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英運 鄧浩財 盧利國
(東莞市橫瀝醫院普外科 東莞 523460)
闌尾炎是因為梗阻或者感染等相關因素產生的闌尾炎病變,臨床治療過程中均選擇手術方法[1]。腹腔鏡方法因為創傷較小,恢復情況良好等優勢逐漸應用于臨床中。本次研究分析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與傳統闌尾切除術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將研究過程以及結果進行如下匯報。
選取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5月60例闌尾炎患者,按照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23~62歲,平均年齡(42.5±3.8)歲,19例急性闌尾炎,11例慢性闌尾炎;觀察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齡24~64歲,平均年齡(44.3±4.8)歲,21例急性闌尾炎,9例慢性闌尾炎。兩組一般資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升了數據間的臨床可比性。
對照組行傳統闌尾切除術,術前小便排凈,全身麻醉,選擇頭低足高體位,在右下腹做一麥氏切口,其切口長度為3~7cm,腹腔進探查,行闌尾系膜游離及切斷,套扎器套扎闌尾后切除,對闌尾殘端進行包埋處理,對腹腔進行沖洗,隨后實施引流。
觀察組行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均選擇連續硬膜外麻醉,頭低大約15°~30°,左斜臥位角度10°~15°。在肚臍邊緣做一切口,切口長度為10mm,放入腹腔鏡,確診后在左腹部和右腹部創建10mm以及5mm操作孔。提起闌尾末端,在腹腔中進行打結從而將系膜血運進行阻斷,通過電凝鉤或者剪刀在結扎線遠端位置將系膜進行切除,直到根部位置;和盲腸相距0.3cm、0.4cm位置處采用絲線在腹腔中進行打結,結扎闌尾根部,遠端位置0.5cm處通過鈦夾夾閉闌尾,并通過電凝將殘端闌尾黏膜進行破壞。闌尾放置在袋中后取出,以免切口出現污染,而后對患者進行檢查,未出現出血或者臟器意外損傷后將器械退出,隨后將氣體放出,終止手術。
評估兩組手術情況(手術用時、手術過程中出血量、肛門排氣用時、下床用時以及止痛藥使用比例),比對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切口感染、粘連性腸梗阻、腹腔內出血以及腹腔殘余膿腫)。
臨床癥狀表現全部消失說明效果顯效;如果患者臨床癥狀表現改善情況良好說明效果有效;如果患者臨床癥狀和治療前相比無任何變化或者改善說明效果無效。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相加。
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文中數據處理,計數資料或計量資料選擇χ2或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進行對比

組別手術用時(min)術中出血量(ml)肛門排氣用時(h)下床用時(h)止痛藥使用比例(n%)觀察組48.5±2.624.6±4.814.3±3.112.5±4.52(6.67%)對照組33.8±4.152.7±6.826.8±4.729.8±5.210(33.33%)t或χ216.584318.491112.160213.77916.667P<0.01<0.01<0.01<0.01<0.01
觀察組并發癥率較低,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對比(n%)

組別例數切口感染粘連性腸梗阻腹腔內出血腹腔殘余膿腫發生率觀察組301(3.33)0(0.00)0(0.00)1(3.33)2(6.66)對照組303(10)2(6.66)1(3.33)3(10)9(29.99)χ25.455P<0.05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較高,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對比(n%)

組別例數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觀察組3018(60)10(33.33)2(6.67)28(93.33)對照組3014(46.67)7(23.33)9(30)21(70)χ25.455P<0.05
急性闌尾炎的發病較急,少數患者會并發穿孔。急性闌尾炎患者出現穿孔之后會出現休克或者腹膜炎等一系列并發癥,進而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4]。慢性闌尾炎長時間存在會影響患者的消化功能。急性闌尾炎在必要時需要進行手術治療,而慢性闌尾炎可以選擇藥物進行治療,但是患病后期容易產生急性復發。
傳統闌尾切除術是成熟的一種治療方法,此方法操作簡單,和其他腹部開放式手術相比較而言,無較大的切口,并且不會對重要臟器產生影響。但是對于肥胖患者而言,需要將切口進行擴大,為此提升了腹部感染的發生率,進而不能夠對患者的美觀要求進行滿足[5]。與此同時,患者手術后會感受到強烈的疼痛感,進而影響其生活質量。而伴隨腹腔鏡技術水平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使得闌尾炎在治療過程中存在較大的突破,就目前而言,此治療方法為臨床有效治療方法,和傳統方法相比較而言,腹腔鏡治療方法優勢如下:(1)具有較為開闊的手術視野,可以清楚的觀察手術范圍,同時不會受到厚度以及腹壁肥胖因素的影響,進而將誤診率有效降低;(2)對于患者而言,無較大的手術創傷,進而對胃腸功能不會產生影響,并且患者手術后無顯著的疼痛現象,耐受性良好,術后可以不對患者實施鎮痛;(3)具有較低的切口感染發生率,并且腹腔粘連發生率降低;(4)患者手術后的恢復下床活動用時和傳統方法相比,其用時減少;(5)闌尾炎患者經腹腔鏡診斷,其效果同樣顯著,并且可對腹腔進行相應的觀察,可以觀察其他病變器官。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切口較小,治療效果佳,另外腹腔鏡能夠對闌尾情況進行探查,有助于降低誤診以及漏診發生率,患者在術后具有較高的評價,為此可將腹腔鏡治療方法在臨床中進行大力推廣。
參 考 文 獻
1 鄒剛,王保東.用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與傳統闌尾切除術治療闌尾炎的療效對比.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218~219.
2 張偉耀,周霞.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與開腹闌尾切除術的并發癥大樣本對比分析.中國全科醫學,2014,17(3):322~324.
3 吳延德.傳統闌尾切除術與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治療闌尾炎的療效對比分析.臨床研究,2015,23(6):32~33.
4 史文獻,韓殿冰.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與傳統闌尾炎手術的臨床療效觀察.河南外科學雜志,2014,20(3):92~93.
5 王勇,彭永光,李奕瑾,等.開腹與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穿孔性闌尾炎的臨床效果比較.臨床軍醫雜志,2015,43(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