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一爽
摘 要:在傳統高校圖書館閱讀中,往往都是通過書本去獲取知識,而這種閱讀信息的方式無疑十分單一。而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各類技術也發展迅猛,其中包括科學技術、計算機、現代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人們獲取知識與信息的方式不僅僅只有書本閱讀,同時還包括現代信息技術。針對這種用戶新需求的變化,高校圖書館也要積極努力適應,促進學科化服務品質的提升。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學科化服務
對圖書館而言,用戶需求是其發展的動力所在,而其最終服務的目的則是在第一時間將準確的信息服務提供給用戶[1]。隨著各種新情況、新變化在高校圖書館用戶需求中的出現,促使高校圖書館的學科服務也不能只停留在一些基礎層面,如單純的文獻檢索和傳遞等,而是應根據圖書館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行對口服務,把更加全面的增值實施服務提供給高校用戶,幫助其進行學習、教學以及科研,不斷優化與轉變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模式。
1 高校圖書館用戶的需求分析
(一)專業化、學科化整合需求
現階段,科研人員的一種基本需求與行為習慣即是獲取信息網絡化與數字化,且也希望在科研過程中融入這種服務;隨著研究任務的越來越深層次,越來越復雜,科研人員若要讓跨學科領域的交流合作順利實現,希望學科服務人員在提供一般性文獻服務的同時,也要提供學科化的知識服務,幫助他們將科研過程遇到的實際問題解決掉。通常本校師生與科研人員是高校圖書館的大部分用戶群體,圖書館既要讓其學習參考、教學研究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還需將師生課余生活的需要考慮到,進而把圖書館服務的范圍擴大,促進高校圖書館使用率的提高[2]。
(二)個性化、自助式學科服務共享平臺的需求
圖書館用戶在獲取自己所需的知識內容時,總是希望以最方便、最習慣方式以及最高的效率來完成。所以,十分有必要將一個個性化、自助式學科服務共享平臺建立在“學科館員”、“學科用戶”、“學科資源與服務”三者之間。這一平臺不僅是學科用戶裝載學科資源、開展學科服務的空間,且吸引力與信任度也非常高,可成為一個志同道合者舞臺,便于其進行交流合作、資源創意分享,個人能力得到發展。
(三)及時全面的動態信息定制需求
高校師生的信息需求中有學習方面,也有教學和科研方面的,但受諸多原因的影響,比如學科課題比較前沿,相關信息資源匱乏,以至于嚴重影響資源的搜索與獲取。這時,高校的數字圖書館可借助網絡信息導航、信息再加工和及時的動態信息定制將有用的信息直接提供給用戶,不僅避免了用戶面對一些繁多且雜亂的網絡信息,也可把經過研究、篩選和分類后的最新學科動態信息在第一時間傳遞給用戶。當前,我們已進入網絡時代,信息全球化發展越來越快,利用便捷的短信、郵件、微信等網絡平臺的信息定制服務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之中。
(四)有針對性的計算機技能培訓需求
在網絡新時代,高校圖書館擁有多重服務功能,其所提供的服務既有信息的發布、導航、搜索和定制等,還提供了場所與資源供廣大師生學習,讓讀者多元化的需求得到滿足[3]。但是受系統更新、技術更新、軟件更新的影響,進而出現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加之橫亙在各個人群(新生、留學生、少數民族學生和新進教職工等)面前的數字鴻溝,進而便讓計算機相關技能上的定期培訓需求產生。
2 高校圖書館學科化服務的優勢
(一)信息技術專業化有利于提高服務質量
上文已經提及,本校師生與科研人員為圖書館的主要用戶群,但圖書館的存在除了讓他們獲得知識的需求得到滿足,還應使用戶在業余時間里有興趣到圖書館獲取信息,促進圖書館使用率的提高,將圖書館的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大。
(二)服務更加便利和安全性能更高
對于網絡帶來的便利,現代人已經習慣,同時也非常排斥哪些復雜的程序,因此現在用戶也試圖以最快、最便捷的方法在圖書館中獲得最準確的信息。若有一個專業化、便利化的科學技術平臺可讓用戶在信息的獲取上更加方便,且安全性也得到保證,就能夠極大促進高校教育事業發展水平的提高。
(三)使信息保持新鮮感
目前,各個高校已開始利用網絡技術將信息提供給用戶,而用戶也希望通過學科化服務及時獲得最前沿和真實的信息資源。
3 高校圖書館學科化服務的新路徑
(一)創新學科化服務管理模式
我國所開展的高校圖書館學科化服務已有多年歷史,雖有一定成績,但總體而言還是和學科化服務所設想的水平有一定差距,大部分學科化服務仍然僅為學科科研信息的提供,學科研究團隊并未實現與學科館員的真正融合,且也沒有得到科研人員的認可,所以,為了將高校圖書館學科化服務水平提高,第一就應對學科化服務的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建立獨立的服務體制,并對學科館員的資格認證制度予以完善,將國外圖書館好的經驗做法引入進來,結合各個圖書館的特色、服務專長發展獨具特色的學科化服務管理體制。換句話說,學科化服務就是讓每位學科館員均擁有決策權,讓其主動扮演學科用戶信息環境的戰略顧問一角,在用戶遇到難以解決的信息和知識問題時首先便求助于學科館員,如此才是對學科館員設立初衷的真正踐行,在各個學科領域對各個職責(知識發現、信息組織及發布、知識產權等)予以貫徹履行。
