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靜
摘要:保險業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長久以來是國內外學者所關注的話題,近年來我國保險業的飛速發展也使得其在我國金融領域中占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文章通過對我國1991~2016近26年的數據進行了考察和實證分析,運用典型相關分析篩選出經濟指標,并利用Granger因果檢驗得出了我國是經濟增長促進保險業發展,而保險業發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微乎其微的結論,根據目前我國保險業的發展情況,文章還為決策者提出了相關建議,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保險業發展:經濟增長:典型相關分析;Granger因果檢驗
一、引言
隨著金融深化的不斷推進,金融業的發展受到各國政府的普遍關注,經濟與金融的關系也一直是國內外學者共同討論的議題。而保險業作為現代金融業的三大支柱之一,與銀行業和證券業有所不同,又承擔著穩定社會的責任,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歷史上經歷過的世界經濟危機,無不與保險業有著莫大的聯系。
近幾年來,我國的保險業迅速發展,尤其是隨著國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和一些外界環境的改變,使得國民所面臨的風險也不斷增加,這就直接導致了對于保險的需求的提高。我國保險業興起較晚,歷史不長,但是發展卻十分迅速,甚至現在已經與新興行業如互聯網等形成了緊密聯系。保險業的經濟補償、資金融通以及風險管理的三大功能促進了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并且在國民經濟增長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為我國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目標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從償二代的實施到現在,我國的保險業也經歷了一些變革,這種變革對于社會經濟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保險姓?!钡睦砟钜呀浬钊肴诵?,保險業由一個曾經投資者趨之若鶩只為盈利的行業變成了承擔社會責任,保障人民幸福安康的行業,所歷經時間也不過短短不到十年。保險回歸本質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而研究保險業的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不僅可以認清保險的本質,以此來建立與經濟合理增長相匹配的保險業體系,還可以為相關的政策制定者提供關于提高宏觀經濟管理效率的新思路。
保險業的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大體能歸結為以下三種:經濟增長拉動保險業的發展(經濟增長的“需求追隨”效應);保險業通過多種渠道影響經濟發展:兩者之間有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關系。
國外學者對于此課題已經有了較為深入的研究。Ward和Zurbruegg(2000)認為一些國家的保險業促進了經濟增長而有些國家則恰恰相反,這可能是由于監管環境、金融中介的改善與道德保險的危害效應所造成的;Tan Khay Boon(2005)用新加坡的實際人均GDP和人均固定資本形成總值作為經濟增長指標得出了保險市場具有長期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的結論;Marjjana Curak(2009)利用保險深度等相關指標證明了保險發展促進經濟增長;Liyan Han(2010)采用了GMM模型,并通過簡單的條件信息集和政策信息集進行控制,表明保險發展與經濟發展成正相關。
國內學者對于保險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較少,但也初見成果:曹乾和何建敏(2006)利用向量自回歸模型(VAR)和誤差修正模型(ECM)對我國GDP和保費收入兩個經濟指標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經濟增長是保費收入增長的Granger原因,但保費收入卻不是經濟增長的Granger原因。任燕燕和徐曉艷(2008)通過對我國及我國各省保險業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分析,及對保險業發展對經濟增長貢獻度的研究,得出兩者是互為因果關系的結論,但是經濟增長對保險業發展的作用要大得多。黃英君和陳曄婷(2012)運用向量自回歸模型對我國的保險業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保險業發展對經濟增長具有十分微弱的影響。蒲善霞(2016)選取了保險密度、保險深度及GDP三個經濟指標驗證了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與GDP存在一個長期的均衡關系。
