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妍
摘 要:針對實踐性非常強的高校設計專業來說,教學方法永遠是教學中永無休止的探討話題。近年來中外學者也紛紛關注了大數據時代下的高校教學方法,試圖開辟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在當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理念下的教學方法應打破傳統教學方法的禁錮,深入實踐去體驗,在體驗中總結知識,再將其知識運用到實踐。形成理論與實踐的循環結合。
關鍵詞:教學方法;實踐;高校
目前,很多高校都開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就其教學基本內容來說,環境藝術設計大部分的課程都屬于實踐類極強的課程范疇,比如居住空間設計、商業空間設計、廣場設計等等。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為了仿效日本,而將院系名稱由“室內設計”改成“環境藝術設計”以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方法也在不斷的改進,在教學上出現了很多新的理論和新的方法。作為一個培養實踐型應用型人才的學科來說,高校中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當然要體現出他的教學優勢,要富有時代感。所以,在每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既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一味的講新不顧舊。必須要將這兩方面有機的結合起來,并運用到教學過程中,相互穿插,相互滲透,既要讓學生“知道”,又要讓學生“行動起來”,才可以達到“行”“知”有效的教學效果。
一、由“知”到“行”的教學方法感悟
古人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北叵戎兄?,這其實也告訴我們在授課過程中,雖然不能照本宣科,但是我們怎樣把基本知識講出來,學生怎樣將基本知識領悟,這是一個關鍵問題。目前,很多院校在講課中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這是對教學的支持,對專業的重視。近年來的微課、慕課的介入,也讓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堂變得豐富多彩,但是不代表我們找到了新的教學方法,我們可以將教授知識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可以利用疑問式教學方法、社會參與教學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先去搜集相關的資料。接下來我們需要做的是利用多媒體教學、利用新技術將搜集的資料講解出來,但是此時的講解員不是老師而是學生,讓學生不是走馬觀花的觀賞,而是通過自己的講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目前,很多院校在配備多媒體教學的同時,增加了工作室的教學活動,這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來說是最直觀的教學方法,但是并不是簡單地軟件操作室,或是手繪工作室這么簡單,我們應該讓學生知道工作室的作用,讓學生接觸到實際的項目,并迅速的行動起來。我們把它稱為是工作室,還不如叫公司實訓室更為恰當。如何利用工作室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行動起來,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二、“行”“知”有效的教學實施策略
1、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
雖然在教學中我們一直提倡實踐教學,但是我們也不能丟棄傳統的教學方法,應該取其精華而去其糟粕,我們需要將知識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利用現代的教學手段講授出來,讓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解的內容更加的廣泛,這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來說也是百利而無一害的。針對現在性格活躍、有主見的90后學生來說,他們更喜歡接受有震撼力的圖片,有說服力的項目,一旦觸動了學生們,他們就會非常的熱衷。設計本身就是要不斷的更新,第一時間抓住流行的元素,所以要求教師的設計信息也要不斷的更新,充分融入到設計中,將第一手的資料展示給學生。作為環境藝術設計界的一員,我們是必須要了解設計,了解設計師,貝聿銘的蘇州博物館、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我們要知道中國室內設計第一人的高文安等等。通過多媒體的講授,作為教師的我們可以一一講給學生,讓他們先“知”。藝術的熏陶是必要的,有了“知”再去“行”就容易的多了。
2、校內實訓基地的利用
為了強化學生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的培養與訓練,實現項目化課程的開展,很多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都紛紛開設了校內實訓基地。
作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最主要的校內實訓基地,首要滿足特色專業發展要求,要先以學校和公司結合為依托,以項目課程來劃分實訓教學內容,建成融項目課程教學、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為一體的專業化、職能化、現代化的實訓基地,滿足以環境藝術設計為重點的特色專業發展需要,為企業提供培訓與技術服務。
在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同時,也要開展實踐師資隊伍建設,將專業教師和實訓教師送到設計公司接受企業培訓。專業教師在為企業提供服務的同時也將企業的運作機制融入專業教學中,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根據特色專業核心教學項目設立相應的具有真實性、互動性、綜合性的實訓室,每個實訓場地應接入Internet網,設立多媒體講課區,開發與行業先進技術密切相關的實訓項目,結合校外實訓基地,形成具有高標準、高規格的國內領先的實訓基地。
3、校外實訓公司的實踐
2009年開始,我校與校外的20家裝飾裝修有限公司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的合作。學校的想法很簡單,是想讓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增強責任感和事業心;使學生學以致用;使學校及時了解社會動態,為改進教學計劃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在實習過程中,學生們學到了很多與本專業有關的實踐知識。這樣也為學生對以后的學習具有明顯的指導意義;對學校以后的教學計劃具有明顯的參考價值。校外實訓公司的建立使我們感受到了以下幾點:
(1)變集中型實習為分散型實習,在安排學生到企業實訓時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企業無法提供足夠的崗位,所以必須改變過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一個班或幾個班學生集中到一個企業實習的方式,因為企業無法提供足夠崗位,讓學生頂崗工作,應采用小規模分散型到企業實習的辦法,以保證學生能頂崗工作。我們采用學校聯系和發動學生自己聯系合作企業的辦法,以保證產學合作教育有足夠的崗位供學生頂崗工作。但是采取小規模分散型實習的方式,又會使學校管理、教師指導、考核帶來困難。目前的辦法是對每個學生提出明確的教學要求,主要靠企業管理和指導,學校做必要的檢查、指導,實訓結束時學生要提交經過企業考核的實訓報告。對分散型實習如何保證教學要求,還需繼續試點探索和總結經驗。
(2)產學雙方互惠關系是搞好實踐教學的基礎。這種互惠關系包括企業的人才需求,通過頂崗工作獲得廉價勞動力的需求,學校獲得企業提供校外實訓基地、共同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的需求,學生通過工讀結合,頂崗工作,培養提高自己(上接第1頁)的全面素質和技術技能,從而提高在人才市場的競爭力、畢業后找到滿意職業的,就業需求。將企業、學校、學生這三個要素的需求,通過合作教育融匯在一起,使三方都能受惠,便可把三者積極性發揮出來。
(3)通過課外實踐活動豐富了校園生活,提高學生對環境藝術設計知識的學習熱情,切實使大家感受到實踐教學環節對學習的輔助作用。校外實訓公司的建立也為我們下一步全方位的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打好堅實的基礎。
無論是校內工作室,還是校外實訓公司,我們都應該充分的利用我們的各種資源,讓教學中的每個環節都與之相聯系。讓這些環境為我們所用,為我們服務,變被動為主動。使得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夠充分的發揮。
總之,新形勢下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要從教學實際出發,要充分研究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要定期進行教學反思與研究。針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方法有很多種,只要能夠激發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提高學生的創新的設計能力,我們都認為是好的教學方法。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方法不論采用哪一種,我認為都應該遵循實踐—理論(總結)—再實踐的順序進行,這樣會更加行之有效的提高專業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蔣傅容,黃漢隆.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方法應用探討[J].河南科技.2013(09).
[2]王曉高.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實驗研究[J].《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一卷).2017(11).
[3]張妍.整體性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06).
[4]吳煒,崔剛.過程體裁教學法在英語文獻綜述寫作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