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璟琳,郭 強
(1.舟山群島新區旅游與健康職業學院,浙江 舟山 316100;2.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7)
民間游戲千百年來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不論古今,游戲都曾經深深地留在每個人兒時的記憶中,并影響一生。中國地域寬廣,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從古至今留傳下來的民間游戲形態豐富。各地域、不同民族的民間游戲又各具特色,共同演繹多姿多彩的生活畫卷[1,2]。在物質生活尚沒有現今豐富的上世紀,捉迷藏、打陀螺、跳皮筋、跳房子、打彈子、踢毽子、滾鐵環等游戲,是多數少年兒童學習之余的共同愛好,以及主要娛樂和同齡交友方式。
民間游戲雖然一直存在于許多人的記憶中,但是研究民間游戲并非易事。其一,直到目前,學術界尚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民間游戲權威概念。民間游戲屬于典型的“你說出一個游戲形態,我能立即判斷和意會,但很難確切說出到底什么才是民間游戲”[3,4]。其二,民間游戲中的許多項目形式差不多,但是地域不同、名稱不同、游戲器具不同、玩法也有不同,比較難以統一。不像某些外來體育項目(如足球、籃球)形式統一、場地器材一致、規則明確。最后,民間游戲除了節假日項目外,大多參與者是少年兒童,游戲時的特征決定其具有即時性和隨意性,缺乏嚴格性和規范性[5]。
此外,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極大改善和豐富人們物質生活的同時,“以資本為物質支柱,現代形而上學為精神支柱”的現代性發展機制在社會各個領域的運行,破壞了中國原生態的文化(包括民間游戲形態),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如:由于過分突出以現代性刺激物質生產,而破壞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狀態;由于過分強調競爭,而破壞了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關系;由于放縱西方強勢文化的橫沖直撞,致使很多傳統文化形態瀕臨滅絕,整個文化呈同質化發展,“多樣性統一”的文化格局被嚴重破壞[6,7],等等。
2017年6月12日,浙江省委車俊書記在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上的報告,明確提出“樹立大健康理念,實施大健康戰略,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高水平建設‘健康浙江’。”[8]浙江山青水秀,人杰地靈,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獨特地理特征孕育出了形態豐富多樣的民間游戲類型。通過對浙江范圍內民間游戲的全面調查研究,可以掌握當下民間游戲的生存現狀、傳承方式與區域特征。將有助于發掘浙江文化,弘揚浙江精神;有助于促進青少年民族精神的有效培育,促進民間游戲文化的傳承;有助于促進老齡化社會人民大眾的健身養生與休閑體育發展,最終服務于“健康浙江”建設。
1.1研究對象
以浙江范圍各區域的民間游戲為主要研究對象。具體而言,通過對有代表性的平原(包括杭州、嘉興、湖州、紹興)區域、沿海(包括寧波、舟山、臺州、溫州等)區域、丘陵(包括金華和衢州)區域和山區(麗水)的調查,分析浙江民間游戲傳承與發展現狀。
1.2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研究編制了《民間游戲調查問卷》,并分為小學五、六年級,小學生家長,中學生,中學生家長,大學生與社會人群等6個版本,問卷的重測信度為0.85~0.92不等;問卷的效度通過多名游戲專家訪談,認為符合實際問卷調查需要。研究共向2 850名調查對象發放問卷5 700份(每人填寫2個游戲類型),回收問卷5 292份,回收率為92.8%。其中有效問卷5 017份,有效率為94.8%。