二、研究方法與假設
本文中主要運用的計量方法為Granger因果檢驗。對于此方法的解釋是在時間序列情形下,若在包含了變量x、y的過去信息的條件下,對變量y的預測效果要優于只單獨由y的過去信息對y進行的預測效果,即變量x有助于解釋變量y的將來變化,則認為變量x是引致變量y的格蘭杰原因。Granger因果檢驗能夠檢驗在經濟現象中對于因果關系不明確的事物進行判斷,從而判斷出兩事物之間的確定因果關系,為制定經濟政策者提供一個正確合理的的經濟決策方向。
本文中使用此方法的目的是分析經濟增長與保險業之間的因果關系,但是由于兩個方面各選取了兩個經濟指標,因而應首先對所選取的指標進行合理的篩選。典型相關分析就是利用綜合變量對之間的相關關系來反映兩組指標之間的整體相關性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此方法可以對多個x與多個y進行相關分析,從而提取出最具有價值的變量,即可以將多個變量與多個變量之間的關系轉化為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具有較好的簡化意義。
由于在Granger因果檢驗之前,必須要對參與變量的平穩性進行檢驗,因為只有這些變量是同階平穩的才符合Granger因果檢驗的前提,所以在進行因果檢驗之前還需要對要進行檢驗的變量進行單位根檢驗(ADF檢驗)。在ADF檢驗之后,還要對符合同階單整的變量之間進行協整檢驗,協整的意義就是檢驗變量間的回歸方程所描述的因果關系是否是偽回歸,即檢驗變量之間是否存在穩定的關系,因為在現實經濟中的時間序列通常是非平穩的,我們可以對其進行差分將其變平穩,但是這樣做會出現一些問題,利用協整檢驗能夠解決此類問題,以便識別出變量間存在的關系是否為長期均衡的。
本文所選取的軟件為SPSS19.0(典型相關分析)以及Eviews7.2(ADF檢驗、協整分析、Granger因果檢驗)。
三、指標選擇和數據來源
在以往研究此類問題的文獻中,我們很容易觀察到,學者運用的經濟增長指標基本上為:國民收入(或國內生產總值GDP)、人均GDP以及廣義貨幣(M2)與GDP的比值(M2/GDP,該比值反映了經濟的金融深度,它是衡量一國經濟金融化的初級指標)。而衡量保險業發展的指標則一般為保險深度(即保費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和保險密度(即人均保險費額)。本文中選取了相較于GDP更具有社會公平和平等的含義的實際人均GDP、M2與GDP的比值作為經濟增長指標,以及保險深度與保險密度作為保險業發展的經濟指標,來分析經濟增長與保險業發展之間的相互關系,
本文所使用的數據是1991~2016年度的數據。其中,原保費收入(億元)的數據來源于《中國保險年鑒》(1991~2015);名義GDP(億元)、GDP指數(上年=100)、年末總人口數(萬人)以及貨幣和準貨幣(M2)供應量(億)的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1991~2015);2016年度的原保費收入數據來自于保監會發布的統計數據,我國名義GDP數據來自各省統計的名義GDP之和,廣義貨幣供應量和我國人口總數數據來自經濟新聞官方網站,2016年GDP指數來自于2016年底公布的前三個季度的GDP指數(作為整個2016年GDP指數的估測值)。
將原始數據經過簡單的代數運算整理成最終所需要的四個經濟指標:
x1: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實際GDP)
x2:M2與名義GDP的比值(M2/GDP)
y1:保險深度(原保費收入/名義GDP)
y2:保險密度(原保費收入/總人口數)
四、典型相關分析結果
從典型相關系數的結果來看,應當提取第一、第二典型變量:
u1=-0.969x1-0.034x2 u2=-2.147x1+2.356x2
y1=-0.226y1-0.801y2 y2=1.888y1-1.725y2
根據冗余度分析可知,第一組變量的變異可被自身的兩組典型變量所解釋的比例分別為0.915和0.085,所以最終選擇的是第一典型變量:同理,第二組變量的變異可被自身的兩組典型變量所解釋的比例分別為0.904和0.096,所以最終也應只選擇第一典型變量。而兩組變量的第一典型變量u1、y1又主要由x1和y2來反映,所以最終應選擇實際GDP與保險密度作為分別反映經濟增長與保險業發展的兩個經濟指標。
五、Granger因果檢驗結果
(一)ADF檢驗