(二)制定具有預見性的學科化服務計劃
圖書館學科化服務如果要對廣大圖書館用戶的需求予以了解,從而知道圖書館能夠滿足哪些知識需求,就應制定具有預見性的學科化服務計劃[4]。首先,圖書館應加大對人力、物力的投入,以此調研、分析與預測用戶的需求,既可通過對已有用戶來館的各種查找、借閱記錄進行分析來獲得用戶信息,也可針對性地訪問用戶,對其研究領域、興趣,現階段的研究階段進行了解。在調研、分析用戶這些信息的基礎上,列項用戶的學科化,借助實地調研把用戶在學科資源使用上的協管、方式以及關鍵詞等偏好給找出來,結合總結出調查報告,科學合理的計劃下一階段的學科服務,計劃既可是面向全部用戶的總體計劃,也可差異性計劃,針對部分重點用戶,但筆者更建議圖書館在后一種計劃的制定速度上加強,這是因為現階段的高校圖書館尚未有充足分人力,實施全面的服務還不如進行針對性服務,如此不但可促進服務水平的提高,也可讓真正需要圖書館服務用戶的需求得到滿足。
(三)開展深層次學科化服務,拓展服務功能
1.以科研流程為基礎,開展專場學術培訓。學科館員應對科研過程中用戶的個性化與普遍需求多加注意,包括項目申報、課題調研、成果鑒定和轉化等,繼而開展針對性的培訓活動,。讓學科館員獲取、使用信息的能力逐漸向用戶的信息素養能力轉化,促進用戶學科信息素養與科研水平的提高。
2.營造交流合作的信息環境,將科研工作助手的做好,以有效信息支持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比如,建立學科化服務智能平臺與博客,可以是不同學科與用戶的,對用戶的提問隨時解答,并提供多項服務,包括信息檢索培訓公告、科技查新、課題查詢以及論文收錄引用證明等,以讓圖書館學科館員與用戶之間的交流溝通更加方便;同時把學科導航與教參課件系統給建立起來,對最新和最具權威性的學術動態進行收集,以支持學科建設;同時在科研項目研究全過程中,提供包括科技查新、專題、研究咨詢等在內的多項服務。
3.提供學科競爭力報告給學校科研人員和機構。通過國內外知名的學術期刊數據庫與專業評估工具,從多個方面多層次剖析本校影響力較大的學科專家所發表的論文,其中包括發文趨勢、發文學科分布、研究層次、來源刊分析、關鍵詞出現情況等,進而全面認識本校優勢學科領域與潛在優勢科研領域。
4.建立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體系。其中主要涉及檢索服務、咨詢服務、知識服務、導航服務、個性化服務等。而在具體內容方面則主要為:構建專業化較強的教師合作,引導學生在對論文予以撰寫時對資料予以收集與查找等等;進行較為深入的專業化知識導航服務,以此來幫助用戶更為迅速的對本學科的網絡與館藏資源予以了解;展現出半結構化與非結構化形式所存在的相對不穩定、時常有更新的網絡信息資源。
(四)加強學科館員隊伍建設
如今,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學科館員,同時其也是具體實施學科化服務的人員。學科館員與普通館員不同,進行學科資源建設和提供學科專題服務為其主要職責,因此需要具備過硬的學科專業知識和較高的信息技術要求,且其工作方式也不同于普通館員,為此為了加強學科館員的建設以及管理網,應設立專門的學科服務部門。
第一,圖書館情報專業背景是學科館員所必備的,且還要有學科專業背景也不可缺少,同時兼具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可對學科資源價值進行挖掘,并將其和教學、科研等工作相融。應優先或加強培養重點學科、用戶需求較大的學科館員。若有必要各個高校也可定期組織權威學科館員的交流與流動服務,一起進行優質學科化服務的建設。
第二,圖書館內部需加強合作,并和高校內部各院系建立密切的信息交流,對學科知識的發展動態,用戶需求變化進行了解。學科服務顧問聘請相應學科的權威科研人員擔任,有效指導學科資源建設、學科服務的開展等。在學科化服務的開展過程中,聘請學生助理協助,重點培養其學科素質,在學生的學習、生活與研究中深入推廣學科知識服務,在院系、課堂、實驗室中均滲透進圖書館的學科化服務。
4 結語
總之,用戶的信息服務層次在快速發展的高等教育的推動下也在發生巨大變化,圖書館如果還想將自身的重要作用給發揮出來,就應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積極展開自我調整,將多種服務模式給建立起來,在軟硬件條件建設上加大力度,如此方可讓不同信息消費群體的需求得到滿足。
參考文獻
[1]柯平.圖書館學科發展趨勢及未來重點領域[J].現代情報,2013,(8):3-7.
[2]熊文蕙.學科化服務模式h信息共享空間建設[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3,(5):148-149.
[3]高協,宋海艷等.而向創新的信息素養教育規劃與實踐一以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情報工作,2013,(1):10-14.
[4]趙洪林.圖書館學科化服務評價與反饋機制[J].書館學刊,2013,(3):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