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春寶
摘要:隨著中小學生越來越多心理問題的出現,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別是青春期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重視,如何開展好青春期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了當前學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加強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應是學校、家長、社會的共同努力,要注重心靈的溝通,培養青春期學生有效調節自己的情緒,正確地對待自己和他人,保證其身心的健康發展,從而順利地度過這個“危險期”。
關鍵詞:青春期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靈溝通
青春期是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關鍵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迅速發展變化,并走向成熟的關鍵時刻,學生在這個時期最容易出現心理和行為上的種種問題。一個人的身心健康不僅包括生理健康,同時也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人的一種持續的、良好的心理狀態,人在這種心理狀態下能對外界作出良好的適應,充分發揮其身心的潛能,創造性地學習和工作。
作為一個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必須掌握青春期教育的技能,充分重視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并把這項工作滲透到班級德育工作的一切環節中去,以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以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人生和未來。
一、青春期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承受壓力能力差
情緒不穩定,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現為易急躁、易沖動,自我失控,遇到困難容易灰心喪氣,表現為焦慮、失意、注意力不集中、自信心不足。
(二)人際關系不協調
世界觀還不夠成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行為能力,但又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意識,任性、自尊心強、逆反心理強烈,對父母或老師有較強的抵觸情緒。看問題片面、做事魯莽、不顧后果,總把錯誤歸于別人,愛嫉妒他人。不善于處理與同學的關系,顯得人際關系不協調。
(三)網絡游戲超迷戀
當今網絡發展迅猛,在網絡時代里,學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網絡對他們的吸引力是異常強大的,他們喜歡借助虛擬世界來發泄,另外網絡游戲也會使一些學生魂牽夢繞,有的學生陷進去就難以自拔了。
(四)異性交往有萌動
青春期學生處于青春的萌動期,自身的生理發育日趨成熟,對異性有愛慕心理,對兩性關系意識朦朧,他們渴望與異性交往,容易出現“早戀問題”,導致成績直線下降。
二、青春期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的方法及對策
對于有思想問題的學生,教師如果既不看對象,也不講究方法,而只管板著面孔一味地進行道德說教,那不僅無法解開學生的思想疙瘩,反而還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正確的方法是:避開與學生的正面交鋒,選擇合適的時機,巧妙地借事設喻,因勢利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愉快地接受教育。
(一)呼喚“心”的教育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時常會用同一個要求、同一個模式來塑造學生,而在實際工作中會有很多的學生并沒有按照我們所設置的軌道去走。這就需要我們有一顆寬容、公平的心對待每一名學生,要多幾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學生!
對學生做到嚴中有愛,嚴中有章,嚴中有信,嚴中有度。對后進生應寬容和厚愛,這樣他們才樂于接近班主任,能對班主任敞開心扉,從而獲得教育他們的好時機。
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是會發光的金子。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我們更要懂得如何激勵學生、關懷學生。表揚的力量是巨大的,老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恬靜的微笑、一句溫柔的話語,都可以給學生帶來莫大的鼓勵與安慰。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不要吝嗇表揚,對學生的優點給予及時的鼓勵,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有著別人沒有的優點,他們自然就會發奮學習,從各方面改進自己,從而達到理想的效果。
(二)搭建“愛”的橋梁
發揮家庭教育功能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家庭影響也尤為重要。可以說,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都與其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取得家長的合作,幫助家長發揮他的家庭教育功能,對于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幫助孩子成才也是極為重要的。
(三)開展“情”的交流
可以建立班級的QQ群、微信群,大家進行網上交流,老師也可以加入討論中,這樣大家可以把平時不敢說的話和老師交流,老師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班級的許多事,有利于開展工作。
(四)做好 “戀”的處理
處于青春發育期的學生,一個突出的生理特點,就是性發育和性成熟,由此也帶來了性意識的萌芽的發展。學生開始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并對異性產生了興趣和新奇感。也有少數學生產生了初戀的情感和行為,嚴重損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育和教學活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青少年性生理發育提前,道德成熟相對落后,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同時也與學校教育不利,家庭、社會忽視引導,性信息的自發影響日益增多有關。因此,正確對待和處理青春期學生的“早戀”,引導男女學生建立正常的友誼,是德育工作不容回避的十分迫切的現實問題。
其實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孩子進入小學高年級或中學后,家長作為學生成長與發展中的重要的人,同樣起著重要作用。家長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觀念將直接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除此之外,各種社會現象、社會輿論、影視文化與傳媒等其它社會因素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可見,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任務,也是全社會的任務和職責,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全社會的支持和認可,才能得到真正開展。
北京心理衛生協會學校心理衛生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