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芬
摘 要:內部審計主要作用是提高各個階級組織的價值,同時還可以提升該組織的運營系統,是一種從獨立和客觀的角度出發,從而對事物進行的一種咨詢活動。所以一個企業對質量的控制效果在企業內部占有關鍵的作用,很多企業為實現自己的經濟目標也會加大自己企業對質量控制的管理力度、進一步規范制度等。下面讓我們一起就質量控制措施在企業內部審計中的應用問題來進一步地探討。
關鍵詞:質量控制;企業管理;內部審計
一、什么是內部審計質量管理
內部審計質量管理的工作是對一個審計項目的發展、執行、項目結果報告以及考核等進行指導、監督等程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就要求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首先要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一定的自律性,對自己做的事負責,有擔當,還要對自己的進行準確的評估。企業內部對于審計質量的管理總共可以分為三級,它們分別是:(1)一個集團公司的審計部門及員工的任務是負責該公司內所有的審計項目。(2)該集團下所屬的子公司的審計部門及員工的任務是負責該子公司的所有審計項目。(3)以此類推,所有審計項目中對某一專項負責的部門和員工的任務是負責該專項的所有審計項目,其中的審計助理的任務是負責審計項目中對項目進行一系列的明細分工。
我們的企業內部審計對于質量的控制需要實行更加有效措施,并且還需要保證能夠滿足其集團或公司對內部審計的管理需求,能夠有足夠且可行的方案來應對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與現象。下面我就此問題提出一些建議來討論我們具體應該怎么做,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首先,審計部門或員工對審計項目應進行多次地考核,只有一遍一遍的認真考核、篩選,才能推選出更優秀的方案,從而發揮出更好的效果;其次,當審計員工在進行對一個項目的審計時,應該有一定的規則,應有一定的科學且可執行的方法而不是毫無章法的選擇一通。只有我們做一名有原則的工作人員,在工作時、處理事情時才會有原則、有底線。同時,還應考慮到該項目的可實施性,以及該項目的科學性、嚴謹性等各方面的因素;然后,還需要我們的審計員工在進行項目審計時應遵循合理的審計程序,并注意該審計項目是否合格,審計證據是否充分、可靠且科學,審計人員還應當有足夠的自制力、自律能力來抵制外來力量或因素的控制,如若發現身邊有員工出現不正當的現象,應及時向上級或相關部門匯報情況,作為一名項目審計人員不能容許這種錯誤現象的存在,同時也應以身作則,只有這樣才有資格管理或向別人提出一些建議和評價。在做項目審計時還可以適當的參考一些與管理相關的軟件,有了軟件的輔助作用我相信企業內部的審計工作一定會更加完善與成功。對于這些軟件的操作問題,企業還可以組織選擇一批專業員工進行定期的培訓工作,這樣一來,就會大大提高我國企業內部項目審計的質量;最后,審計人員還需考慮到項目審計模型對審計項目各個指標的影響,我們常用的模型為平衡計分卡模型。
二、企業內部審計中質量控制的措施
企業之所以會進行審計質量的控制,就是為了增強審計的規章制度,使我們的質量審計系統更加的完善和健全,并使每一項制度都能夠得到完美地落實。審計質量控制制度的系統主要由審計考察、審計考核和審計評估這三個部分組成,它還是以審計質量為核心的一種制度體系。一個公司或集團的審計制度都是根據國家或地方政府頒布的準則或法律來譜寫的,其執行則是參照國內或國外的規章制度來修訂和完善的,例如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國內部審計準則》和《國際內部審計實務標準》等等。積極完善企業內部的審計質量控制程序與流程,盡力提高企業內部的質量審計工作的工作質量是我們所有集團或公司員工的共同期望。
審計項目的質量控制就是把這些準則、標準和制度什么的運用到審計的計劃、項目實施、底稿、意見交換、報告、復核和追蹤等各個程序中去。具體的運用方法如下:
