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光霞
摘 要:知識來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實際生活實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真正實現新時代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際,從中探尋學生興趣因子,科學合理的對教學進行設計,使得數學教學緊密的和實際生活進行結合,真實展現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擴大學生們的知識面,充分認識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數學教育的內涵,使學生下定決心學好數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嚴謹的、理性的學科,作為“鍛煉思維的體操”,其已經成為其他各科學的基礎,影響遍及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以體現數學學科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為基本教學理念的小學數學,怎樣使得小學數學與生活實際聯系的更加緊密,體現數學教學的重要性,讓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數學的樂趣,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重要問題。
一、基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對數學問題進行引出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雖然沒有大人的經驗豐富,但對生活也有一定的認識。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以此為基礎,將其生活經驗很好的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在此前提下探尋于生活的契合點,尋找生活中的實際數學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如開展“圓”認識的過程中,筆者首先列舉自己生活中碰到的圓形事物,此時學生便侃侃而談,列舉出許多圓形的事物,如圓形的車輪等,在此情況下,問學生,為何將其設計成圓形呢?學生此時的探索欲望被有效地激發出了,依照自己的知識水平,對此問題展開探究。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之后,再將“圓的認識”這一教學主題給引出,學生很快便掌握了這節教學內容。基于學生生活經驗,對數學問題進行引出,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更便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基于學生生活實際,對數學問題進行情景化創設
有關專家認為,數學知識是深邃而枯燥的,人們對此都存在一種數學知識難以掌握的想法,造成如此局面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與生活實際相脫離。所以,為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應當以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按照相關的教學規律,使小學數學更進一步的生活化,盡量選擇一些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適應的數學問題開展教學,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關于小數加減運算的過程中,倘若一味的為學生出很多有關小數運算的題目,供學生進行計算,這樣不但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長時間的計算過程中,學生會產生厭煩情緒,不愿意如此反復的做題。如此一來,勢必會影響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然而,將數學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有效地融合,從他們的實際生活中去發現一些生活問題,進行生活化教學,就會呈現一種與之不同的教學局面。如家庭聚餐買菜的過程中,青椒的價格為2.7元,蘑菇的價格為3.7元,小白菜的價格為1.25元,要想每樣買1千克,總共需要多少錢?通過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閱歷進行有效融合,學生們的積極性被普遍的調動起來,保持了很好的學習興趣,通過計算很快的找到了答案。
三、通過融合學生生活實際,對學數名詞進行學習
與大人相比較,小學生畢竟由于年齡問題以及生活圈的限制,其生活經驗不及大人豐富,知識水平還相對較低。以至于對于許多數學名詞,很難弄懂。如銀行利息是如何進行計算的,很多學生對此比較生疏,由于其中一些名詞帶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對其中的一些概念很難理解,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等。為使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掌握,筆者在開展教學中,建議學生將每年的過年的壓歲錢存進銀行,接觸這些與之相關,又顯陌生的數學名詞。學生通過存錢的過程,很快的將這些數學名詞給掌握了。通過開展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比較緊密的數學問題的解答,讓學生充分的參與一些社會實踐,這些難以理解而又陌生的數學名詞和概念將不再陌生,更加便于學生的理解。讓學生深切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學習數學知識,就是為以后生活工作在打基礎,樹立學生數學教學的積極性,努力發奮圖強學好數學。
四、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生活所服務,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小學階段是數學學習的重要基礎,同時又是通過之一階段的學習,掌握與之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工具。通過數學知識與生活經驗的有效融合,開展生活化教學,可以對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更近一步的帶動,使其所學知識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擴展與延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探究欲望,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如在開展分米、毫米等數量單位的教學后,為學生布置一些問題,讓學生開展測量,將自己測量的數據正確的表示出來,學生有的測量自己的文具盒,有的測量書的長度,很快便掌握了這節課的知識。學習長方形教學后,讓學生對自家的客廳進行測量,然后更具一塊地磚30元的價格,計算裝修客廳的地磚開銷。這樣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參與性,而且對所學知識進行拓展,使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五、優化生活習題,拓展延伸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妥善處理教材,聯系生活實際,把社會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數學課堂教學。調整、改組具有現實意義的生活習題讓學生解答,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應用意識。如在“百分數的應用——利息”教學中,一方面多數學生對這與生活相關的知識接觸極少,另一方面利率的變化較快,所以課本例題的信息已顯陳舊,學生對利息知識也了解不多。教學中可讓學生在課前對銀行的利率、計息方法進行調查,掌握現實有用的信息,再改編重組例題,讓學生運用新的利率與計息方法來計算利息。通過對新的利率與利息稅的認識,了解國家新的相關政策,增長了知識,更鍛煉了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建文.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的滲透[J].關愛明天,2015,(08).
[2]劉景標.探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科教文匯旬刊,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