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桂
摘要:“點贊”表現著人們互動的溝通與情緒的傳播,某種程度上來講,它的目的在于交流傳播并產生于互動意義,“點贊”同時也成為了一種無目的的快感式表達方式或一種禮節性的客套。有的可能只是一些受強迫癥驅使的行為,它跟論壇中的冒泡有些相似,甚至有時候點贊行為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由此,大多數人動動手指給別人點贊,其中所包含的意思大都是無意義而為之的,同時也是一種“皮笑肉不笑”的敷衍性社交,
關鍵詞:點贊:行為互動:媒介平臺
點贊:根據百度百科上的詞語解釋,“點贊”原本是一個網絡語言,它來源于網絡論壇里的“贊”功能,后被理解為對網絡上的某個鏈接或內容表示認同。在網絡上點贊數量往往能夠能表示喜歡該內容的人有多少。微信用戶正在與日俱增,點贊逐漸成為了大眾的一種生活行為習慣,這也衍生了諸如“狂贊黨”、“路過黨”等用戶群體。那么,點贊到底有什么樣的背后動機所在呢?用戶為什么喜歡點贊與評論的行為互動呢?
一、點贊行為分析
微信朋友圈的使用,伴隨著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生理與心理狀態。面對大量碎片化和網絡快文化的信息沖擊下,只是用一個“贊”來表現內心活動,人會逐漸失去思考能力,大腦變得僵化沒有自己的想法。高興時點贊,難過時點贊,生氣時點贊,郁悶時點贊,失眠時點贊,閑的無聊時點贊,各種各樣的點贊使原本意義的“贊”失去了起初的含義,它不分情景,甚至在慣性的驅使下不帶有任何意義。
隨著微信的不斷推廣,無論是作為日常生活中互相交流的媒介,還是作為企業營銷的一種平臺,它都具有一種不可漠視的影響力。并且,朋友圈的“點贊”行為正在成為人類越來越重要的人際交往方式,也逐漸發展成一類重要的社會現象。所以,為什么要去研究人們點“贊”的行為動機呢?因為這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當下人們基于現實人際關系的網絡交往的現狀和心態。同時,這也對探究移動互聯網影響下人際交往的變化和在此過程中形成的特殊社會心態,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調查研究
根據作者使用微信的經驗,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后,初步設計問卷。對問卷問項反復斟酌然后發布,在問卷網的網站上創建問卷。發放一共500份問卷,其中電子問卷有390份,紙質版問卷110份。收回有效問卷452份,合格率達90.4%。并邀請采訪了20名微信用戶,面對面交流的方式,了解他們微信點贊的情況,以及行為動機。電子版問卷通過群發的方式,隨機發送給微信通訊錄里的用戶,
1.點贊多是因為引起共鳴,對對方發表的文字或是圖片有興趣,還有部分是閑得無聊,通過點贊或評論來打發時間。點贊多是因為發表的信息比較有深義,具有值得討論的價值,能引發人們思考及產生情感共鳴。
2.幾乎每個人都有被點贊的經歷,30%的人對別人的點贊持無所謂態度,53%的人對別人的點贊比較在意,會因為別人的點贊有微許情緒的波動,17%的人非常在意別人的點贊與評論,會因為別人的點贊欣喜若狂,有人評論勢必會回復。31%的人會有習慣性點贊的行為。
3.如果被贊的是他們自己的成果,比如一些旅游、健身運動、書法作品、攝影作品,則會引起被贊人較為強烈的積極情緒。而當發布者發布的是一些轉發的鏈接,或是基本沒有營養的口水信息,贊的數量明顯減少,就會引起被贊者較低落的情緒。
三、研究結果討論
(一)社交表現
“點贊”既實現了互動溝通交流,也促進了情緒的傳播。這在某種程度上講,它實際上是促進了人們在虛擬平臺中的互動交流。“點贊”其實就代表了支持,其心理語言是“我記得你,我關心你,我也支持你的觀點”。
(二)社交成本低廉
“點贊”功能被廣泛使用的另一原因在于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使得信息的高速傳播。“點贊”按鈕開始代替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它彌補了語言的空白,進而與好友保持聯系,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無話可說的尷尬,這種社交方式不需要耗費一分錢,更不需要動腦筋去思考說些什么,又能夠在對方的心理留下一絲印象,可以說點贊是成本最低廉的社交方式,也是最簡單的表達方式。
(三)從眾心理
點贊沒有太多動作,甚至不太清楚按鈕的意義所在。使用群體并沒有特定的需求,也沒有通過“點贊”收益。使用這個功能只是能夠無意中滿足使用者一些心理需求,例如自我滿足的需求,但也與交流無關。“點贊”只是“舉手之勞”的一個自然行為。
(四)習慣成自然
“點贊黨”習慣性點贊,點贊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們把點贊當作一種使命、職責。雖然點贊行為有時候可以輕易獲得某種共鳴,但是認知層面和行為層面的效果,往往是較弱的。因為大多弱連接的關系者可能根本就不會閱讀內容就點贊,閱讀之后不管贊同與否也可以點贊,這種點擊并不是一種參與行為,已經成為了一種毫無意義的機械操作。
