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玲 劉秋月
摘要:我國已經步入了老齡化社會,養老成為我國目前較為棘手的問題,通過實地調查和查閱文獻等方式,對河北省貧困山區農村養老保障的現狀進行分析,探究河北省貧困山區農村養老保障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形勢下,如何保障河北省貧困山區農村老人的利益,解決養老上遇到的問題,使得老人能夠安享晚年,從大力發展山區經濟、不斷完善政策制度、積極倡導“孝道”文化、改善山區養老服務、鼓勵“醫養結合”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老齡化:養老保障:農村養老:家庭養老:河北省
一、河北省貧困山區農村養老保障現狀分析
(一)河北省貧困山區農村的經濟發展情況
1.山區地形復雜,交通和信息閉塞
河北省山區地形復雜多樣,錯落分布,有高中山、中山、低山、丘陵和盆地。交通和信息對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很重要,交通和信息的發展可以帶來先進的技術、充裕的物質、先進的理念和思想觀念。相反,農民所獲得的信息就會少、思想觀念落后,不能夠與時俱進,跟不上時代步伐。近年來,河北省山區交通和信息設施得到了很大改善,加大了山區跟外界的交流,推動了山區特色產業的發展。
2.精準扶貧支持,山區經濟不斷發展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精準扶貧的不斷推進,河北省貧困山區近幾年的經濟在不斷發展,農民收入有所增加,貧困山區居民的儲蓄水平在逐年上升,這對河北省貧困山區養老保障問題的解決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扮演著有利角色。養老保障出現的一系列的問題大多和這個地區的貧困狀況相關,貧困的程度對養老保障影響深遠。貧困問題的解決需要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發展是建立貧困山區農村養老保障的根本。
3.經濟結構不合理,收入與消費水平偏低
河北省貧困山區經濟結構不合理,貧困山區第一產業(農業)、二產、三產占比分別為23.15%、42.56%、34.28%,而河北全省三次產業占比分別為11.54%、48.27%、40.19%,貧困山區農業占比較大,但是農業受自然環境影響風險較大;貧困山區第三產業占比較小,產業發展前景并不樂觀。產業結構應該升級變為“三二一”,這樣比較有利于經濟的整體發展。河北省貧困山區中老人收入與消費水平偏低,對經濟上的發展不能起到相應的促進作用。
(二)河北省貧困山區農村養老保障實施情況
1.農民積極參加養老保險
河北省于1991年末開始逐步實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河北省在2009年,發布了有關《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意見》的政策,并且積極落實新農保試點工作,在2009年底到2012年期間共啟動了四批新農保試點,其中包括172個縣。2011年6月份社會養老保險試點也正式啟動,只過了一年,在2012年9月底基本完成了新農保的試點工作,此制度基本在河北省達到了全面覆蓋,基礎養老金的發放更是提高了覆蓋面。截至2017年,新農保無論是在覆蓋范圍,還是在資金投入水平上都有了很大提高。
2.不斷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河北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探索建立起步于1996年。在2005年,河北省發布了《關于建立和完善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近幾年來,河北省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直在不斷的完善,保障水平在不斷的提高,更能滿足農民的基本生活需求。2015年又將低保線提高到了扶貧線,目前河北省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是2736元/年。
3.逐漸落實五保戶老人養老政策
2012年,河北省為了引導和規范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的建設工作,做出了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為指導的建議,科學發展觀得到了全面的落實,抓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歷史機遇,加強建設力度,在農村基本形成以縣、鄉設立的集中供養機構為主,基礎裝備齊全、制度管理逐步完善,進一步強化服務功能,基本上能夠滿足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的供養需求,2014年農村五保最低生活指標已經達到了5000元,河北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現在大部分農村地區已經提高到5000元的標準。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標準也在不斷提高。
二、河北省貧困山區農村養老保障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一)落后的經濟發展現狀難以滿足對養老保障資金的需求
農村老人家庭養老出現的問題主要是成年子女外出打工,以及部分子女不承擔或者沒有能力承擔贍養老人的義務而導致老人養老存在問題,老年生活得不到充足的保障。農村老人養老出現問題的最為根本的原因是貧困山區的經濟發展緩慢。一般在家留守老人的經濟來源大部分是依靠自己參加農業種植或是勞動來獲取的收入,而農業生產面臨的風險越來越大,所以貧困山區老人依靠種植業來獲取的經濟收入不高,而農村主要以種植業收入為主,因此農民的整體收入偏低,物質生活會受到一定影響。
(二)差異的養老待遇需要政策制度的不斷完善
在廣大農村地區農民的思想觀念落后,一般農民都是持有一個保守的心態,對新事物認識不足,比如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認識并不是十分到位,再加上激勵宣傳的不到位,絕大多數的農村居民會選擇最低繳費檔次,部分人跟風選擇,致使大部分農民都選擇了最低繳費檔次,最終保障層次水平較低。河北省社會養老保障一貫堅持的基本原則是“?;?、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由于山區經濟發展緩慢,政府財政收入較少,對養老保障的財政支持就會受到影響,一般只能做到基本覆蓋。
(三)日漸式微的“孝道”文化沖擊了傳統養老的觀念
