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艷芳 檀素麗
摘 要:隨著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設和發展要求,建筑施工技術作為土建類專業的核心課程更加強調實踐性和應用性。但是建筑施工技術課程一直受實踐安全隱患多、知識難于理解、教學資源不足以及學生對移動設備的依賴等難題影響,課堂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我校以此課程開展了翻轉課堂+移動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踐探索并取得了較好的反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及工程應用能力都有較大的提高。
關鍵詞:翻轉課堂;移動教學;建筑施工技術;應用
1.前言
2015年11月16日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要求有條件、有意愿的試點高校率先探索應用型發展模式。我校以工程管理專業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為試點,探索翻轉課堂+移動教學模式的應用和創新,期望借此豐富教學形式和手段,提高教學效果,引導學生擺脫“低頭族”現象,進行主動學習和個性化學習。
2.翻轉課堂及移動教學模式的新理念
2.1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也稱“反轉”課堂或“顛倒”課堂,通過對課上知識傳授和課下知識內化過程的顛倒安排,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師生角色,并重新規劃課堂時間的使用,解決了理論實際一體教學中課堂內理論教學時間缺乏的問題,切實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實現了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革新。作為民辦大學教師,更要敢闖敢試敢于探索,翻轉課堂可以充分利用教師自己的和全國、甚至全球的優質教學資源,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和個性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2.2移動教學
移動教學是指在移動的學習場所或利用移動學習工具所實施的教育,是依托目前比較成熟的無線移動網絡、互聯網及多媒體技術,學生和教師使用移動設備(如智能手機等),通過移動教學平臺實現的交互式教學活動。借用移動教學方式,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擺脫“低頭族”,轉移到專業學習中,增強了學生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是土建類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內容涉及土方工程、基礎工程、砌體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防水工程及裝飾裝修工程等。概念多、規范多、定性要求多,同時我校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基礎薄、文理兼有,加之實踐條件的限制,存在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問題,教學效果不太理想。通過近幾年的課程教學,針對學生的特點,將翻轉課堂結合移動教學模式應用于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教學,兩者有機結合強化教學效果。
3.翻轉課堂+移動教學模式的教學實踐研究
根據前述的教學新理念,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角,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體,讓其在學習過程中成為主角,而教師是貫穿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引導者。在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將翻轉課堂和移動設備結合起來,對教學過程進行了整體設計。
3.1課前知識獲取模塊
明確教學目標是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的前提,教師根據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資源。課外自主學習階段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利用虛擬仿真軟件、微課視頻、移動設備等進行各分部工程施工過程的網絡互動交流中逐步了解建筑工程施工規范,在課外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施工技術的樂趣。為保證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有效開展,教師需要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學生自學的教學資源庫,它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提供書面學習資料,如施工圖紙和相關技術規范等。二是采用廣聯達仿真軟件或者施工現場活動情況制作教學視頻,其內容涵蓋土方工程、基礎、主體、防水及裝飾裝修工程的構造要求及施工方法。三是在現有條件下建設移動學習平臺,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和交流,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移動交互平臺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指導和管理。目前我們主要利用手機安裝微信、QQ等交流軟件以及MOOC等網絡資源,實現課程全過程的資料準備和交流。比如混凝土工程,教師將混凝土的配料、攪拌、運輸、澆筑振搗及養護等的相關視頻提前發給學生,學生課下對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術做準備,收集圖片、相關視頻等圖文資料,梳理出本次內容的知識點。
3.2 課中知識內化模塊
(1)確定問題和設計情景:在課前完成了一系列活動后,就進入了課內活動設計模塊,其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實現知識內化。具體操作時,教師應根據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和自我檢測過程中提出的疑問,確定一些有研究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各抒己見,教師進行個性化分類指導。同時,教師應充分利用情境等要素來設計課堂學習,模擬真實的工作場景等,鼓勵學生協作學習,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有身臨施工現場的感覺。比如混凝土工程知識的學習中,學生可以利用手機掃描教師提供的二維碼,學習混凝土的原材料、運輸機械、投料順序、振搗設備等內容,可重復觀看,避免了課件翻過去不留印象的問題。
(2)協作學習:在翻轉課堂的交互性活動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與理解程度指導其選擇相應的探究題目,對學生進行分組,再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進行組內協作分工。在實踐中,為便于交流,我們以宿舍為單位(一般為6人)進行分組。小組協作學習,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之間的溝通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比如混凝土工程,學生在課前梳理出知識點后,教師可以有側重的講解學生反饋問題的知識點,進行調整和完善。通過課上的混凝土工程的驗收實踐鍛煉,提高學生對混凝土常見的質量問題及方法的總結以及驗收規范的應用能力。
3.3 課后知識總結模塊
當師生共同梳理完該堂的知識脈絡之后,學生可以通過課下作業環節進一步加強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問題的解決能力。
4.結語
在現代移動設備支持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促進了課程教學改革不斷地向縱深方向發展,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顛覆式創新。翻轉課堂+移動教學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方面確實提供了很好的途徑和方法。但我們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這種模式的實施對教師是一個極大的考驗,不僅要求教師制作教學視頻,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改變觀念。因此翻轉課堂+移動教學模式的展開和推廣需要大家不斷地努力。
參考文獻:
[1] 楊雪梅,陳雷. 翻轉課堂在建筑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商情. 2017(7).
[2] 任國亮,程和平.翻轉課堂理念下的項目化教學實踐研究——以建筑施工技術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4):115-116.
[3] 毛文波,李濤.新時期“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工程技術:全文版, 2016,(5):6.
作者簡介:
姚艷芳(1982.07—),女,河北省保定市人,保定市蓮池區河北科技學院,碩士,講師/工程師。
課題:2017年河北科技學院教改項目“翻轉課堂+移動教學模式在建筑施工技術課程中的應用”,編號JGZ-1708;2017年河北省教育廳教改項目“翻轉課堂+移動教學模式在建筑施工技術課程中的應用”,編號:2017GJJG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