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世琰
摘 要: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當前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比如課程體系不完善,學生興趣和求知欲望不足等。然后結合實際,研究了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相關對策,希望能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策略;問題
小學科學課是一門對小學生進行科學啟蒙的自然學科。科學實驗是這門學科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需要將實驗作為基礎的學科,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與動腦能力,還能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從當前的教學情況看,實驗教學方式已經發生了一些轉變,傳統的教學策略難以適應新課改要求。所以,我結合實際情況出相應的對策。
一、當前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課程體系及內容不夠完善
在很多小學校中,科學實驗體系與教材內容還存在不夠完善的情況,科學教師在開展此類課程教學時,不能根據最新的課程指標來進行,因此也難以滿足新課改背景下的科學實驗教學需求。與此同時,若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課程體系,則教學內容及目標也會出現不夠明確的問題,直接導致教學質量遭受影響。現階段,還有很多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實施科學實驗教學,在既有的實驗內容中進行材料、方法與操作的講解。
(二)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
目前,教師在進行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時候,很少開展系統性的規劃,也并未針對實驗課程的有關內容進行詳細安排。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很難得到培養,容易失去對科學實驗的熱情。通常來說,小學生在剛開始參與科學實驗時都會滿懷興趣與好奇心,但如果教師沒有加以正確引導,學生就會弄不懂自己該做什么,以及應當怎么做。所以,一旦教師的教學缺乏了方向性和目的性,學生的興趣也會隨之大打折扣,甚至于引發迷茫、煩躁、畏難等心理,使得科學實驗教學也無法正常開展下去。
(三)沒有注重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現階段,部分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忽略了學生求知欲的激發,其選擇的實驗教學內容科學性不足,或是太過深奧與復雜,超出了小學生的理解范圍。學生感到實驗內容非常困難,難免會產生畏難情緒,無法獲得理想的學習成果。或是有的教師選用了太過簡單的實驗內容,而有些實驗相關的知識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已經了解,于是提不起學習的勁頭。還有的教師教學方式較為閉塞,容易讓學生形成定式思維,因此學生的求知欲不能在科學實驗中得到滿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成效。
二、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對策研究
(一)建立起相對完善的課程體系
教師在開展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時,應當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針對課程體系及其內容作出進一步優化和完善,以此建立起統一的教學體系。要深入探究關于科學實驗的各個知識點,對其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都進行仔細分析與把握,弄清不同知識點的分布情況。另外,還需制定出有效的教學計劃,做到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把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真正落到實處。比如,蘇教版三年下冊《氣溫有多高》中對溫度計的使用,教師就可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開展溫度計設計實驗。在課堂上,教師把溫度計的種類、運用方法、讀數技巧等作為知識目標。設計出攝氏溫度計的具體實驗,讓學生分組進行。在此過程中,教師可先安排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和同學之間互相討論。然后教師再親自示范溫度計的正確操作方法,引導學生完成實驗任務。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質量等都有著密切聯系。在開展科學實驗教學的同時,教師要將培養學生的興趣作為主要出發點,采用多種不同的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以此才能確保學生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的工作,并高效、優質地達成教學目標。教師要改善傳統的教學方法,開展自主探究式教學,對學生予以不斷的鼓勵和引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思索和總結,加強科學實驗成效。在教學結束后,教師還應讓學生匯報實驗與交流的成果,指出其中的不足之處,并鼓勵學生改善和創新。比如,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神奇的機械》中認識動滑輪與定滑輪的功能,教師先提出問題:“這兩種滑輪分別是怎樣運用的?其各自的功能又是什么?應當在怎樣的環境下使用?”然后讓學生圍繞這3個問題搜集資料,展開探討,并合作完成實驗。在探索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創新,通過親自動手操作而整正了解這兩種滑輪的運用,并能對實際生活中常見的實例做出相應的解釋,這樣不僅激發出學生的實驗興趣,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
(三)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科學探究是一門非常需要求知欲的學科,只有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并利用科學實驗解答自己內心的疑問。當前由于受到環境、條件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導致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趣味性不足,且實驗內容不夠豐富,難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所以,教師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逐步優化實驗教學內容。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現實的實驗情境,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全身心投入到實驗中。教師要盡量挑選一些簡單易懂的實驗,而不能讓實驗內容太過深奧與枯燥。要讓學生充分理解實驗原理,這樣才能激發其動力。比如,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在學習“行星和太陽間的距離與行星公轉周期的關系”時,教師就可展示出3個顏色大小不同的球,分別代表太陽、地球與行星,再以此為基礎探討三者之間的位置關系。在此實驗過程中,學生就能更加直觀地看到太陽、地球和行星的方位,并能主動探索相關知識。
由上可知,當前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仍存在一部分問題亟待解決。對此,小學教師應當建立起相對完善的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全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以此實現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戴志文.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的問題與策略反思[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08):235.
[2]曹愛軍.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04):140.
[3]王超.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5):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