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影 張立志
摘 要: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本文針對目前民辦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和特點,以及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學生為本,提出改善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路徑。希望能為從事民辦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起到較好的借鑒作用,為全面加強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民辦高校穩步健康的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
2016年,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因此,積極探索新時期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對切實做好民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順利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環境育人
(一)優化校外環境
試想,如果一個學校的校外周邊環境惡劣,到處都是網吧、迪廳、咖啡廳、服裝店、化妝品店、大型商場等娛樂場所,充斥著享受、消遣和娛樂的氣息,學生耐不住寂寞,受不了誘惑,整天沉迷于網絡、玩耍、談戀愛等,又怎么能安心學習、提升自身思想品質呢?尤其是民辦高校的學生,學習沒目標,缺乏動力,少數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不高,文化素質低,本來自覺性、自律性就不高的他們又缺乏辨別能力,更是經不住外面花花世界的誘惑。此時,一些不法分子就會趁機而入,教唆學生參與打架斗毆、賭博、傳銷、詐騙、黃色等違法行為,對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甚至影響他們的一生。
因此,要做好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優化學校外部環境,加大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力度,在政府的支持下,堅決取締迪廳、舞廳、游戲廳、錄像廳等,努力去保護周邊清凈、干凈的一方“凈土”,可以多設置一些書店、報亭、琴房、畫室等,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優化校內環境
校內環境是承載大學生文化精神的主體,對學生的影響最直接,也最深刻。一個學校的教室、辦公室布置適宜、幾凈窗明,宿舍干凈整齊、溫馨舒適,總是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的。
其中,宿舍環境是校內環境一個非常重要的環境,因為宿舍是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和休息的重要場所。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宿舍效應”,即:在一個宿舍里,如果有人早起晚歸泡圖書館,那么其他人也會積極響應著忙著占座考研、專升本;如果有人喜歡健身,那么其他人的運動細胞也會被調動起來;相反,如果有人談戀愛,那么其他人也紛紛會去尋找愛情;如果有人喜歡抽煙,那么其他人也會學著吞云吐霧……
可見,一個宿舍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一個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家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品行良好的人做朋友、做室友。因此,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離不開優良的宿舍環境。首先,定期開展查宿工作,對干凈整潔的宿舍進行公開表揚,對臟、亂、差的宿舍進行批評整改,形成良好的衛生環境;其次,每個宿舍都是一個小家庭,在衛生干凈的基礎上,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寢室文化建設,精心裝扮自己的小家,爭當文明宿舍。寢室文化的建設不僅美化了寢室的衛生環境,而且豐富了校園文化內涵,提高了學生的文明素質;最后,盡量使每個宿舍都有班干部、入黨積極分子、黨員等先進分子,發揮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讓思想覺悟高的同學去帶動思想覺悟低的同學,共同進步。
此外,還可以設置些校園人文景觀,不斷挖掘環境育人的資源,美化育人環境,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以校風促學風。由于民辦學校的資金短缺,基礎薄弱,辦學條件也相對比較簡陋,基礎設施建設也受到限制,但卻可以通過學校建筑物的獨特名字,對學生進行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要充分利用校園的每一處建筑、每一塊墻壁、每一片花草,讓每一塊墻壁都會說話,每一處環境都能育人,讓整個校園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課堂。
二、文化育人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的軟實力,素質教育只有扎根于深厚的良好的校園文化的沃土中才能開出鮮艷的花朵,保持長久的生命力。校園文化在大學整體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提升高等學校育人水平的重要環節,搞好校園文化建設,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讓優良的文化環境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大學生,是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高校一定要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用校園文化來教育學生、影響學生、感召學生。
校園文化可以通過校訓、校歌、校報等文化形式和豐富多彩、異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反映出一個學校的辦學思想和特色。尤其是文化活動,最能激發民辦學校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育人的目標,因為民辦學校的學生本身文化基礎差、底子薄、學習積極性不高、玩性大,教育起來困難重重。作為民辦學校的思政工作者、輔導員就要想辦法多舉辦活動,多讓學生“玩玩”,寓教育于活動中,在活動中滲透思想素質,進而提高民辦學校大學生的文化素質。
三、網絡育人
(一)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網站
在如今這個信息化時代,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各種信息的主要渠道,可以通過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網站,開設專題教育,對大學生進行直觀、形象、生動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開設新聞專題,組織學生收聽《新聞聯播》、《東方時空》等,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樹立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讓學生多了解和關注國內外時政要聞,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政治敏感性,而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開設黨政專題,讓學生了解黨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觀看《中國夢》,《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專題報道,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開設文化專題,推薦學生看《文化正午》、《感動中國》、《藝術人生》等節目,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和科學精神教育,深入進行素質教育,努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設立輔導員網路交流平臺
當前大學生面臨著學習成才、擇業交友、健康生活等各方面的問題,輔導員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應該擁有自己的博客和電子信箱,設立輔導員網路交流平臺。這樣,學生在課堂上不敢說的話、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在網上向輔導員反映,吐露自己的心聲,輔導員也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直接在網上與學生對話。
對話,不是輔導員的“一言堂”,而是平等對話,用心傾聽學生的心聲,切身體會學生的感受。而且對話環境要輕松愉快,不要讓學生有什么心理壓力,還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和意見,不要凌駕于學生之上,改變以往老師盛氣凌人的語言和姿勢,以平等的姿態進行對話、溝通和交流,掌握學生的心理規律,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處理好學習、生活、心理、就業、為人處世、人際交往、寢室矛盾等方面的具體問題,并提出合理的方案和建議,增強學生的抗壓、抗挫能力。
四、心理育人
(一)成立專業的心理咨詢室
雖說是民辦學校,但也要像公辦學校一樣,成立專業的心理咨詢室,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對全校大學生進行心理咨詢、教育和引導。首先,對剛入學的新生,進行一次心理普測,并建立心理檔案,對有問題的學生及時進行談心談話,并把這些問題進行分類,是屬于學習上的、思想上的還是生活上的問題,以便對癥下藥;其次,對心理問題比較嚴重的學生要進行心理疏導和調適,耐心細致地了解他的家庭情況、人際交往情況等,為他們排解心理障礙,消除心理疾患。心理疾病嚴重的還要和家長、輔導員進行溝通,到醫院進行相關治療,直至康復。最后,定期開展心理衛生講座和心理健康月等活動,提高學生的抗壓、抗挫能力,提升全校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和心理品質。
(二)讓心理健康教育走進宿舍
作為高校輔導員,在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中,與學生聯系最為緊密和頻繁,除了在教室對學生進行教育,還要充分發揮公寓育人的陣地作用,深入宿舍,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讓真正的陽光照進學生的心里。輔導員要不定期走訪學生宿舍,查看學生的生活狀態、寢室氛圍,及時了解學生的最新動態和學習、思想、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并在談心的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告訴同學們要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并不懈努力。通過與學生的談心談話,幫助他們找出并克服影響其學習進步的不利因素,解決思想上的問題,還要不斷鼓勵學生多參加院系和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豐富課余生活,提高綜合素質,充實自己的大學生活。
五、結語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教育強則國家強。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重要組成部分的民辦高校,要堅持以學生為本,把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不斷積累和總結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經驗,積極探索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徑,努力開創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王鵬飛.民辦普通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3.3
作者簡介:張影(1985—),女,安徽阜陽人,教育碩士,助教,西方語言學院輔導員,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張立志(1972—),男,安徽蚌埠人,法學碩士,講師,國際商務學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