山區農村居民一直都有一個讓孩子走出去的思想,他們一生都在農村渡過,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成才,能夠走出去擺脫貧困,將來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所以,他們會把一生的財富積累都花費在孩子身上,寧愿自己苦一點,也要讓孩子出去讀書。關注孩子的教育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因此忽略老人的生活這就會造成老人養老的問題逐漸突出,把家里的錢都用在孩子身上,老人養老就會缺少必要的資金支持?!靶⒌馈蔽幕挠绊懼饾u減弱,導致貧困山區農村家庭養老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
(四)單調的娛樂生活導致了精神慰藉的缺失
當人老了之后都會期望子女能夠經常陪伴在左右,可是絕大多數的子女不能滿足父母的希望,不能經常陪在父母身邊,所以老人經常會感到孤單、寂寞不能得到精神方面的慰藉。老年人的娛樂活動比較單調,看電視聽廣播、與鄰居聊天,甚至打麻將,成為老人主要的娛樂項目。目前,家庭養老仍然是貧困山區農村中最為主要的養老方式,在經濟供養、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方面都體現出老人養老主要依靠家庭。除此之外,還體現在有著深厚的文化、法律基礎,它在貧困山區養老保障中的支柱地位是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無法被代替的。
(五)不同程度的“就醫難”影響了晚年生活的質量
當地醫療服務水平低,老人“看病難”成為山區農村老人養老的突出問題,在走訪調查中發現,農村很多老人身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老人身體上常年伴有病痛,一直都沒有去醫治,有一部分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農村中年輕子女大多外出務工,也不能對老人提供日常照料,農村老人生活艱苦?!靶罗r合”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看病的問題,但對貧困山區的農民來說,其看病難依然普遍存在。
三、加快河北省貧困山區農村養老保障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大力發展山區經濟,滿足老人養老需求
大力發展貧困山區農村經濟,首先要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努力實現“三產融合”,發展規模經營,發揮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其次山區農村中仍然以農業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所以在土地收益方面,可以發展“現代農業”,最為重要的就是政府政策的傾斜,不論發展什么產業都需要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需要政府的投資,山區經濟實力相對較弱依靠自身的能力難以發展起來,所以政府可以從財政投入上加大對山區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還可以打破貧困山區的惡性循環理論,促進山區經濟的健康發展,為老人提供充足的物質保障,保障其基本生活。
(二)不斷完善政策制度,加強養老保障力度
河北省貧困山區的養老保障制度發展情況還是比較不錯的,可以說是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但是政策制度可以向貧困山區傾斜,給予貧困山區更多的財政投入。一是充分落實農村五保供養制度。山區農村五保老人生活艱苦,凡是符合五保條件的應全部受到五保供養待遇,并且針對這類老人提供養老服務補助。二是健全農村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山區貧困人口眾多,應對符合條件的所有貧困老年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的補助,并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不斷提高補助發放標準。三是加強高齡補貼發放力度。需要各級政府完善制度政策,建立法律依據,提供法律保障。四是加大基礎養老金的發放金額。
(三)積極倡導“孝道”文化,維護家庭養老功能
河北省貧困山區農村家庭養老仍是養老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河北省貧困山區大力宣傳孝道文化,可以提高家庭關系的和睦程度。村干部可以多組織人畫一些有關孝道文化的宣傳欄,了解弟子規的意義。開展孝道文化節,專門定個時間為孝道文化日,并在當天選取本村的孝順子女模范人物,給予表揚和頒發獎章。通過一些激勵措施,鼓勵更多的人意識到孝敬老人的重要性,從而更加關心老人。另外,有一部分山區子女已經在城市定居,政府可以出臺一些政策鼓勵有能力的子女將老人接到城里居住,進城居住的老人仍然享有貧困山區農村的養老補助,此外對其子女給予優惠政策,等到子女進入老年后可以直接人住當地的養老機構,只需繳納伙食費,其它費用全免,保障其晚年的生活。
(四)改善山區養老服務,增加老人精神慰藉
貧困山區人口有限,而且受經濟發展影響,人口流動規模變大,不少家庭都遷移到城鎮居住,老年人的數量在逐年下降,因此老年人養老保障的需求實際上也在逐年下降。那么為什么老年人仍然得不到應有的養老保障呢?一個很重要的供給側原因就是,養老服務的質量存在問題。當人老了之后都會期望子女能夠經常陪伴在左右,可是大多數的子女不能滿足父母的希望,不能經常陪在父母身邊,所以老人經常會感到孤單、寂寞,不能得到精神方面的慰藉。因此,外出的青壯年要經?;厝フ湛锤改福瑥奈镔|上、精神需求方面滿足老人的愿望。另外,一些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也有待提高,山區的養老服務發展應該根據老人的需求不斷提高與完善。
(五)鼓勵“醫養結合”,改善老人身體健康狀況
“醫養結合”養老是目前河北省關注老年健康事業中的新生事物、養老市場的新興產業,現在處于試點階段。依據老年人自身的心里特點、日常的生活習性、經濟償付能力以及家庭條件等來提供適合的養老服務,并且結合老人身體狀況給予醫療服務,讓老年人能夠健康養老,快樂養老,晚年生活得到保障。河北省貧困山區農村針對老人身體健康狀況應該從醫養結合人手。(1)比較富有的村可以在村里建立衛生院,為老年人看病就醫提供便利條件,讓老年人小病不出村。(2)派鎮衛生院的醫生、護士到村中為老人免費基礎體檢,加強慢性病的監測,尤其是針對“三無”老人,為老人的健康提供保障。(3)包村的醫療制度需要激勵機制和監督機制,對于醫生來說,去邊遠的山區診治疾病應該給予一定的激勵。包村醫療的形式必須有明確的制度規定,醫生到山區參與治療的頻次和健康檢查制度在今后的發展中一定要有監管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