具體科學的理論加以驗證,難免有失偏頗。
(三)研究系統性不足
傳承與發展在一定程度是相輔相成的,只傳承不發展難以長久,只發展不傳承就會缺乏根基,筆者調研的大部分文獻雖然涉及傳承與發展,但內容較為分散,缺乏內在聯系,不能有效聚合,未形成二者融合的研究體系。
筆者認為,川劇傳承與發展需與時代建立廣泛的聯系。借助新興的傳播手段,如微信、APP客戶端等來提高傳播的覆蓋面,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增加大量受眾;鼓勵川劇進課堂,組建專業川劇表演授課團體,進社區,入校園,培養廣大群眾對川劇藝術的認同與熱愛;促進川劇表演內容的創新發展,鼓勵優秀劇作者創作出貼合時代發展潮流、貼近大眾觀賞需求的作品。
五、結語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建設文化強國的根基,也有助于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川劇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人們應把握當前川劇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和重要歷史機遇,認清川劇在新形勢下的現狀與困境,為川劇傳承與發展提供一種新思路、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