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芹 楊志兵
摘 要:基于我國水土流失現象極其嚴重的現象,要關注和重視水土流失的防治處理,近年來,我國對于小流域綜合治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獲取了巨大的成效,較好地改善了我國水土流失現象,實現了水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更進一步地滿足社會民眾的現實需求,要不斷優化和創新水土保持的小流域治理措施和方法,采用規模化治理的方式,較好地推進水土保持工作。
關鍵詞: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S15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12-0160-02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extremely serious phenomenon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China,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in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mall watersheds and obtained great results. The phenomenon of soil and water loss has been improved, and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ve been realized. In order to further meet the social needs of the people, we should constantly optimize and innovate the small watershed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method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dopt the way of large-scale management, and better promote the work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Key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mall watershed; management; application
我國在長年的小流域治理過程中,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如:修建基本農田、營造水土保持林和種植草皮植被、修建治溝骨干工程等,這些水土保持措施較好地減少了泥沙的淤積現象,改良了土壤肥力,提升了水源涵養能力,較好地保護了生態環境,促進了農牧業的高效發展。為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水土保持在小流域治理中的成效,積極探索切實有效的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措施,較好地提升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1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單憑國外的糧食進口是難以滿足人們對糧食的需求,這就需要我國自己擁有肥沃的土地能夠生長出更好的作物,然而由于農村的耕地相對緊張,農用土地根本無法進行休養,這就使大量的農用耕地存在水土流失的現象和問題,形成極其嚴重的沙壓農田,降低了土壤的肥力,使農村耕地農田變得貧瘠。另一方面,水土流失的現象還會影響水庫和河流,當大量的泥沙進入到水庫和河流中時,會對水庫的存水造成較大的污染,降低水庫的水質,并造成較為嚴重的淤泥淤積現象。
我國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
1.1 農耕方式落后
現今的農耕方式較為落后,種植方式相對單一化,缺乏對農田的及時保護和休養,這就使農田的營養存儲能力下降,難以保證充足的保肥蓄水能力。加之我國現有的小流域治理存在邊治理邊破壞的現象,缺乏及時、有效的保護和防護,這就使水土流失現象難以根治和消除。
1.2 過度放養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忽視環境保護和治理的問題,一些區域存在極其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和水土沙化問題,再加上牧區的牛羊散養狀態也極大地損壞了草木生長。
1.3 小流域治理的水土保持觀念缺失
在對小流域的治理過程中,對于水土流失的現象關注不夠,缺少小流域治理中的水土保持觀念和意識,并缺乏先進的水土保持治理技術和方法,這就使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效果不佳。
2 小流域治理中的水土保持技術和措施分析
2.1 水土保持農業技術和措施
在小流域治理過程中,可以采用經濟和自然相結合的處理措施和方法,種植適宜的農業作物,科學改善土壤的結構,保持土壤的肥力,科學改變當地的地形,具體農業技術和措施包括:等高耕作、溝壟耕作、坑田等,較好地通過在地表種植農田,提升植被覆蓋率和覆蓋時間,達到水土保持的效果。同時,還可以將農作物留茬,較好地避免水分蒸發的問題,達到土地保苗增溫的效果。另外,對土地實施免耕、科學耕種的水土保持技術和措施,以提升土壤的抗沖擊能力。
2.2 水土保持生物技術和措施
充分結合當地自然條件、生態環境、地理區位及形貌等特點,種植適宜的種類植被,使之成為林、喬、灌草一體化的經濟生態防護體系,利用經濟林、侵蝕防護林、護坡林、地埂林等小生物治理體系,削減風沙對土地的侵蝕和影響,提供安全的生態環境屏障,起到良好的水土資源保持效果。
2.3 水土保持工程技術和措施
這種措施應用于水土流失極其嚴重的地區,以治理和預防當地水土流失的現象,使當地的生態環境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合理地利用當地的水、土地、植被、溫度、光等資源,較好地實現對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小流域治理。具體來說,可以采用如下水土保持工程技術:(1)山坡防護工程。這是一種應用效果極其明顯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可以為當地的農田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2)溝道治理工程。這種水土保持工程技術和措施可以較好地疏通河流、防治山洪的爆發,并對河床下切、河岸擴張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3)山洪排到工程。這種水土保持工程技術可以較好地預防泥石流、山洪等嚴重的自然災害,減少這些自然災害對于人類的影響和危害。(4)小型蓄水池。這種水土保持工程技術措施能夠成為居民用水的重要保障和支撐。
