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南 王慶川
摘 要:一個人要想創業成功就必須具備基本的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我國現有的教育體系缺乏對學生創業創新精神和技能的培養,大學創業教育普及程度低。本論文將在以下三個方面對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進行分析,分別是,當前我國理工科大學創業教育的現狀、理工科大學創業教育模式分析、理工科大學創業教育模式的改進。
關鍵詞:創業教育 ;模式分析
創業是指創立新的職業、創辦新的企業。大學生創業就是改變就業觀念,利用大學生的知識,才能和技術以自籌資金、技術入股、尋求合作等方式創立新的就業崗位,為自己、社會更多的人創造就業機會,努力實現在創業過程中就業。創業教育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是一種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大學生創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史上的一種全新的理念,為傳統意義上的就業賦予了新的內涵。
1當前我國理工科大學創業教育的現狀
20世紀末期,我國有9所院校進行創業教育試點,通過這些試點高校和其他學校的積極探索,逐漸形成了素質教育模式、園區實踐模式、綜合教育模式三種創業教育模式。
由于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發展最主要的驅動力在于政府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所帶來的壓力,這種“自上而下”帶有較強的行政推動色彩的驅動力對高校創業教育理念的形成、具體的形式以及資源的支配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許多高校在樹立何種創業教育理念以及承擔什么樣的人才培養任務等問題上出現了認知偏差,對創業教育在新時期的戰略意義更是缺乏明確的認識。
2理工科大學創業教育模式分析
2.1國內現有模式分析
2.1.1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是我國第一批開展創業教育的高校之一,在2015年清華大學有發布了創新力提升證書項目。通過該項目的實施,他們又形成了新的創業教育模式。他們的具體做法有:
a.成立綜合性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為全校學生創新創意創業活動提供了一個實踐場所,搭起了一個教育平臺。
b.豐富課程內容。他們的課程設計主要分為三個模塊:第一個模塊是思維與技能模塊。第二個模塊是跨界學習,主要是基于和共建院系的合作,從謹慎和科學的角度進行進一步的課程設計,甚至進行篩選。第三個模塊是活動實踐,學校為此設了一些活動實踐,包括企業交流,實地調研,以及專門課題的工作坊,還有系列的主題演講。
c.注重實踐:該項目強調“干中學”。創業學習是個需要不斷通過實踐來驗證的過程,所以既要不斷獲取知識,同時要用于實踐,要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提供豐富的實踐交流來讓同學創新能力方面得到提升【1】
2.1.2河南工業大學
河南工業大學創業教育的模式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側重點,素質貫通課堂教學、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實習)三個課堂的滲透式創業教育”,其特點是創業教育與學生管理相結合,通過建章立制,注重營造創業教育氛圍,實施項目帶動,把創業教育貫通于課堂教學、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實習)三個環節。
a.健全政策機制,確保創業教育的有效實施
河南工業大學以“六個一”工程為平臺,系統構建了服務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的政策機制。圍繞“六個一”工程的實施,學校出臺了一系列推進大學生創業工作的政策規定:設立了大學生創業基金,建立了河南工業大學大學生創業中心,建設了河南工業大學大學生創業綜合服務平臺,組建了大學生創業指導講師團。
b.搭建實踐平臺,拓寬實踐育人渠道
學校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注重突出科學精神、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人文素養并重的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驗室全方面開放,為學生科技創新提供政策支持和經費保障。學校不斷加強與社會和用人單位的聯系,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構筑服務大學生創業的新通道。
3理工科大學創業教育模式的改進
3.1政策保障方面的改進
3.1.1推進各高校創業中心建設
在各高校設立創業中心,主要負責:為師生提供與其所研究專業相關的創業課程, 幫助所有學科領域師生了解創業;負責在校內外開展各項創業項目, 包括校內商業計劃大賽、學生俱樂部、創業實習、技術轉化、遠程學習、創辦刊物、研討會、客座講座、校際商業大賽;密切聯系校園孵化器、創業科學園及研究園, 為學生提供創業孵化空間、咨詢服務、資金援助及各種技術支持等。
3.1.2設置創業方面的學位及教師職稱
為了滿足學生和教師專業化學習創業的積極性,完善創業教育的體系,提升創業教育的質量,國家應設置創業學方面的學位及教師職稱。
3.2教育形式方面的改進
1.因校制宜,整體規劃創業教育課程。學校根據自身實際(人才培養目標、師資水平、所處區域、學科特色、專業設置等條件)積極探究并整體規劃大學創業教育課程。
2.因學制宜,明確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與主要內容。在不同的教育階段制定不同的創業課程及其內容,應建立健全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實施循序漸進式的立體分層次創業教育的課程目標。
3.因材施教,實施大學創業教育課程動態教學模式。基于創業教育內容、學習主體、教學環節的特殊性而制定實施課程動態教學模式。
4.因地制宜,構建創業教育師資多元主體合作體系。高校應主動走出校門集聚外界創業教育資源,如建立產、學、官、研共同參與的師資庫,師資來源既有高校專業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也有外界管理培訓師,政府機構工作人員,金融機構人員以及企業家、成功校友、職場人士等組建成多元教師主體,為學生開展專形式多樣創業教育活動、教授內容豐富、直觀立體的創業知識。【2】
參考文獻:
[1]王郁.清華大學:創業教育 大有可為[J].中國科技財富, 2015(2).
[2]李麗芳.從中美比較看大學創業教育課程的建設與發展[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