1.2.2 田野調查法。首先,前期對舟山、寧波、麗水和衢州部分區域進行走訪調研,為制定調查問卷提供基礎;其次,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分工,在研制調查問卷與訪談提綱的基礎上,將調查對象分組別進行調查與訪談,以獲取第一手資料;第三,對各課題小組調研與訪談的材料進行整理、歸類,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總結報告,為本課題深化研究提供依據。
1.2.3 數理統計法。運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和描述性分析。
2.1本研究中的民間游戲
民間游戲是在研究“民俗”與“游戲”概念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然而,直到目前,民間游戲尚沒有一個權威的定義[3]。目前,被人們廣為接受的是烏丙安先生對民間游戲內涵的理解。他認為:“民間游戲”是指流傳于廣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戲娛樂活動,俗稱“玩耍”。有些游戲項目在發展中逐漸完備,最后形成了競技項目或雜技藝術[9]。也有研究認為,民間游戲是指廣泛流傳于人民群眾中,主要通過人們口耳相傳方式進行傳承,在空閑時間(尤其在某些節日)進行的一些娛樂和嬉戲活動[2]。它往往在一定地理范圍內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事實上,大家都知道“民間游戲”大致的含義,但要給它一個確切的定義卻很難。或者說“我不能告訴你它是什么,但是我一看到它肯定能辨別出來!”
為了全面調查當下的民間游戲,研究認為,民間游戲不僅要在一定區域(如地市、縣市或鄉鎮)有代表性,更應當體現游戲的民間性和普遍性,即調查那些真正受到人民大眾喜愛,或者日常流行度較高的游戲項目。比如,當下某些網絡游戲在青少年中非常盛行;反而對于傳統民間游戲,部分青少年倒是不甚了解。如果只是調查傳統民間游戲而放任其他流行度高的新興民間游戲,勢必有失偏頗,只能將研究禁錮于一隅,導致一葉障目。因此,研究將此次調查的民間游戲主要分為傳統類民間游戲(如打陀螺、五子棋、捉迷藏等)和新興類民間游戲(網絡游戲、娛樂節目中流行的游戲等)。
2.2浙江民間游戲類型與特征
2.2.1 浙江民間游戲類型。對有效調查問卷進行整理,將名稱差不多,或者雖然有區別,但玩法和游戲規則基本一致或者相似的民間游戲歸為同一種。此次調查發現浙江民間游戲共約287種,其中有11種民間游戲類型的調查對象選擇(曾經玩過)頻度超過100次。這11種民間游戲從類型而言,都是屬于傳統民間游戲類型。并且11種民間游戲被選擇的頻度次數總計達到3 530次,被選擇百分比總和達到70.4%。總體來說,傳統民間游戲在當下浙江民間還是具有很高的流行性和受歡迎程度。具體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浙江民間游戲案例調查結果(n=5 017)
2.2.2 浙江民間游戲特征。參照已有研究成果[5],結合民間游戲特點,課題組對民間游戲的特征從游戲參與人數、參與者性別、參與者類型、游戲材料、材料性質、材料制作者狀況、游戲場所、游戲開展時間段、開展季節、開展節日和學會途徑等11個方面展開研究。通過11個方面的調查,可以比較準確完整地勾畫浙江民間游戲的總體特征。根據邏輯分類,研究將11個方面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涉及游戲參與者,包括參與人數、參與者性別和參與者類型;第二部分涉及游戲器械材料,包括游戲材料、材料性質和材料制作者狀況;第三部分涉及游戲開展的時間與環境,包括游戲場所、開展時間段、開展季節與開展節日;第四部分為學會民間游戲的途徑。
游戲參與人數是指通常參與某種游戲的人數限制,根據民間游戲特征,分別設置“1人”、“2人”、“3人及以上”,以及“人數不限”4個選項;參與者性別,是指通常參與游戲活動人的性別狀況,研究設置了“男”、“女”和“不限性別、男女皆宜”3個選項;參與者類型是指通常參與者的年齡特征,分別設置“兒童(7~13歲)”,“少年(14歲~18歲)”,“青年人(19~35歲)”,“中年人(36~59歲)”,“老年人(60歲以上)”,“兒童成人共同參與”,“不限年齡、老少皆宜”等7個選項。
對于上述幾個要素的具體調查結果,見表2-4。

