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
摘 要 在新媒體為主導的主流媒體中,新聞媒體平臺報道的一些農業問題直接影響著我國農業的生產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流網絡媒體報道“三農”問題,不僅可以傳播農業知識,而且還可以提升我國農業品牌意識,讓人們注重農產品的質量。新聞媒體需要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通過新聞輿論方式來正確引導“三農”問題,做好我國“三農”工作。隨著農村網絡的普及發展,我國新聞媒體還需要建設出一個農民群體的手機新聞媒體平臺,以此來引導我國農業問題,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 “三農”問題;新聞媒體;網絡平臺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04-0020-02
中國是一個有著5 000年歷史的農業大國,農業的安全生產問題直接關系著國家的安全和社會的發展。黨的十八大的以來,各級政府和農業主管部門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利用新聞媒體來正確引導“三農”問題,例如農民工的權益、農業食品的安全等。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我國新媒體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以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為代表的新媒體逐漸成為當前消費者掌握新聞知識的主要渠道。因此,我國政府部門需要在新媒體發展的主流趨勢下,重視“三農”問題的實時報道,正確引導人們認識“三農”問題。
1 新聞媒體需要正視“三農”問題,注重新聞的真實報道
“三農”問題直接關系著國計民生。因此,對于當前發生的一系列涉農問題來說,消費者都可以直接從微信、微博、新聞客戶端等網絡平臺來進行了解,通過轉發,讓農業問題逐漸被更多的人知曉。隨著新聞信息傳播渠道的增多,農業問題被人們廣泛傳播,迅速成為了當前社會的關注焦點。因此,我國的新聞媒體平臺,需要正視我國的農業問題,需要據實報道,對于發生的涉農事件,需要向民眾進行正確的回應,同時,針對報道的問題,要及時報道相應的解決措施。例如2017年,某新聞平臺報道了一宗草莓中毒事件,根據調查發現該草莓中存在乙草胺成分,這種成分易致癌。當這則新聞報出后,迅速被微博平臺、微信平臺、新聞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進行轉發,并告知人們不要購買草莓,不要食用草莓。正是基于這起草莓食品安全問題事件,促使人們開始關注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一時間,使得我國大部分農產品安全質量受到質疑,如果事態繼續發展,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那么將激發民眾的憤怒感,將給我國草莓種植行業帶來巨大的災難,給種植草莓的農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最后,還是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的記者重新采訪了該草莓種植商戶,并將事件的真實情況進行報道和澄清,同時還在微博平臺、微信平臺、新聞客戶端等平臺上進行了后續報道,通過“食用草莓是否會致癌?”“科學驗證草莓的食用安全”等報道澄清了食用草莓會致癌的傳言,保護了我國草莓種植商戶的經濟利益。
由此可知,在當前媒體發展的新格局下,政府部門需要重視新聞報道內容,在面對突發事件的時候,需要通過新聞媒體來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從而發揮出新聞媒體的作用,通過新聞輿論來引導民眾對新聞事件內容的認識和了解,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智能手機的更新發展,改變了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傳播方式,根據相關調查統計得知,我國網民的數量為8.7億人,其中手機網民的人數為6.7億人。
由此可知,隨著智能手機的不斷普及,未來我國手機網民的人數將不斷上升。
目前,報刊、廣播等電視新聞媒體逐漸開始向手機移動平臺發展,因為,當前我國大部分網民都是依靠手機平臺來獲取新聞信息的。但是由于部分群眾還不太會使用智能手機,導致微信平臺的群眾參與性不高,無法關注新聞媒體平臺推送的農業信息。因此,我國需要建設農民群體的新聞媒體平臺,讓更多的民眾參與進來。