(五)幫助別人
朋友圈里常常有“求點贊”的消息,其實只是積贊的求助罷了,一些商家利用積贊的方式推廣自己的產品,從而達到營銷的方式。這也是當下火爆的的營銷方式之一。商家借助微信點贊實現了產品的營銷。求贊有時候是幫自己圓夢,點贊可能是幫他人圓夢。那么幫助他人點贊的行為,是具有奉獻精神、樂于助人的社會行為,這應該被宣揚和提倡。
(六)真心贊美
點贊的心理并非都那么虛假與敷衍,真心的贊美也是存在的,我們也經常在朋友圈里點贊他人的生活方式,超棒的廚藝,創作的推文,或是辛勤付出獲得的成功。這種最基本的交流方式,用戶背后也存在著贊同、欣賞和支持等感情色彩。點贊是參與過程,是一種表達方式,更是一種藝術。
(七)自我展現
在微信朋友圈,對他人發表的有意思的信息進行點贊,也是一種展現自我想法的間接方式。有時我們會羞于在領導面前表現自己,通過朋友圈,領導發現了點贊者身上的閃光點,以及與眾不同的想法,從而點贊者將會得到事業上的提升。
(八)娛樂至上
在微信朋友圈中,有趣的笑話和圖片、刺激的視頻、生活瑣事的記錄、美食和旅游勝地的分享等都會促進用戶的“點贊”行為,從而使用戶獲得快樂和滿足感。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人通過刷朋友圈點贊評論來緩解壓力,有趣好玩的朋友圈總是能夠讓人眼前一亮。
四、基于點贊行為研究的建議
(一)微信平臺提供方
現在的微信用戶大多是具有強大購買力、消費力的社會群眾,普遍容易易接受大眾營銷活動。越來越多的微信用戶通過微信平臺,發布多種多樣的推廣廣告,成功轉型“微商”。還有數以百萬的微信公共賬號,微信已經成為營銷者的一個重要營銷平臺,基于研究結果提出幾點實務建議。
1.微信平臺自身的管理。從研發到使用,把握好品牌推廣度,越來越多的商家進駐微信“騰訊服務”和“第三方服務”,從源頭把控好,為群眾樹立榜樣。
2.隨著微信版本的不斷升級,微信功能越來越豐富,朋友圈也實現了小視頻或海報圖片廣告的推廣,讓微商更加如雨后春筍般崛起。騰訊第三方服務應該發布與自身品牌相符合的、與目標客戶相符合的信息或廣告,使微信成為一種有效的傳播平臺。
3.集贊營銷要有度進行。過度的集贊,會使用戶心生厭倦,反而損害了消費者的體驗,不利于營銷的開展。
(二)用戶社交層面
雖然沒有微博的全開放,但微信也逐漸成為一個開放的社交平臺。微信通訊錄好友歸根到底可以分為三類,陌生人、輕熟人、熟人。根據采訪結果,和對微信朋友圈中點贊的信息分析,作者對微信用戶就點贊互動行為有以下思考。
1.點贊要有一定的度。雖然微信朋友圈以一種先進的技術手段,將現實生活中的朋友關系延伸到網絡。所謂的“朋友”一般指生活中熟知、互動較為頻繁、感情較深的彼此,但是微信里也有不少是陌生人。雖然點贊、評論有時候可以增進朋友之間的感情,但是不適度的點贊,遲早過渡成“哦”“嗯嗯”“呃”等消極性的交流,這樣的點贊或評論已失去它的意義。
2.不要盲目地點贊。微信朋友圈是一種微交流溝通的新興工具,它正漸漸攻占我們的閑暇時間,處于信息高速發展時代的我們,朋友圈提供了溝通交流的相互性平臺。而朋友圈習慣性點贊衍生出的“點贊黨”,卻是一種社會病態所在。“點贊黨”不區分喜怒哀樂、積極或消極的點贊,缺乏正確對待事物的態度,我今天看了一場精彩的電影點贊,我今天路上自行車壞了導致上學遲到點贊,我今天學生證丟了求大家幫忙留意點贊,就連韓國部署薩德都有我們的中國同胞點贊。盲目點贊會歪曲稱贊、鼓勵、支持的真正含義,不管發表的內容是好是壞,有無對社會帶來負面影響,都會被“點贊黨”默默點贊。
3.正確對待集贊營銷。禮尚往來也好,占小便宜也罷,愿大家都能做自己朋友圈里的一股清流,
五、結語
朋友圈點贊背后的動機可以分為八類:社交表現、成本低廉、從眾心理、習慣成自然、幫助別人、真心贊美、自我展現、娛樂至上。朋友圈點贊是一把雙刃劍,既能起到人與人之間的潤滑作用,促進彼此的了解、增進彼此的好感,讓發信息的人充滿自信并且感到心情愉悅。
我們點贊的同時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參與態度,而不是敷衍了事的習慣行為。從外表看微信似乎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實則不是這樣子的,微信正在疏遠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與思想碰撞。微信朋友圈點贊之風,其中有好也有壞。有些人無論事情的好壞,盲目點贊,但你有沒有考慮當你點贊的是一條別人傷心事所在的朋友圈,對方會怎樣想?如果我們早點去關注微信朋友圈的利弊,為何到現在沒有出現評論達人的所在。其實并不是反對點贊而不評論的行為,而是我們應當在評論少于點贊的當代,如何去反思點贊與評論的平衡點所在。當點贊逐漸代替了真實的面對面交流,能道出的話語都會被點贊所掩蓋。當“點贊黨”充斥朋友圈時,那么朋友圈便不再是朋友圈,而是“存在圈”,到時我們還能承認“點贊黨”的愛點贊不是一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