表2 浙江民間游戲參與人數調查結果(n=5 017)

表3 浙江民間游戲參與者性別狀況調查結果(n=5 017)

表4 浙江民間游戲參與者類別狀況調查結果(n=5 017)
游戲材料是指某些民間游戲需要使用特別的器具材料才能進行,比如打陀螺、打四角、飛紙飛機等項目;材料性質是指游戲器具材料的來源是什么,研究設置“自然材料(如樹枝、石頭等)”,“日常生活(生產)用品(如鐵絲、布料等)”,“自然材料與購買商品的混合物”,“購買的玩具(比如呼拉圈、拔河用的繩子、悠悠球等)”等4個選項;器具制作者狀況則是指游戲時的器具是由誰制作完成的,設置“自己制作”,“和大人一起制作”,“大人制作”和“直接購買玩具”等4個選項。
經過調查,3 972個游戲都是需要專門的器械材料才能進行的,占有效調查問卷(5 017份)的比例高達79.2%。因此,當下浙江大部分民間游戲類型都是需要器械材料的。
其他兩項調查結果,見表5-6。

表5 浙江民間游戲器具材料性質調查結果(n=3 972)

表6 浙江民間游戲器械制作者調查結果(n=3 972)
游戲場所是指適合開展游戲的場地條件,分別設置“室內”、“室外”、“室內外均可”等3個選項;開展的季節是指適合民間游戲開展的季節,設置“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不固定,每個季節均可開展”等5個選項;開展的時間段是指一般適合游戲的時間,設置“上午(6∶00-12∶00)”、“中午(12∶00-14∶00)”、“下午(14∶00-18∶00)”、“晚上(18∶00至睡覺)”、“不固定時間,每個時間段均可”等5個選項;開展的節日是指游戲開展是否有特殊的節日特征,設置“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不固定,無特殊節日”和“其他節日(由參與調查者填寫)”等6個選項(參見表7-10)。

表7 浙江民間游戲開展場地調查結果(n=5 017)

表8 浙江民間游戲開展季節調查結果(n=5 017)

表9 浙江民間游戲開展時間段調查結果(n=5 017)

表10 浙江民間游戲開展節日調查結果(n=5 017)
游戲的學會途徑是指如何學會民間游戲玩法的。對于此題項,研究設置了“家人或大人教的”、“比自己大的伙伴教的”、“其他一塊玩的年齡相仿的伙伴那里學的”、“從電視、書或網絡上學的”和“自己創造的”等5個選項。調查結果見表11。

表11 浙江民間游戲學會途徑調查結果(n=5 017)
2.3各區域民間游戲聯系與區別
2.3.1 各區域劃分依據。浙江省地理特征豐富,浙北區域是水網密集的沖積平原,浙東是沿海區域,浙中和西部主要是丘陵地形,中部靠東有紹蕭(紹興、蕭山)平原,浙南和浙西南主要是山區。其中丘陵、山脈和盆地占全省總面積的74.63%,平坦地占20.32%,河流和湖泊占5.05%[10]。基于浙江省地理特征,根據研究需要,將浙江省11個地市的調查區域劃分為平原區域(杭州、嘉興、湖州和紹興);沿海區域(舟山、寧波、臺州和溫州);丘陵區域(金華和衢州);山區和少數民族聚集區域(麗水)。
誠然,各地市地形本身也是復雜的。比如杭州市大部分區域是平原,但是臨安市和淳安縣又是多山的區域。因此,研究結合每個地市具體的調查對象和區域特征進行劃分,其目的主要是探尋各區域民間游戲的共性和差異,提升調查結果的可對比性。
2.3.2 各區域民間游戲的聯系與區別。杭州、嘉興、湖州和紹興屬于平原地區,此次4個地市共回收有效調查問卷1 402份。整理出本區域民間游戲類型149個;本區域特有民間游戲類型41個。排名前11的民間游戲類型,被選擇頻次、比例,以及排名前11的民間游戲類型合計比例,結果見表12。

表12 浙江平原區域民間游戲案例調查結果(n=1 402)
沿海區域,包括舟山、寧波、臺州和溫州。4個地市共回收有效調查問卷2 069份。調查顯示:共搜集民間游戲類型161個;本區域特有民間游戲類型61個。排名前11的民間游戲類型被選擇頻次、比例,以及排名前11的民間游戲類型合計比例,結果見表13。

