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玲 王冕 唐璐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媒體開始頻繁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并且通過各方面影響并促進著社會的發展。高校作為社會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作為高校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新媒體時代的沖擊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新媒體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新媒體作為當今大學生重要信息來源、溝通交流的工具,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高校務必要重視新媒體建設,同時要注重科學運用新媒體創新建設校園文化,開展更多吸引學生又富有教育內涵、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從而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關鍵詞】新媒體 校園文化建設 創新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026-02
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現狀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51億,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24億,網租約交通工具、網上外賣、網絡購物等逐漸成為個人互聯網應用的主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人們越來越離不開互聯網。新媒體作為一種在互聯網思維基礎上的媒體傳播工具,被人們廣泛使用,尤其是大學生群體。近年來,高校大學生已經成為網民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在改變大學生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在改變著他們的學習方式、思考方式及交流方式,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形成起著重要影響作用。
二、高校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校園文化活動內涵建設不全面,缺乏長久影響力
新媒體已經成為當今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媒介,新媒體不單是信息傳播工具同時還是利益導體,大學生本身思想不夠成熟,缺乏理性思維,社會自我認知模糊,對于新媒體帶來的巨大信息量缺乏辨別能力,對社會事件的認識存在片面性,容易被社會輿論引導,產生極端事例。同時,大學生覺得微博、微信、QQ等新媒體平臺是自由發表言論的平臺,隨意在網絡上發表意見,引發校園不良輿論事件。
校園文化活動是在團委等其他相關教師監督指導下由學生進行開展的,學生思維跳躍,加上思想不夠成熟,其主導開展的校園活動不具有長久性、缺乏典型力量,娛樂性過強不夠高雅,多數呈“快速式”特點,活動開展完學生們也已經遺忘,對學生們的影響極低,對營造濃厚校園氛圍不起作用。綜上所述,高校的校園文化活動主題思想不夠明確,校園文化內涵建設不全面。
2.新媒體的受重視程度低且使用率低,不利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當前高校仍在使用非常傳統的新聞媒介,對新媒體的重視程度較低,高校對于新媒體仍存在錯誤認識,其認為新媒體不應占據校園文化主要傳播地位,新媒體太過于社會化,不適合在校園中作為主流校園文化的傳播媒介。部分高校雖然重視了網絡建設,但仍擺脫不了對新媒體的不信任,堅持自己開發屬于自己高校的網絡平臺,拒絕使用使用率較高的新媒體平臺,如微信、微博等,但其自主研發的網絡平臺訪問容量有限、內容不夠豐富,吸引不了學生使用,對于校園文化建設未起到積極有效的幫助。
3.線上線下活動銜接不上,缺乏推廣及時性
基于新媒體出現在高校師生生活中的頻率越來越高,目前高校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普遍采取線上線下結合開展的方式進行,但一直存在線上活動跟不上線下活動,總是出現線上活動的前期宣傳、跟進報道、后期報道不及時,或者是報道時過于呆板無趣,原本極具特色的活動卻受人詬病,給校園文化活動減分不少。
4.網絡輿情監控不夠全面
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新媒體工具日新月異,高校工作人員對學生常用的新媒體平臺掌握不夠全面,且高校教師缺乏對新媒體的豐富使用和了解,對于加上高校自身的媒體平臺覆蓋面小、使用率低,對學生的信息獲取及反饋不及時,從而導致對學生的網絡輿情監管存在滯后性。
三、高校如何運用新媒體創新校園文化建設的解決對策
1.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思想引領,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思想就是為了培養人才,要想培養人才,首先要注重理論培養,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可基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對大學生加強理論認識,提高思想認知,樹立正確人格,堅定理想信念。高校還應專門開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系列課程,同時開設實踐環節,讓學生們學習理論的同時,通過實踐加深對理論的理解,通過理論指導實踐讓學生們清晰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正含義,明確青年大學生一定要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次,以黨團建設為依托,培養一批思想過硬的學生黨員、團員,在學生群體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為建設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奠定有力基礎。最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校園文化活動中去,通過素質拓展、游戲互動、競賽等的形式開展妙趣橫生的活動,吸引學生參與到校園文化活動中來,同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寓教于樂,一舉兩得。
2.加強校園媒體工作者工作素養
近兩年,新媒體工作者已經成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者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培養一批得力媒體工作者,塑造一支能打能創造的新媒體建設隊伍,對于校園文化建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新媒體建設隊伍是否給力對于一個高校的校園文化的推廣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同時還能擴大其在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增加關注度,受廣大學生追捧,甚至會產生“明星活動”效應。那么要想獲得這樣的影響力,新媒體工作者必須提升勘測網絡輿情的潛意識,提高輿情判斷力、新聞敏銳度。高校可通過組織開展專家講座、辦公軟件培訓課程、新媒體平臺研討會等形式的活動,增強媒體工作者對新媒體的認識,提升媒體素養。
3.加強新媒體平臺建設的重視,促進多媒體融合,提高使用率
高校應重視那些在學生群體中較受歡迎的新媒體平臺,如微博、微信等平臺,重視這些平臺在學生群體當中的宣傳效力。高校應正確認識新媒體時代的優勢以及他對傳統媒體沖擊的結果,過去的校報、學校主頁雖然依舊存在,但卻不在學生群體中廣為傳播,信息傳播速度已經滯后。高校應該順應潮流,順應時代發展,積極響應互聯網時代的變革,改變校園信息傳播渠道,巧妙運用新媒體平臺,搭建一個適應潮流的校方發生媒體端口,如建立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眾平臺等公共發生口,開設“解憂雜貨鋪”、“榜樣在身邊”等特別欄目,收集大學生們的民生問題,為同學們排憂解難,主動討論學生們關注的熱點問題,并請資深教授權威發聲,積極引導學生正確關注事情導向。
4.加強輿情引導及校園網絡監管力度
高校要建立一支以教師為首,學生干部為輔的網絡輿情監控隊伍,及時勘測學生網絡思想動態,全面掌握網絡輿情。同時,除了學生干部,學生工作干部教師要建立網絡信息員隊伍,搭建輿情勘測信息網絡,多層鋪開,全面監管學生的輿情動態,及時獲取相關信息。
四、結語
高校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和高等教育相結合的產物,我們應本著“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德育精神,靈活、合理、科學應用新媒體,創新校園文化建設形式,豐富校園文化,從而培養全方面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丁瑞.新媒體時代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聞研究導刊.2017(10):275-276
[2]徐莉.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人才培養關系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2017(11):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