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整體素質已經穩步提高,而教育也應該隨著新時代的腳步作出相應調整。人們不應該再著重于基礎課程,如語文、數學,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本文就從公共藝術課出發,簡要分析公共藝術課程中音樂教學的新趨勢與新挑戰,讓新趨勢與新挑戰成為公共藝術課的發展契機。
一、公共藝術課音樂教學的新趨勢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藝術熏陶會極大地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和自身素質,讓孩子從小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們是社會未來的接班人,一代人素質的提高會推動社會更加文明和諧。當然,音樂教學對孩子的影響不僅僅在于他們的主動意識,還在于影響他們的不自主意識,類似于非條件反射,在碰到各種事情時,會不自主地采用更加文明、更加合理的方法。也許不能通過藝術課讓學生完全掌握專業的演唱技巧,但是至少通過相關教育,可以讓學生養成一種重視藝術、重視修養的習慣,這對學生的身心十分有益,對他們未來步入社會也有益處。
二、公共藝術課音樂教學的新挑戰
(一)注意培養學生的情懷
好歌曲都是有靈魂的,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歌曲怎么唱,還要讓他們知道歌曲背后所蘊含的東西。教師可以在歌曲的創作背景及作者生平上做功課。例如,在講解《黃河大合唱》時,教師可以介紹詞曲作者的生平和這首歌的創作背景。當還原到抗日戰爭的年代時,人們就會發現歌曲中那種激昂的情感由來,當敵人將刺刀刺向父老鄉親時,當敵人的鐵騎踐踏家園時,學生心中熊熊烈焰開始燃燒,情感即將爆發。
讓學生了解歌曲的各種信息,可以很容易讓他們真正體會到作者作曲的目的,也更容易將歌曲的情感抒發出來。沒有情感的歌曲就如同沒有靈魂的行尸走肉,無法打動觀眾,只有在演唱時投入自己的感情,才更容易打動觀眾,唱出歌曲想要表達的情感。同時,作為觀眾,當體會到演唱者的情感表露時,更能激發心中的激情,與表演者產生共鳴,從而使表演效果達到最佳。當然,教師要增強學生對歌曲情感的理解,鍛煉他們理解歌曲內涵的能力,只有真正理解歌曲的內涵,才可以在很多細微之處把分寸拿捏準確。
(二)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新時代,教師不僅要做學生的傳道授業解惑者,更要做學生的知心伙伴,了解他們的想法,抓住他們的問題,及時有效地解決他們的問題。教師的角色定位是新時期課改的一個新挑戰,解決這個迫切的問題,更能提高教學效率。當下,老師給予學生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交往能力,教師讓學生學會如何與人交際,如何與別人交談,這對學生日后有極大的益處。同樣,作為學生的伙伴,老師在日常教育的過程中,就已經言傳身教地讓他們學會如何與別人相處,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使其學會交際能力。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要構建良好的情感,這樣聲樂教學才能順利教學,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聲樂作品中表達的感情,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改變教學方式,增加實踐體驗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教學也是這樣,只有讓學生親身實踐才能讓他們真正體會到歌唱存在的問題,同時使其了解歌唱的魅力。不開口,學生就無法克服張嘴的恐懼,也就無法獲得真正的體會。實踐體驗不僅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學生藝術學習的興趣,使其潛移默化地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以樂觀和積極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學習。比如,在學習合唱歌曲時,需要讓學生學會美聲發音,這就要求他們能夠用腹部發聲,將氣息吸到腹中,將小肚子頂起來,然后通過口腔共鳴,發出統一的美聲效果。而這些都是需要學生不斷練習鞏固才能完成的,因此要讓學生勤于開口,勤于實踐,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四)對教師的素質進行提升
聲樂美聲教學教師的素質與教學質量息息相關,要開設聲樂美聲教學培訓課程,對在職的聲樂美聲教學人員進行全面培訓。教師通過參與課程,拋棄傳統的美聲教學觀念,充分認識到美聲教學不能與其他歌唱方式割裂開來,在教學實踐中做到融會貫通,聯系其他歌唱方式對美聲唱法進行深層的藝術探索。當然,教師的素質不僅僅局限于專業知識和技能素質,而是全面的綜合素質。一個好的教師應該能夠受到學生的喜愛,這與教師教育的方式有關。作為文明教師,應該具備與學生溝通、交流、互動的能力,學會掌握學生的想法,知道怎樣做才能讓學生更樂意接受教育的熏陶。教師可采用新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利用幻燈片等設備將圖畫、動畫、影視劇等素材授予學生,讓學生開開心心地獲得知識,讓他們懂得知識的獲取是快樂的。
三、結語
作為人類主要的藝術形式之一,音樂不可或缺,音樂教學對我國軟實力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人們有必要改善音樂教學現狀,為音樂教學的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助力。新時代,公共藝術課音樂教學應該跟隨時代的變化,作出相應的調整。教師要不斷革新教學理念,同時教學方法、教學設施都要進行改進,從而提升音樂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