表13 浙江沿海區域民間游戲案例調查結果(n=2 069)
金華和衢州在地理特征上主要屬于盆地和丘陵區域。2個地市共回收有效調查問卷1 270份。調查數據顯示:該區域共搜集到民間游戲類型123個;本區域特有民間游戲類型29個。排名前11的民間游戲類型被選擇頻次、比例,以及排名前11的民間游戲類型合計比例,見表14。

表14 浙江盆地、丘陵區域民間游戲案例調查結果(n=1 270)
麗水在地理特征上屬于山區,并且是浙江省主要的少數民族(畬族自治縣)聚居地。此次麗水市共回收有效調查問卷276份。調查數據顯示:該區域共搜集到民間游戲類型69個;本區域特有民間游戲類型11個。排名前11的民間游戲類型被選擇頻次、比例,以及排名前11的民間游戲類型合計比例,結果見表15。

表15 浙江山區、少數民族區域民間游戲案例調查結果(n=276)
2.4各年齡層次參與民間游戲的聯系與區別
2.4.1 調查對象年齡分布。此次調查對象涵蓋小學五、六年級,小學生家長,中學生,中學生家長,大學生與社會人群等6類人群。總調查對象2 850人,回收有效問卷,共涉及有效人數為2 821人。為了便于統計分析,人群的年齡分為小學(10~12歲)、初中(13~15歲)、高中(16~19歲)、青年(20~39歲)、中年(40~59歲)、老年(60歲以上)等6組。具體各年齡組人數與比例見表16。

表16 調查對象年齡狀況分布表(n=2 821)
對于小學生(10~12歲)組,共收集有效調查問卷1 345份,經過整理共收集到游戲類型181個,特有民間游戲類型59個。排名前11的民間游戲類型,被選擇頻次、比例,以及排名前11的民間游戲類型合計比例,結果見表17。

表17 小學生組民間游戲案例調查結果(n=1 345)
初中學生(13~15歲)組,共收集有效調查問卷670份,經過整理共收集到游戲類型118個,特有民間游戲類型35個。排名前11的民間游戲類型,被選擇頻次、比例,以及排名前11的民間游戲類型合計比例,結果見表18。

表18 初中生組民間游戲案例調查結果(n=670)
高中學生(16~19歲)組,共收集有效調查問卷709份,經過整理共收集到游戲類型117個,特有民間游戲類型34個。排名前11的民間游戲類型,被選擇頻次、比例,以及排名前11的民間游戲類型合計比例,結果見表19。

表19 高中生組民間游戲案例調查結果(n=709)
青年人(20~39歲)組,共收集有效調查問卷1 233份,經過整理共收集到游戲類型140個,特有民間游戲類型31個。排名前11的民間游戲類型,被選擇頻次、比例,以及排名前11的民間游戲類型合計比例,結果見表20。
中年(40~59歲)組,共收集有效調查問卷1 031份,經過整理共收集到游戲類型123個,特有民間游戲類型25個;老年(60歲以上)組,共收集有效調查問卷29份,共有游戲類型15個,且沒有特有民間游戲。由于老年組數據太少,無統計學意義。因此,將中年組和老年組數據合并,統稱為中老年組。數據合并后,排名前11的民間游戲類型,被選擇頻次、比例,以及排名前11的民間游戲類型合計比例,結果見表21。

表20 青年組民間游戲案例調查結果(n=1 233)