ADF檢驗中t統計量的臨界值會依賴回歸方程中是否包含常數項和趨勢項,因此在檢驗變量時,可將“只含有常數項”和“既含有常數項又含有趨勢項”都進行檢驗,得出的結果總結如表1中的ADF值,從表中可以看出,所檢驗的兩個變量x1、y2都為二階單整序列,即I(2),其符合進行協整檢驗的前提要求。
(二)協整檢驗
本文所采用的是EG兩步法進行協整檢驗,殘差項時間序列單位根檢驗結果在5%的置信水平下拒絕原假設,因此可以認為兩個變量之間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
(三)Granger因果檢驗
根據AIC準則,選取的最優滯后期為5,得到結果如下:
假設y2不是x1的格蘭杰原因,P值為0.7029;
假設x1不是y2的格蘭杰原因,P值為0.0004
Granger因果關系的檢驗結果表明,人均GDP是保險密度的Granger原因,且這種關系是比較顯著的:但是保險密度卻不是人均GDP的Granger原因。因果關系檢驗的結果有力地說明了雖然我們能夠看到經濟增長和保險業的發展在同時進行,但是經濟增長是因,而保險業的發展則是經濟快速增長所造成的結果。
以上分析表明,我國保險業的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為之前所列述的第(1)種關系,即經濟增長拉動保險業的發展,我國保險業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十分微弱,基本上處于毫無影響的地位,此結果與國內大多數學者的觀點基本上是一致的。
分析的結果與許多國外學者的觀點產生了一些分歧,筆者認為造成此現象的原因還是在于我國的保險業尚不處于一個十分成熟的發展階段,雖然保險業在中國的地位舉足輕重,并且給我國居民的生活形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是由于經濟技術水平的限制,結構發展規模的有待提高,法律法規的未完善以及保險行業監管的落實時間較晚和創新能力的薄弱等因素,導致我國的經濟增長仍較大程度地依賴銀行業和證券業的發展,兩者在金融市場上占有更大的地位。
六、研究結論與啟示
本文通過1991~2016年的數據,較好地分析出了我國經濟增長與保險業發展之間的因果關系,并提出了相關建議。在之前國內外的文獻中,作者對于經濟增長與保險業發展大都同時選取了多個變量進行分析,如選取保險深度的同時還會選取保險密度,選取人均GDP的同時還會選取國民收入作為經濟指標。本文將這類問題進行簡化,通過典型相關分析在經濟增長的方面提取出最能反映其發展變化的人均GDP以及在保險業發展方面提取出保險深度作為指標,因其單獨已經能夠較大程度地代表保險業的發展情況,這為之后利用Engle-Granger兩步法進行協整分析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可靠的前提。
根據實證結果,我國保險業可以結合我國國情來促進自身的發展,我國目前正處于一個城鎮保險相對完善,農村保險覆蓋面較低的情況,我國政府應該大力加強對于農村各種民生保險的關注,出臺一些新的政策以提高農村居民的保險意識:其次,由于保險業監管在近年來的地位逐漸上升,也說明了我國保險業將逐步走向一個更加成熟的階段,在此之前,有關部門應該加強管理力度,堅持完善法律法規,為我國保險業提供一個穩定積極的發展環境;最后,保險業的創新不容小覷。近年來,我國的保險業不僅已經與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相結合,還對一些傳統產業進行了較大的沖擊,怎樣較好地解決這些矛盾也是我國管理者所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由于保險業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我國還是應該通過促進經濟增長來提高保險業的發展,只有當國民的收入生活水平到達一定的程度,居民才會對保險業有更大的信心,才會愿意主動參與與保險有關的經濟活動。
另外,本文在對于所選取的兩個經濟指標進行單位根檢驗時,得到的序列都為二階單整序列,這個結果會對最終的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因為一般來說,對于I(1)序列差分后正好平穩,滿足了中心極限定理的條件,但是對于I(2)序列,其差分后是I(1)序列,方差隨著樣本的增大發散到正無窮,中心極限定理的條件便不再滿足,因此得出的結果就沒有一階單整序列所得到的結果可靠。在一些文獻中有的會將原始數據進行取對數,雖然這樣有助于消除異方差的影響,但是同時也會降低結果的可靠度。另外,本文在進行協整檢驗時所使用的Mackinnon計算臨界值(即Eviews自帶的臨界值)通常只能用于一般的ADF檢驗,對于回歸殘差序列的ADF檢驗,應該根據不同的樣本數和回歸元來計算出新的臨界值,并且回歸元越多,所得臨界值的要求會越苛刻。由于本文中所選取的回歸元的個數在簡化之后只有一個,所以得到的結果仍然較為可靠,具有理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