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賦聰 陶妍伶 郭文靜
摘 要:共青團作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對青年的培育和引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作為社會最主要的人才培養渠道和輸出渠道,對社會各方面的發展都有著極大的影響。高校共青團承擔著80%以上實踐活動及“第二課堂活動”的組織工作,深化高校共青團改革,推進團組織機制體制創新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對多層次、多類型的高校團組織進行實地考察,收集整理相關考察情況,對高校團組織機制體制創新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說明,并結合實際情況對推進高校團組織機制體制創新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校;團組織;機制體制;創新
高校團組織推進機制體制創新,以黨建帶團建為原則,完善團建指導體系,構建團建創新機制,實現團建工作創新化、科學化、規范化發展,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共青團以服務青年、引導青年,幫助青年成長成才為宗旨,是黨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是廣大青年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進行實踐的學校,推進高校團組織機制體制創新是高校共青團改革的一項緊要工作。
1 推進高校團組織機制體制創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推進機制體制創新是全面謀劃和推進共青團深化改革,實現四維工作格局的必然要求
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蓬勃發展、興旺發達離不開創新,高校團組織機制體制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永葆組織活力、提高組織的戰斗力、執行力和向心力。高校團組織以團委、團總支、團支部三類組織形式設置為主,如何協調各級組織之間的關系,提高工作效率,實現“上下聯動,同級互助”,對團建工作以及“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提高青年學子的實踐素養,更好的發揮第二課堂對第一課堂的延伸和補充作用具有極大的影響。高校團組織機制體制創新,是方式方法、內容、組織架構等工作機制創新,思想、政治、文化、制度等指導體系創新,是全面的更高質量的創新;并且這也是全面深化落實高校共青團改革方案,實現“凝聚青年、服務大局、當好橋梁、從嚴治團”四維工作格局的重要舉措和必然要求。
1.2 推進機制體制創新對高校育人體系和“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以培育“具有過硬的實際本領、奮進的改革創新精神、高尚的人格素養、強烈的責任擔當意識的綜合人才”為目標和導向,這一目標通過育人體系和“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建設來促進實現。青年是最能反映時代變化的晴雨表,敢于擔當時代賦予的責任,同時享有時代賦予的光榮,加強對青年的教育和引導至關重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的同時,加強實踐平臺管理與建設同樣重要,新時代對青年提出了新要求,要培養科學文化知識、理論素養和實踐素養同時兼備,德育智育體育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高校團組織始終以服務青年為宗旨,通過實施“青馬工程”、搭建“創青春”、“互聯網+”、“三下鄉”等創新創業、志愿服務實踐平臺,更好的幫助和引導青年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增強其政治性、先進性、實踐性,促進青年全面發展。全方位、多層次、全覆蓋的提高高校團建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推進機制體制創新對育人體系和“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建設,實現高校“厚德載物、立德樹人”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2 高校團組織機制體制存在的問題
2.1 各級團組織聯動效應不足,工作效率較低
由團委、團總支、團支部自上而下形成的組織架構,主要以行政班設置為依據,高校學科門類齊全、人數眾多,因此現有體制的專業導向性和專項服務性較弱,同時各個院系在專業、人數以及機構設置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加大工作統一協調難度。加之有各級組織組織規模、機構設置存在差異、管理人員領導藝術不足等現象存在,并且對應層級相對獨立,導致同級間協助不足,個體影響整體現象時常發生;如同類工作由于同級組織規模不同而導致工作基數不同,但組織相互獨立,難以相互協助而導致整體工作進度延遲。以及存在重復工作,浪費資源,活動開展的支持和保障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善等情況,各類情況對團組織的運行機制體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2.2 團員對組織各項事務及活動參與度較低,思想引領作用亟需加強
團員是團組織的細胞單位,對組織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青年是滿懷熱情與活力,朝氣蓬勃的群體,而青年中絕大部分為共青團員,通過實地調研發現,青年團員對團組織的活動及事務存在政治性、思想認識不足、參與度較低,甚至產生抵觸參與、與己無關等消極思想,特別在于基層團支部的建設與管理中。一方面是由于青年對時事熱點、國家大政方針、黨的最新精神思想學習不夠及時,關注度不夠,加之自身理論學習不足,思想認識不夠,從而導致團員干部工作開展難度大、工作量大;另一方面是各級團組織存在為完成任務、為應付檢查而開展工作甚至以形式代替實質開展等情況,導致工作開展華而無實,達不到實際效果,打擊團員對組織事務關注與參與的熱情。各級團組織不僅要實事求是的開展工作,同時要加強對團員的思想引領作用,充分調動全體團員的參與熱情。
3 關于推進高校團組織機制體制創新的幾點建議
3.1 加強思想引領功能創新,把增強青年政治性作為首要任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功能創新,使廣大青年牢記初心與使命,在實現中國夢的神圣事業中綻放青春光芒。引導青年樹立“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人生要求,奮勇拼搏的精神,增強青年的政治性,切實將思想轉化為執行力和行動力,提升青年團員對組織事務及活動的關注度、參與度和滿意度。
3.2 加強資源整合,創新組織機制,構建大學生服務體系
落實高校共青團改革,要與時代主題相結合,始終以服務青年為宗旨,堅持以青年為改革的導向進行。通過采用“頂層設計”與“基層首創”相結合的方法,在創新創業、志愿服務、身心健康、思想修養和社會參與等多個方面積極適應青年需求的變化,優化資源配置,創新資源整合機制,構建大學生服務體系。實施團支部活力提升工程,落實公寓建團、志愿建團等團建創新舉措,構建以QQ、微博、微信等青年使用率、關注度高的社交平臺為主的新媒體矩陣,實現團建工作的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實現智慧建團,線上與線下的統一。
3.3 以黨建帶團建,加強制度創新,完善團建指導體系
新形勢下團建工作的開展要求加強制度創新,堅持在黨的領導下深化共青團改革、推進科學發展,完善制度保障體系。從團干部選拔、組織運行、負責人職責、紀律檢查、活動開展保障等多方面進行制度創新,加強頂層設計,自上而下驅動創新;加強和完善 “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針對各類新發生新出現的情況及時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為各項工作開展提供制度保障。設立激勵機制,激發團員團干部的工作熱情;關注基層團員的傾向,開展青年需要的、有益的活動,完善團建指導體系。
參考文獻
[1]寇福生,叢明,李楠.新常態下加強和改進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思考[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12)
[2]彭松.構建高校共青團組織的創新體系[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2
[3]胡金枚.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企業導報.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