(1) 審計計劃的規劃
每一年度將要結束時,集團或公司都會對下一年度的審計進行新的工作規劃,并需要將新的規劃報告給集團的董事長,由董事長親自審批,只有審批通過后才能實施該計劃;同樣地,每一個月要結束時,也會制定下個月的月計劃,月計劃上交給審計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經過審計員工同意后才可實行,部門還需將每月的計劃實施情況進行詳致地記錄與整理后分季度后向審計部門主任進行相關的匯報。
(2)審計項目的實施
審計部門會根據每月、季度和年的計劃實施情況對項目實施進行管理,具體管理方法如下:每一個審計項目都需要通過審計部主任的同意才能夠得以執行,審計部門按照項目計劃中安排的程序或者說流程進行執行,并選擇與確定該項目的內部成員;其后,還需要向審計部門上交相關的審計通知書,再等待審計部主任們和集團里相關領導們的批準;項目的準備工作需要項目經理制作科學可行的方案,然后再通過召開一些會議來確定下來每一個員工的工作職責并為他們進行明確地分工,并明確審計項目的具體目標、大致內容和概括的范圍等;審計的實施階段的前期,審計部門需將審計通知上分發給被審計的單位,待一切達成一致后即可進行審計的實施,審計結束后需要征求大家的意見,并由被審計部門向有關部門或領導提交征求意見稿等等;帶前面的階段都通過后,就會進入最后階段——審計的終結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審核項目會經過三次審核,即三審復核,通過后就可以進行審計的最后一步——提交審計報告,向集團分管的領導提交審計報告,審計結束后,審計項目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召開會議對審計結果進行確認,并將其中的不足與需要改進的建議記錄下來。
(3)上交審計報告
在審計實施階段結束后,審計經理需要將審計結果如實地記錄下來,且需要對自己寫的每一字都有理有據,并整理成審計報告。審計報告的內容需要包括審計的目標、范圍、問題和結果等。一般情況下,集團或公司會要求審計報告的初稿在審計項目結束后的兩個星期內上交給上級。
(4)審計項目的再次審核
當審計項目結束后,經理需要將與該審計項目有關的所有事宜以及上面所整理的大部分資料在進行匯總,然后交給部門的相關負責人,部門負責人對這些文件和資料進行再次的審核,并且審核時應當注意:該審計項目的審計目標有沒有達到;審計項目的質量是否和計劃的一樣達到了原定的要求;審計問題是不是有充分的證據來證明它是真實可靠的,而不是胡編亂造的;最后,最重要的是需要檢驗該審計項目報告是不是滿足真實、客觀這兩個條件。同樣地,這項任務也是要求項目負責人在接收到這份審計報告后的兩個星期內完成。
一個審計項目的查核總共需要三次:第一次是該審計的項目經理對需要上繳的材料一張一張的進行檢查,以致能夠及時察覺出材料的問題并加以改正。為了能夠更加準確無誤地發現問題的所在,項目經理一般會親自出差,一點一點的檢查。第二次考核,是項目審計部門經理對資料和文件的確認,部門經理主要做的就是對一些主要的、重要的文件和資料進行再次地檢查,以確保上交到部門主任手里的資料不再出錯。最后一次考核,是由項目審計部門主任執行的,部門主任對重大事件地再次復核,同時也是對前兩項任務的監督。當自己拿不準時,可通過召開會議與審計小組進一步地交流討論,但不能忘記的是還需要將此會議過程一并記入到復核工作的底稿中。
三、內部審計質量評估的開展效果
企業內部審計部門會通過對該企業的審計人員進行全方位的評估來保證企業的項目審計能夠比較順利地進行。審計評估的流程是通過項目經理運用交叉打分制對企業的審計員工的每一步操作情況進行打分,同時,審計員工還需對項目經理和其他審計員工(不包括自己)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打分。企業通過對審計工作員工的打分評估,可以使每一位工作人員都投入到工作中去,并認真工作,從而逐漸地提高了集團或公司內各個階級的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對審計質量的檢查是通過建立專門的“跟進”小組,通過“跟進”小組對審計項目的執行過程中的一步一步跟進監督來實現的,“跟進”小組都是由該項目審計部的相關負責人和其它成員共同組成的。