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金虎
摘要: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的目標是完善學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立學校常態化自主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機制。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在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五個層面建立起較完整的教學診斷與改進的運行機制基礎上,構建了外部層面的學校主動教學診斷與個人層面的教師自主教學診斷相結合的課堂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運行機制。
關鍵詞:大數據;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運行機制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7)02/03C-0072-03
《教育部職成司關于做好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6〕37號)、《江蘇省教育廳關于建立職業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意見》(蘇教職〔2016〕25號)等文件要求開展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推動職業學校全面建立完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提升教學質量,促進職業教育發展。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對照《江蘇省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指標體系》和學校“十三五”發展規劃,圍繞學校專注現代服務業培養國際化人才的辦學目標,在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五個層面建立起較完整的目標體系、標準體系和質量內控體系,構建基于外部要求、自主發展、平臺支持的三部分,目標體系、標準體系、保障體系的三基礎,修正、診斷、改進、反饋四階段的教學診斷與改進的運行機制。在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運行機制基礎上,結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改革理念和基于信息化教學條件下的課前自主學習、課中交流指導、課后在線輔導的高效課堂教學新模式,構建課堂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運行機制。通過基于課堂教學診斷大數據的學校層面課堂教學診斷質量報告,把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措施反饋給教師進行個體教學診斷與改進,進而作用于課堂,再形成課堂教學診斷評價大數據,螺旋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一、基于大數據的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運行機制構建
學校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是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現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目標的重要內容之一。黨的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問題導向。“問題導向”的思想方法,就是要以解決問題為工作導向,瞄著問題去,追著問題走。學校建立課堂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機制,實際上是“問題導向”思想方法在職業學校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創新運用。
職業學校在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就是要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實施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以學習標準、教學標準、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三標準體系為基礎,針對課堂教學的課前、課中、課后三環節對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因素中的教師、學生、課程等因素,通過教學平臺上的教學空間、學習空間形成的數據,結合專家評價、督導評價、同行評價、學生評價、教學檢查等教學診斷評價,形成大數據分析,聚焦影響教學質量的突出問題,運用教學診斷與改進的運作方式,將教學診斷與改進形成的質量報告反饋給教師進行個體的教學診斷與改進,調整課堂教學中的教師、學生、課程之間的關系,螺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基于大數據的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機制運行分析
(一)確定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的目標與標準
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很多,特別是教師對學生和內容的處理,對學習任務和活動組織的處理等,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的目標就是要通過協調教師、學生、課程等各因素,提高教學目標、學習目標、課程目標的達成程度,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體來說就是要以學習標準、教學標準、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三標準體系為基礎,針對課堂教學的課前、課中、課后三環節開展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實踐,構建教學檢查評價、專家評價、督導評價、同行評價、學生評價五位一體的課堂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形成教師自主診斷與改進為主、利益相關方有效參與、系部協同改進,上級抽查整改的課堂教學質量保障機制。
(二)挖掘大數據信息,聚焦教學中的突出問題
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的前提就是要找出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要基于教學工作數據平臺,通過數字化校園平臺上教學空間、學習空間形成的教學大數據信息,結合學生學習狀態分析、學習達標率、課堂教學測評結果、督導評估監測數據分析等進行課堂教學質量大數據分析,動態分析教學質量的現狀,聚焦課堂教學中的共性問題。
(三)診斷與改進,形成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報告
針對課堂教學中的突出問題,開展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通過大數據挖掘,找出教學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分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全面分析問題產生的成因,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性建議方案,最終形成課堂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報告。
(四)反饋診斷與改進報告,幫助教師進行自主診斷與改進
根據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報告,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案反饋給各任課教師。任課教師根據診斷報告提出的課堂教學問題及對策,結合個體課堂教學現狀開展診斷與改進,形成個人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措施,并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改進措施,以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師生發展。
(五)診斷與改進結果作用于課堂,螺旋提高教學質量
在教師自我診斷與改進基礎上,繼續進行外部的目標、標準修正,繼續進行教學大數據的挖掘、課堂教學診斷、教學質量改進、處理結果反饋、教師自主診斷與改進螺旋遞進的課堂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運行機制的實踐。實現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常態化模式,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三、基于大數據的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機制運行建議
(一)把握教學診斷與改進大數據的效度,才能聚焦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問題
要實現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機制有效運行,數據的真實性、全面性、及時性就很重要。要通過教學平臺上教學空間、學習空間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收集數據,結合教學評價過程中產生的各類數據,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全面性。要對數據進行初步分析,注意數據產生的時效性。
(二)提高診斷與改進專業性,才能形成有效的教學質量分析報告
在教學診斷的過程中,要加強數據分析的專業性,深入挖掘信息數據,把控教學問題的關鍵性,找出教學過程的真問題。要組織有經驗的教師團隊,結合多方數據,診斷教學問題產生的原因,找出改進教學的有效對策和措施,形成質量報告并進行有效溝通和反饋。
(三)調動教師診斷與改進的主動性,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職業學校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機制的終級目標是建立教師自我診斷與改進機制。關鍵在于教師自主診斷與改進的內在動機,要改變教師被動應對外部壓力的狀態,調動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教師自我反思、自我實踐、自我提高課堂教學的持續提升機制。
(四)實施教學診斷與改進的制度保障,才能螺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學校層面的外部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要與教師自主教學診斷與改進有效對接,形成常態化、周期性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機制,要建立有效運行的強有力保障機制。要形成專門部門負責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計劃制訂和組織實施,形成指導教師、管理部門、學生進行多維度的診斷活動組織保障。要形成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專家委員會、督導專家、管理人員的人員保障。要形成學校診斷與改進、教師自主診斷與改進相結合,第三方機構參與的多元診斷工作機制。
責任編輯:章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