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寶玨
摘 要:反芻思維是指個體反復地、周期性地思考消極情感和消極事件可能的原因和結果。反應風格理論、壓力反應理論、目標進展理論、憤怒和悲傷反芻思維模型以及多維度模型都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對它的理解。已有研究顯示,反芻思維影響心理健康,其與憂慮、抑郁和焦慮都有密切關系。在對它的干預上,短期積極干預、正念療法和人際關系療法都有較好效果。今后研究應進一步探討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反芻思維及其可能存在的其他影響。
關鍵詞:反芻思維;理論解釋;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B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8)02 — 0005 — 03
1引言
反芻思維(rumination),中文也被翻譯為迷思、沉思或窮思竭慮。最先由Nolen-Hoeksema在反應風格理論中提出〔1〕。她認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抑郁癥,是因為面對消極事件時,女性傾向于思維反芻,而男性傾向于分心。在之后的研究中,她進一步將反芻思維概括為一種對痛苦的應對模式,包括反復而被迫的注意痛苦的情況、相關緣由和這些癥狀的消極結果。由此可見,反芻思維不會使個體采取積極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來改變現狀,相反,反芻思維狀態下的人們會保持與問題以及這些糟糕的感受間的穩固聯系。Conway的觀點是反芻思維是一個穩定的人格特質〔2〕,這種人格使個體循環往復地思索令人傷心的事件與處境。由此可見,陷入反芻思維的個體會長期沉浸在悲痛的情緒中,這阻礙了他們采取積極的行動改變現狀,也抑制了他們的社會交往。反芻思維者習慣性地用反芻的思維方式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消極事件,包括事件的前因、后果與意義等。
目前,學術界還沒有對反芻思維形成一致的定義。反芻思維往往被負面事件觸發,個體會循環往復地思索負面情緒和負面信息,這通常引發情緒上的障礙,阻止解決問題〔3〕。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反芻思維應該是個體在重復思考消極的事件和情感過程中,形成癥狀、原因、結果的一種思維方式。
2反芻思維的理論解釋
隨著對反芻思維的問題研究,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論觀點。目前為止,關于反芻思維的理論觀點主要包括:反應風格理論、壓力反應理論、目標進展理論、憤怒和悲傷反芻思維模型以及多維度模型。
2.1反應風格理論
反應風格理論認為在經歷消極事件時,不同性別的人會采用不同的心理反應傾向,男性傾向于使用轉移的方法,如聽音樂、運動等方式讓自己走出消極情緒;而女性則傾向于使用反芻思維反復思索負面情緒,這反過來加劇和延長了抑郁情緒。
2.2壓力反應模型
壓力反應模型認為反芻思維是個體經歷壓力事件的后果,也被視作反應風格理論的補充。該模型注重在壓力來臨時個體的反芻思維傾向,并將反芻思維分為三個維度,即負面歸因、絕望的認知與正面的應對和問題解決方式。研究人員還發現,反芻加重了負面認知風格在壓力下的成年人抑郁中的作用。
2.3目標進展理論
在目標進展理論中,反芻思維是一種對不完全狀態的思考。由于目標沒有實現,個體能敏銳洞察與目標有關的信息,經??紤]怎樣減少當前水平與目標水平間的距離。一旦達成目標或個體選擇放棄,反芻思維就停止了。思想抑制實驗可以證明這一理論。研究者們將被試分為三組,告訴第一組想象北極熊,另兩組不準想象北極熊,但告訴第三組反饋信息,即他們的思維控制比其他人好,然后要求三組被試對電腦屏幕上的單詞做出反應,這其中部分單詞對北極熊有關。結果表明,第二組對北極熊的有關信息反應非???,且與第一組(控制組)差異顯著。而一三兩組的反應時間無差別。由此可見,思想抑制起到了相反的效果。當個體達成或徹底放棄目標后,反芻思維的可能性也會相應減少。
2.4憤怒和悲傷反芻思維模型
在社會建構主義與憤怒因子分析模型的影響下,Sukhodolsky認為憤怒反芻思維是指個體沉浸在憤怒的情緒中〔4〕,常無意識地記起從前令人憤怒的事件,反復思考憤怒發生的原因以及由此造成的后果的現象。Conway則認為悲傷反芻思維是強調個體對于悲傷事件或悲傷情緒的反復思索〔2〕。
2.5多維度模型
多維度模型將反芻思維的內容分為三個層次:認知、情感和行為。認知上的反芻思維強調做事的意義,這種反芻思維的個體注重事件發生的原因;情感上的反芻思維指情緒反芻,強調個體長久的沉浸在消極感受當中;而反芻思維的行為層面指個體注重消極事件所帶來的現實結果與影響。
3反芻思維與心理健康
3.1反芻思維與憂慮
反芻思維與憂慮都是自我中心思維重復而持久的形式,具有抽象和過度概括的思維風格。兩者都與認知的不靈活性以及將注意力從負面刺激中轉移的困難有關,表現缺陷、注意力集中困難、糟糕的問題解決能力都是反芻思維和憂慮的結果,都會加重抑郁與焦慮。
3.2反芻思維與抑郁
反芻思維是與抑郁癥狀相關的最強烈、最持久的形式。Flett等人的研究顯示〔5〕,反芻思維與大量適應不良的認知方式有關,包括消極的推論或歸因風格,功能失調的觀念,無望感,悲觀,自我批評,低掌控感,依賴性,社會性依賴,貧窮與神經質,抑郁癥狀個體的反芻思維內容通常是負面的,類似于自動化的思維模式和消極的認知模式。根據國外針對失去摯愛的人群的研究發現,更多用反芻思維應對失去摯愛后果的人,比那些較少使用反芻思維的人,有更多的抑郁癥狀。在針對1989年舊金山地區地震后大學生在抑郁癥狀的調查顯示,那些在地震前更多使用反芻思維應對困境的人更容易在震后表現出抑郁癥狀。國內,肖晶等人對300多名大學生發放反芻思維量表〔6〕,結果顯示量表得分越高,抑郁的得分越高,反芻思維可以直接影響抑郁狀況。王翼等人的調查結果顯示〔7〕,大學生的反芻思維和它的癥狀反芻、強迫思考、反省沉思三個維度與抑郁情緒呈正相關,關系最密切的是癥狀反芻與抑郁情緒。黃雅蓮等對172名醫學院學生的研究同樣證實了癥狀反芻對抑郁的預測能力最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