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碧峰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加之互聯網和手機智能化的普遍運用,且人們日益更新的消費觀念使得現在的網上借貸愈演愈烈。而網上借貸的多數受害者為年輕人,當中以在校大學生和剛畢業的大學生最為突出。而校園網貸的危害大家也都是有目共睹的,不光加重了家庭經濟壓力,而且給借貸學生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導致學生產生抑郁、精神分裂甚至自殺,并給社會帶來了眾多的安全隱患和社會動蕩的因素。問題的出現從根本上分析原因有很多,我們應及時采取相關措施,做好相應對策,防止校園網貸繼續毒害下去。
關鍵詞:大學生;網貸;危害;對策
近幾年,校園網貸隨著經濟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線上線下借貸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大學生身邊的各個角落。很多網貸平臺為了吸引借貸者,在手機、電視、網絡發布廣告,更有甚者通過學生兼職在校園內四處張貼和分發廣告。很多借貸平臺通過為大學生提供分期消費貸款和小額現金借貸服務,承諾“0擔保,0抵押,到賬快,申請簡單”,很多只需要簡單的身份證和學生證照片并留下同學和老師的聯系方式就能借貸。而有的平臺甚至推出“裸條”服務,只需學生拿著身份證拍攝裸照就可以輕松借到現金。而簡單的背后往往是隱藏著許多的陷阱,隨之而來的社會危害也是會必然出現的。
一、大學生校園網貸危害情況分析
(一)引導學生養成不良的消費觀,誘導學生形成錯誤的金錢觀。
很多的大學生網貸都是從簡單的分期商城上開始的,眾多的分期平臺最先推出的商品分期,商家抓住學生攀比心理和對高檔品奢侈品的渴望,在平臺上推出大量的高端商品。而很多普通家庭一般不會給孩子購買相關的高檔商品,更多的購買的只是比較經濟實惠的普通可替代品。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想通過自己的能力來購買高檔商品,想著以自己每月的生活費和兼職掙錢來償還分期金額。但往往很多人在這條路上迷失自我越走越遠,他們不光商品分期,還開始涉及現金借貸,用于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消費開支。由于借貸平臺的易操作性,讓學生覺得錢來的十分容易,開始各種超出自己償還能力的提前消費,逐漸造成對金錢沒有概念,形成錯誤的金錢觀。
(二)給家庭帶來重大的經濟壓力,給學校增添了管理難度
大學生校園網貸實則為高額利息的借貸,國家法定的借貸雙方借款利息年利率不得超過24%,超過視為高利貸,而往往國家規定了年利率后就沒有規定相關的季度利率,月利率,日利率等。所以很多的網貸機構抓住這一漏洞機會,將逾期的利息定的很高,以季度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來計算。這種借貸模式是新形式的“高利貸”,借貸會以“利滾利”的方式越滾越多,出現很多學生只借了幾千塊錢,最終得還兩三萬甚至十幾萬,給一般的家庭造成了重大的經濟還款壓力。同時還給學校帶來一定管理上的難度,學生會因為欠款太多而無心學習,甚至會出現到處學生間借款或者偷盜還款等治安案件,也有因不堪催債電話的騷擾離校出走和自殘自殺事件。
(三)各種催債方式給學生身心上造成重大傷害
大學生校園網貸通常都是通過線上平臺進行,當學生一旦逾期,網貸公司就會通過打電話方式告訴借貸學生,一旦不還錢就要報告給銀行等相關征信部門,讓其以后銀行貸款、乘車出行、出國旅游都受到限制,給學生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同時各借貸公司會以欠債為由,將學生訴訟至法院,逼迫還錢。大多數的借貸公司會以脅迫、恐嚇等方式嚇唬借貸學生要求其立刻連本帶利全部還清,否則將其借貸之事告知家長、學校、親朋好友,稱要令其身敗名裂。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受到眾多壓迫后無心學習,整日苦惱于如何收拾殘局時,郁郁寡歡、無精打采,最終致使得自己患上抑郁癥、被害妄想癥、精神分裂癥,嚴重的會傷害他人和自我傷害直到不堪心靈上的壓力自殺身亡。
(四)誘發社會不穩定因素,學生為還債存在擾亂社會治安現象
大多數的借貸大學生最終會因為自身還不起欠款,外出兼職打工還債,但往往兼職打工所賺工資還沒有利滾利的速度來的快。而有些借貸者或許會因為想著來錢更快,去做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有的會去借貸平臺上繼續借錢參與賭博,想著能一夜致富還清欠款,但后果往往可想而知。有的借貸者為了還債盯上他人財物,以侵占他人財務為目的擾亂社會治安。還有甚者為不用還錢“以肉償貸”,出賣身體賺取錢財或是抵消欠款,這大多出現在“裸條”中的女性借貸者。這些都是擾亂社會治安的現象,誘發不穩定因素。
二、解決大學生校園網貸的對策
(一)高校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大學生校園網貸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歸結到學生自身上,一個正確的消費觀是最重要的。切實做好相關的理性消費的觀念教育,不做不必要的提前消費,消費盡可能的在自己所能承受的能力范圍之內。不做無謂的攀比,不做投機取巧的事,不以物質消費來衡量一個人的存在價值和意義。
(二)相關金融職能部門加強網絡借貸平臺市場監管
網絡借貸平臺的肆意蔓延和后續眾多問題的出現,其實相關國家政府部門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這個問題中,并不是一兩個部門可以完成的,需要眾多金融監管、市場監督、公安機關等多個部門聯合督辦,避免惡性事件的再次發生,做好相關的網絡監管與責任人登記,監督借貸平臺完善相關合法審批手續和借貸條約。完善相關民間借貸法律條款杜絕借貸金融機構有機可乘。
(三)建立家庭、學校、社會聯動機制,從根本上杜絕學生網貸
家庭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給予學生充分的關心與關愛。學校要做好思想政治和生活方面教育引導工作,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異動。社會上要做好監督工作,發散拒絕網貸的社會輿情及國家相關借貸法律法規,傳播正確的消費觀和金錢觀。
校園網貸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社會、家庭、學生,我們有義務更有責任去將社會風氣凈化,杜絕非法校園貸繼續將“黑手”伸進校園,做好學生的守護者,做好社會的凈化器。
參考文獻:
[1]吳昀霖.高校大學生校園貸的危害及解決對策探討.
[2]陳培各.淺析校園網貸存在的危險與對策.
[3]林燕霞.關于校園貸亂象的背景分析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