在對審計項目進行監督時,“跟進”小組就會對每一個階段進行評估,這樣所有的考察工作就相互銜接起來了,從而就很自然地形成了一個相互制約又相互依賴的考核體系。在進行評分時,需要遵循同時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決不能出現包庇,甚至是受賄的現象。并且企業一般每年會特地舉行會議來對每年度內評價較高的審計項目進行一定的激勵,對評分低的小組進行鞭策,對每個有創新想法的員工都給予鼓勵。其具體做法是:在每月末、季末、年末舉行一項會議,要求每個部門都拿出自己部門的審計項目,并相互傳閱后,可以向別的部門提出建議,也可以從別人的審計項目策劃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相互借鑒、相互吸取經驗,才能使我們的項目更加的完善。然后,對這些項目進行點評,評比并排出名次,從而可以對較高名次的小組給予表揚和獎勵,對較低名次的小組給予鼓勵,但也少不了一些相應的處罰。還可將這些點評的結果與員工們的升職、加薪掛鉤。
四、內部審計價值相關的問題與政策
關于內部審計價值的問題主要有:雖然也有工作計劃,但與集團或公司的經營風險貌似并沒有多大的聯系;有一些新上任或者是剛升職為項目經理的工作人員在復審中對審計重點的把握并不是很足,仍需繼續努力;在三級復核過程中,在對比如項目評估等類似的質量控制手續時,出現效率低的現象,其主要原因是那些項目經理有的能力很高,而有的卻真的只是一般般的水平;還有就是參與項目審計的工作人員,并不是對所有要走的程序都清楚明白,他們并不怎么熟悉審計流程,又怎么能更好地繼續工作呢!專業程度不夠也會導致在項目審計過程中出現滯后的現象;對于審計處罰,很多企業都是通過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罰款的方式,一般都是公司內部解決,所以使審計問題的警惕作用也只是存在于一個公司的內部而已,并沒有達到真正的警示效果等。
基于上面的問題,分別有以下解決方案:每月計劃都應在對一些關鍵數據進行檢查,并對出錯的數據進行嚴謹地分析,確定一些專業項目的審計規劃,并對每一個公司的操作情況進行監督與審計,這樣一來,就增大了發現阻礙公司的經營和潛在危險的概率;一般來說,項目經理會每月至少進行一次的出差審計,可以通過增加審計的次數來幫助新上任或是升職的項目經理們增加這方面的經驗,同時還可以通過整理相關的培訓資料來提高審計項目經理對一些問題的分析能力;三級復核的相對滯后問題,可以通過進一步地加固企業的項目審計程序,需要對每一流程都形成有證據可以證明其真實情況的審計技術支持;對于項目審計人員的專業性的培養,可以每月舉行一次“書面”會議,使各個部門之間僅通過書面交流就可以學得一些新的知識并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缺點,同時,對新員工進行有規劃的專業培訓也可以增加員工們的專業素養;對于審計懲罰,企業應當重新整理、規范處罰標準,不僅要進行通報,還應以問題案例的形式對對口部門進行通報。
結束語:企業之所以會進行內部審計工作,就是想通過這一過程來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增加企業價值,并提高組織的運營體系。綜上所述,企業內部審計的質量控制的終極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審計系統的規范化,所以審計目的的實現也就表明了這個企業對企業價值所做出的改善工作的成功。
參考文獻:
[1]陳斌菲. JGJ公司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系統研究[D].湘潭大學,2016.
[2]閆書慧. XX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4.
[3]周登卓.質量控制管理在企業內部審計中的應用[J].交通財會,2013(08):53-61.
[4]柯金秀. 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