因此,新聞媒體需要認真做好“三農”問題的真實報道和調查,正確報道當前的農業知識,通過新聞輿論來引導網民了解農業生產發展問題。例如在新聞媒體平臺可以在微信平臺上開設“三農”新聞資訊、“三農”服務等平臺,每天定期通過微信平臺來推送重要的農業新聞信息和農業服務信息。另外,政府部門還需要建設“三農”輿論監測管理平臺,以此來分析當前農業事件的正確發展狀態,并針對農業生產安全問題做出預警,這樣可以幫助農民致富,促進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
2 政府部門需要通過新聞媒體來引導公眾關注“三農”問題
隨著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政府部門還需要重視網絡輿情工作,做好社會監督管理工作,在面對社會突發事件的過程中,要能及時使用微博平臺、微信平臺等新聞媒體來引導公眾了解政府部門的農業政策和優惠方針,尤其是政府部門發布的一些關于“三農”問題的報道信息,針對群眾關心的問題需要做出及時的回應,從而避免造成不可必要的社會新聞。
因為政府部門具備很強的公信力,能夠獲得民眾的信任,所以,政府部門需要更好地借助新聞媒體平臺來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如果政府部門不能夠在突發事件中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就會被謠言占領輿論陣地。例如網絡上的“特供酒”問題,這個事件隱射政府部門的特權消費現象,造成民眾對政府部門的誤解。因此,為了避免發生類似的突發事件,政府部門需要正確的看待“三農”問題,對報道的新聞內容加以審核,對于網絡上謠傳的一些謠言進行制止和澄清,例如“吃小龍蝦會得皮膚疾病”“吃大盤雞會感染情流感”等。這些謠言都是無中生有,是有人惡意傳播的行為。所以,政府部門為了推進農業信息的全面建設,需要積極運用新的傳播方式來開展我國“三農問題”工作,例如,2015年,中央網信辦頒布了《關于在政務公開工作中進一步做好政務輿情回應的通知》,該通知直接要求政府部門需要對新聞媒體發表的新聞信息內容進行嚴格審查,以此保證我國新聞媒體報道內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避免造成社會惶恐。另外,政府部門還需要建立農網、微博、微信等“三位一體”的網絡平臺,及時向公眾發布正確的、專業的農業知識信息,通過新的新聞媒體傳播渠道來引導公眾輿論,這種做法不僅實現了農業知識信息的傳播,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促進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
3 發揮新媒體效應,推廣農產品品牌
在現代化農業快速發展建設進程中,政府部門還需要使用現代化管理理念來發展我國農業生產管理,從而最大程度地推進我國“三農”工作的發展和建設。
2017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農村經濟發展的政策,重視農業品牌建設問題。例如,2017年夏季,我國開展了全國農產品加工發展會議,主要目的就是幫助農民打造新的農產品品牌,建設特色農產品區域,從而促進當地農村經濟發展。因此,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來推廣農產品品牌,不僅可以加深人們對農產品的認識,而且還讓人們認識到農產品的品牌重要性。
4 總結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對新聞媒體的監督管理,尤其是涉及“三農”問題,需要對新媒體報道的新聞信息內容進行嚴格審查,避免出現食品質量突發事件,引導民眾恐慌。另外,政府部門還需要利用新媒體來推廣農業知識信息,引導民眾了解農業信息,建立農產品品牌,提高農民的生產安全意識,以此來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的
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祚本.全媒體時代“三農”網絡輿情工作的思考[J].農村工作通訊,2016(12):55-56.
[2]袁麗媛.主流媒體對“三農”新聞輿論的引導路徑探析[J].新聞愛好者,2017(10).
[3]袁麗媛.主流媒體對“三農”新聞輿論的引導路徑探析——以《農民日報》“兩微一端”為例[J].新聞愛好者,2017(10):29-31.
[4]吳姍.主流媒體如何利用微博活躍“兩會”報道[J].今傳媒,2010(5):11-14.
[5]趙宗符,陳建志.強化媒體的平臺功能——組織“山東農民最依賴的農資品牌企業”活動的思考[J].青年記者,2010(6):26-27.
[6]李豐華.我國媒體對三農工作輿論引導的成功經驗[J].西江文藝,2017(13).
[7]方文卉.對農電視面臨的新形勢[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4(10):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