表21 中老年組民間游戲案例調查結果(n=1 060)
各年齡段調查對象隨著年齡增長,體現出傳統民間游戲前11名在所有有效問卷中的比例逐步增高的趨勢;相反的,年齡越小,民間游戲的分散度越高。這再次反應出民間游戲在青少年中呈現出多元化和個性化的發展趨勢。進一步的分析發現,青少年(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中只被選擇1次的游戲比例較高,且多為網絡游戲。
3.1結論
3.1.1 浙江民間游戲發展現狀處于兩個極端。一是以捉迷藏、踢毽子、跳房子、跳皮筋等為代表的傳統民間游戲,現階段仍然在浙江范圍內具有壓倒性的影響力和優勢,這種優勢在中老年人中體現更為顯著;二是青少年中喜愛網絡游戲的人數不少,但是網絡游戲種類繁多,每種網絡游戲選擇的人數并不多,顯得比較零散,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和隨意化的發展趨勢。
3.1.2 浙江民間游戲具有自身特征。第一,浙江民間游戲當下以不限參與人數的類型為主,比例超過半數;第二,浙江民間游戲以不限性別參與的類型為多,占比大約為四分之三;第三,浙江民間游戲參與的主要人群為兒童少年,比例超過6成;第四,浙江大部分民間游戲類型都需要器械材料,比例近8成,需要器械材料的民間游戲中直接購買玩具的超過4成;第五,浙江民間游戲以適合室內外同時開展的為主,比例近6成;第六,浙江民間游戲以不固定開展季節的為絕對多數,占比超過9成;第七,浙江民間游戲以不固定開展時間的類型為絕對多數,比例高達近9成;最后,對于學會途徑,浙江民間游戲主要從一塊玩的年齡相仿伙伴那里學的方式為主,占比超過4成。
3.1.3 浙江各區域民間游戲發展無顯著性差異。浙江的平原、沿海、丘陵和山區等4類區域范圍的民間游戲類型無顯著性差異。全省總排名在前11的游戲類型中捉迷藏、踢毽子、跳房子、跳皮筋、打陀螺、滾鐵環、打彈珠、老鷹捉小雞、跳繩、丟手絹等10種游戲全部進入4類區域的前11名,五子棋在3類區域進入前11名,丟沙包在2類區域進入前11名。只有山區稍有不同,阿魯巴在該區域中排名第七。此外,4類區域內均存在一定數量的特有民間游戲類型,但是類型比較分散,選擇比例也較低。因此,當下民間游戲在浙江已經趨于明顯同質化,較少能夠體現各不同類型區域的傳統文化。
3.1.4 浙江不同年齡群體參與民間游戲的類型有差異。第一,青年(20~39歲)組和中老年(40歲以上)組,排名進入前11的民間游戲類型均為傳統民間游戲;第二,五子棋在小學和高中組進入前11名,有一定影響力,阿魯巴在高中組進入前11名,符合高中生(尤其男生)愛惡作劇、喜歡刺激的心理年齡特征;第三,初中組三國殺、撕名牌和穿越火線等3個新興民間游戲進入前11名,其中三國殺和穿越火線是網絡游戲,撕名牌游戲是隨著《奔跑吧兄弟》的熱播而被人們所熟知。初中生正處在生理和心理快速發育和變化的時期,模仿能力強,接受新事物快,但是也容易沉迷于網絡,教育引導、管理難度較大。
3.2建議
3.2.1 樹立“終身游戲”的理念。綜合學者們的觀點,人從出生到老年的各個時期都在追尋游戲、熱衷游戲、感受和體驗游戲的快樂。通過游戲人們獲得了無窮無盡的,對人生富有價值的東西[11-14]。民間游戲來源于民間,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健康中國”、“健康浙江”建設的大背景下,不能任由其被現代西方強勢體育文化所取代而逐漸衰微,理應在個人的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應當在全社會大張旗鼓地宣傳民間游戲的意義與價值,主動讓民間游戲融入社會各領域,尤其應當使其成為社會休閑健康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的各階段發展中都發揮積極的作用。
這就有必要重新審視民間游戲在當下個人發展中的價值,對民間游戲依據多角度進行分類和研究。重點探索不同民間游戲類型對各年齡階段的潛在價值,以及根據各年齡的身心特征如何開展實踐活動的策略,以求效益最大化,在研究與實踐活動中樹立“終身游戲”的新理念。
3.2.2 以學校與社區為主陣地,拓展民間游戲生存、傳承與發展空間。學校是青少年接受體育教育的主要場所,民間游戲也不例外。學校體育應當主動開展民間游戲進校園活動。比如,幼兒園、小學在活動類課程、體育課程或者課外體育活動中每學期加入一些民間游戲案例,其一可以豐富體育課程內容,加強體育校本課程開發建設[15,16];其二可以加強對民間游戲的了解和熏陶,樹立傳承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意識;其三,通過民間游戲實踐教學活動,尤其制作一些游戲器具,提高青少年的動手、動腦能力。在中學和大學階段,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開設民間游戲相關選修課程,在教育類專業,尤其重要,可以起到以點帶面的輻射效果。