3 水土保持在小流域治理中的應用探索
3.1 做好小流域的溝道治理工作
在水土保持技術應用于小流域的綜合治理過程中,應當注重以下方面的內容:
(1)確定過流寬度和坡降。由于溝道的過流寬度和坡降與山洪排泄工作聯系緊密,為此,要在全面分析和把握小流域具體的比降、面積等情況前提下,匯總并分析當地洪水災害生成時的洪峰流量、產流時間等數據,盡量生成較寬、較淺的溝道,從而更好地開展對小流域的治理。同時,要注重減少溝道的折角、轉彎,采用裁彎取直的方式做好小流域的溝道治理和應用,并在適宜的措施之下,確保坡降的最大值在千分之一以內,從而較好地控制固體物質在洪水中的含量,準確地控制好洪峰的流量,確保山洪排泄的安全工作。
(2)設置消力池。要對小流域溝道的消力池結構進行設置,通常采用成本較低的、陡坡式的消力池結構,然而洪水會對消力池結構進行持續的沖刷,導致消力池結構中形成空損的現象和問題,尤其是在以砂卵石為地基的陡坡斷面結構的消力池中,這種空損的現象尤其嚴重。為此,應當充分考慮這一條件,將溝道的消力池結構轉變為堰型的消力池結構,較好地避免洪水長期沖刷而造成的空損現象。同時,還要確保齒墻入土的深度,將其上游和下游的落差控制在2-2.5m之內,徹底切斷滲流通道,有效提升滲流結構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3)修建護岸。在全面而詳細地調查和了解小流域的范圍前提下,在溝道的兩側應當修建護岸,在修建護岸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小流域長時間經受水流沖擊和擴張的影響因素,首先選取和采用塊石和混凝土作為護岸的邊墻護砌材料,然而在小流域的溝道狹窄區域要盡量避免采用塊石,這主要是因為塊石作為護岸的砌筑材料有較大的工程質量控制難度。同時,可以在上游溝道設置一些小塘壩,并在溝道內部修建大口徑井,以在干旱時期充分利用淺層地下水并起到蓄水功能。
3.2 做好造林治理工作
對于小流域的綜合治理工作,還可以結合當地的地面坡度、坡向、土壤肥力、土層厚度等條件,選取適宜的植被進行種植,并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水文、地形等因素,做好以下方面的小流域造林治理工作:
(1)造林時間的選擇。要根據小流域的具體情況選取適宜的造林植被和種植時間,以北方某地區的小流域為例,可以選取以大葉相思、絹毛相思和馬尾松為主的植被,并選擇雨季、春季和秋季進行植被的種植,根據對植被在不同栽培時間的植被生長率和存活率進行統計和評估,最終應當選擇雨季為造林的最佳時機。
(2)苗木的選擇。在對植被進行栽植的過程中,要確保苗木具有相對發達的根系,完整無損傷,并使苗圃與小流域之間的距離較近,通常來說,苗木的平均地徑為0.4cm、平均苗高為0.3m。
(3)栽植管理。對于小流域植被栽植方法的選擇來說,應當選用科學的魚鱗坑植法,科學合理地確定和控制植被栽植的深度、挖坑土體堆放、表土濕潤程度的處理等,其具體栽植步驟為:先進行松土除草,在第三年開始每年的4、7、10月進行三次除草,并注重松土的深度,避免對植被根系的損傷;然后,在第四年開始每年的春初修剪一次枝葉,修剪量為樹高的1/3;最后還要及時對死去的苗木進行補植管理。
3.3 建立健全小流域生態補償機制
為了更好地促進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效應的提升,要建立誰建設誰保護、誰破壞誰負責治理的小流域生態補償機制,項目建設方要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用,以維護好水土保持基礎設施并修復損壞的植被,負責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責任,并享受水土保持的生態效果,確保有足夠的資金用于對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管理。
3.4 以獎代補吸引民間閑散資本
在一些水土保持工程相對廣泛、數量多且資金額度較小的地區,可以將傳統的全補政策轉變為以獎代補的政策,確定小流域水土保持項目獎補的制度、程序和相關標準,并加強對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的技術指導,從治理權、管理責任、產權、開發等方面進行詳細而全面的規定,形成以政府為領導、社會共同參與的水土流失治理新格局,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和資金進入到水土流失治理之中。
綜上所述,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治理是極其關鍵的組成部分和內容,要全面分析當前我國在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方面的問題和不足,積極思考和探索多樣化小流域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農業措施,建立健全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相關制度體系,改善小流域水土流失問題,進一步將小流域的水土保持人工治理與生態自我修復相結合,加快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防治步伐,開展對小流域水土流失重點區域的課題研究,加大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力度,以提升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延柱.淺析景泰縣小流域綜合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7(05).
[2]趙云朋.生態修復在水電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12).
[3]賀春明.陜南水土流失問題探討[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6(07).
[4]張亮,陳士銀.關于我國水土流失問題的幾點思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03).
[5]李洪清.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問題[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