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婷(山西師范大學,山西 臨汾 041000)
聲樂演唱所需要的腔體包括:口腔、胸腔和頭腔。其中口腔就包括口腔、口咽腔(就是如圖咽腔,位于口腔最里端的區域)和喉腔(咽腔從喉頭延伸的區域)。頭腔包括鼻腔,鼻咽腔(軟腭背后咽腔通鼻腔的道路)和鼻竇腔(隱藏在鼻腔的旁邊)。

關于“管道腔體”專業學術概念,是近年來筆者提出的一種專業學說理論,在筆者聲樂專著:《科學“hao”音發聲法與聲樂藝術》一書中是這樣闡述的:“管道腔體”是“聲樂藝術”中的一個學術性專業術語,其內涵是指在聲樂發音、發聲與演唱過程中,聲音與氣息運動所經過的途徑通道,并與之同步形成或構建的“共鳴腔體”對這條通道空間的充分擴充與伸展而形成的“腔體通道”,因為它猶如高壓輸水管道一樣直立而暢通,所以筆者形象地把它稱之為“管道腔體”。通俗地說“管道腔體”就是類似于管道一樣充滿空氣的寬闊而暢通的空間腔體,它能使聲音產生豐富的泛音混聲共鳴
呼吸,是氣息能夠循環進出的主要方式,同時是人的機體能夠正常運行的基礎性運動。而對于聲樂呼吸來說,是在無意識的基礎運動上的有意識活動,是聲樂的活力動力。物理學中物體震動才能夠發出聲音來,演唱聲樂音樂也是一樣的,通過呼吸,使氣體傳到聲帶,聲帶進行震動,從而產生我們想要的聲音,其中氣息的運動是要靈活處理的,在學習過程中,老師會說:“主動呼,被動吸”,為的是使喉嚨盡可能的減小壓力,負擔。在歌唱中,“呼”和“吸”是相反的兩個動作,兩種運動。
呼吸有呼氣,吸氣這兩大重要部分組成。吸氣按常規理解就是口腔鼻腔同時打開吸空氣,吸到“丹田”部位,要將胸部,兩肩做到絕對放松的狀態,吸氣量不能過多,會導致氣息僵化,如果太深就會壓制底部。相反氣息太少也是不可取的,氣息太少,容易導致氣息腔體沒有呈現打開狀態,氣息會停留在胸腔內。呼氣:呼氣是使聲音能夠傳送出去的關鍵所在,唱歌能聽到聲音就在于是利用呼氣將聲音穿出去。不能一次性的將聲音呼出去,這樣就不能使聲音不斷的傳出去。注意節省氣息可以在需要換氣的時候換氣順暢。氣息是與聲音同步存在的,像傳送帶一樣,如若出現什么問題就容易導致漏氣的情況發生。呼氣吸氣就像高架上來來往往的車輛一樣,要架起車輛的高架橋就需要橫隔膜和兩肋支撐,支點就起到了重要關鍵的作用。
共鳴是指當做一個物體在振動發音時,產生固有的振動頻率的基礎音響。人的聲帶是極短的振動體,它受氣息沖擊振動發出的聲音是十分微小的,通常叫“基音”,而基音頻率的振幅能激發起臨近的、同發音體基音頻率相同或近似的發音提或物體空間振動發音,這時,收迫振動體的音量立刻增強、擴大。這就是一種物理的共振現象,就是聲學上的共鳴。通過這么多年學聲樂的積累,我認為共鳴體就是我口腔、胸腔、鼻腔和頭腔打開后在我們身體內部形成一個回路的空間就是共鳴體,呼吸過程中帶動這些腔體和聲帶一起振動的這樣一個音響效果稱之為共鳴。
來展開共鳴中的三大塊。共鳴需要空間就像我所提的形成一個“回路”,空間體的擴張直接為共鳴提供有利條件。第一個是胸腔共鳴,就是做好胸腔的擴大。需要注意的是胸腔擴大不能有擠壓和緊張的感覺。第二是口腔共鳴包括口腔、口咽腔和喉腔??谇还缠Q它讓我們在發聲時聲音明亮清晰、字音貼切。在我們演唱中音時,主要依賴于口腔共鳴,以他為主,其他共鳴區為輔??谇皇强勺児缠Q,又是高音和低音的中間銜接處,口腔則成了我們咬字清楚的部分,歌唱中口腔共鳴極為重要。第三是頭腔共鳴,就是包括鼻腔、鼻咽腔和鼻竇等。在歌唱中,頭腔共鳴對于音域的擴張很關鍵。在我的學習過程中了解到中音低音比較難通過訓練解決拓展問題,可是許多高音就可以通過訓練頭腔共鳴而得以解決?,F在活躍在國內外聲樂舞臺上廖昌永老師,雖然是一位男中音歌唱家,但是他也完美的呈現了眾多的男高音作品例如男高音歌劇選段《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頭腔共鳴在完善音質,對確保歌唱的輕松、省力性和持久性都有著相當重要的作品。頭腔共鳴是我們演唱高音和真假聲轉換控制的必要條件。
演唱一首歌曲時,應該發聲和吐字清晰,只有這樣才能夠將演唱者的情感通過歌曲傳達給聽眾,同時也將歌曲中的思想充分表達出來。因此,我們認為聲樂演唱中的準確的吐字,對于歌曲演唱極為重要。
咬字的含義。咬字是指字頭部分,在漢語表達中除個別的地方,如韻頭、韻腹、韻尾等部分,與單韻母構成有關外,其它漢字均會有涉及到韻頭。因此,語言表達過程中,韻頭發音是否清楚,直接會對歌唱表達清晰產生影響。基于現代歌唱語言的理論,如果想得到準確的發音,我們首先需要將介音和輔音,阻止于口腔內,并將會觸及氣流外,同時還要求咬緊字頭。
吐字的含義。咬準字頭后,幾乎在同一時間,就要通過元音與元音的發音拼寫將字音發送出來,韻母一般含有三個成分,即頭部、元音、輔音。用作介母的元音稱為韻頭,也就是頭部,用作主元音的稱為韻腹,也就是元音,用作字尾的稱為韻尾,也就是輔音。如果我們把字頭的發音稱為“咬字”,那么字腹中的韻腹與字尾中的韻尾、輔音的發音則被稱為吐字。我國民族聲樂理論中的吐字方法,稱為“四呼”—“開、齊、撮、合”,是指字在口中的部位和著力點。
筆者旨在通過對本課題的探究,讓大家了解聲樂演唱各個要素的概念,樹立良好的整體意識,引導廣大聲樂演唱者有一個比較正確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