而社區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除工作之余,集休閑娛樂的主要陣地。民間游戲不需要多么昂貴的器材,不需要多么漂亮、高規格的場地,也不需要太多的參與者,完全適合在社區內開展[14]。社區體育的廣泛性融合民間游戲的頑強適應性和草根性,將會為社區體育開辟新的前景。
3.2.3 實施按人群分類指導的操作模式。已有民間游戲分類方法較多,不一而足。但是以年齡為標準分類民間游戲是一種重要的方法,便于提升民間游戲活動開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14]。民間游戲的重點實踐對象應當是老年朋友和青少年,此外某些特殊類型也可以為特殊人群(如殘疾人、孕婦)提供鍛煉、放松和娛樂素材。因此,在社區開展民間游戲活動首先應當按年齡特征將其分類;第二,可以根據不同人群開展民間游戲活動的主要價值取向,選擇重點練習項目。比如:對于少年兒童,身體素質類游戲、創造性游戲、團體游戲和娛樂放松類民間游戲將是重點;對于老年朋友,有助于延緩智力衰退的智力型和延年益壽的動作類民間游戲必定成為練習重點。
此外,應當將民間游戲融入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課程中。通過培訓,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組織指導民間游戲活動的能力,并逐步將民間游戲在全社會擴展開來,使參與民間游戲成為長效。
3.2.4 結合大眾體育需求,順應社會發展。民間游戲有著自身發展軌跡,隨著社會進步某些民間游戲可能會被逐步淘汰,有的將會發生變化,產生新的形式,這都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現代社會新興玩具層出不窮,網絡游戲已經成為新興產業。民間游戲的發展必將依據大眾體育需要,接軌新的社會發展趨勢,尤其應當對接玩具產業、新興游戲形式,才能賦予民間游戲新的生命力。
以大眾體育需求為導向,順應社會體育發展,民間游戲才能不斷擴大影響,真正體現民間游戲的民間性。
[1] 王文寶.中國民間游戲[M].北京:華齡出版社,2010.
[2] 郭泮溪.民間游戲與競技[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1.
[3] 烏丙安.民俗文化新論[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01.
[4] 王德剛.傳統民間游戲的源流、價值和保護[J].齊魯學刊,2005,186(3):51-55.
[5] 秦元東.浙江兒童民間游戲:現狀與傳承[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6] 王啟臻.文化全球化與中國文化發展問題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8.
[7] 魏海香.對文化全球化及其相關概念的考察與辨析[J].新視野,2008(5):72.
[8] 車俊.堅定不移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高水平譜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浙江篇章——在浙江第十四次黨代會上的報告[EB/OL].2017-06-13.
[9] 烏丙安.中國民俗學[M].長春:長春出版社,2014.
[10] 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地理概況[EB/OL].2017-06-13.
[11] 席勒[德].審美教育書簡[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12] 凌平.對李力研“論體育游戲——透析西方主要游戲理論的體育觀”一文的述評[J].體育科研,2012,33(4):5-7.
[13] 李力研.“世界3”與“人造動物園”——文明歷程中的靈肉分裂與體育運動(上、中、下)[J].體育文化導刊,2004(12),2005(1)(2).
[14] 郭強.休閑與健康——社區體育游戲大全[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
[15] 郭強.浙江民間游戲的中小學教育傳承推廣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5,37(4):25-28.
[16] 郭強.民間體育游戲在中學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教師博覽,201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