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鴿
【摘 要】本文結合獨立學院學生的狀況,網絡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從網絡環境下心理健康知識宣傳、特殊學生建檔跟蹤、心理健康咨詢預約和咨詢、“心靈之約”講堂開展、心理危機干預等五個方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較好。
【關鍵詞】獨立學院;心理健康;網絡環境
中圖分類號: G4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06-0077-002
【Abstract】This artile combines the situa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the impact of the network on students, from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publicity,special students set up file tracking,mental health consultation appointment and consultation,“the psychological pact”seminar,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and other five aspects to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ork.It is good results.
【Key words】Independent Institute;Mental Health;Internet Environment
教育部辦公廳頒發《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確了開展大學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項工作的主要任務、內容及途徑方法,于2010年又發布《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試行)》文件,對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各高校也將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
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同等重要,有不舒服、小的疾病,需要及時治療,否則小病會發展到大病、無法醫治。但一般人往往對心理健康有誤解,被認為心理有問題,就是精神不正常,內心郁悶、壓抑,也不知道如何排解。個別同學由于自卑心理作祟,不敢與別人交流,自己內心痛苦無法排解,長期悶在心理,進而影響了學業,阻礙了個人的發展。
近年來,由于大學生中有留守兒童經歷的學生的增加,網絡覆蓋面廣,智能手機普及到人手1—2部手機,網絡已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本文結合學生經常瀏覽的網站、貼吧、博客等媒體情況,探索在網絡環境下獨立學院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對策。
1 獨立學院學生狀況調查
本文就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對600名獨立學院大一、大二、大三在校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學生中是獨生子女的為302名,占50.3%;城鎮戶口學生有252人,所占比例41.2%;有留守兒童經歷的學生為54人,所占比例9%;學生中手機覆蓋率、使用率為100%;每天瀏覽手機網頁時間在1個小時以上的學生有522人,所占比例87%;調查學生中掛一科的有362人,掛兩科及以上者有87人。
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本次調查獨立學院學生比較全面,抽取樣本能夠反映獨立學院學生的整體狀況。
2 網絡環境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獨立學院學生經常瀏覽的網絡涉及到幾個方面,就業網站有應屆生網、大學生英才網等,專業學習相關網站,超星、方正、書生之家等數字圖書館,中國知網、重慶維普等學術期刊網站,百度、谷歌搜索引擎,各類相關考研網站,貼吧、微博、微信、QQ等常用交流平臺。
通過訪談河南科技學院新科學院在校學生了解到以下內容。學生反映使用網絡查詢資料很方便,有助于學習、生活,但在使用網絡時也出現一些問題,自制力比較差的沉溺于影視視頻、網絡游戲,有些瀏覽相關網站時,涉及到一些信息真偽不容易分辨,在社交平臺軟件中分辨不清好壞人等。還有一些學生,抱有僥幸心理,限于校園貸的陷阱。
3 網絡環境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策
針對獨立學院學生家庭、個人成長經歷、使用手機上網、學習等情況,結合學生網絡對學生的影響,獨立學院從五個方便采取網絡環境下開展心理健康工作的對策。
3.1 網絡環境下心理健康知識宣傳
獨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結合學生經常瀏覽的本校貼吧、院系級微信平臺、微博等,安排專人注冊相應交流媒體平臺,定期不定期發布心理健康各模塊知識,在模塊知識中穿插心理小測試,心理電影、心理小說,心理案例分析等,通過以上內容的發布,使瀏覽的學生對心理健康有一個正確的了解,改變以往看到心理健康就神經繃緊,如臨大敵,把心理健康看成和身體健康同等重要,有不良情緒,心理壓力無法排解時,及時找專業人士進行咨詢,疏解困擾,調整情緒,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3.2 網絡環境下特殊學生建檔跟蹤
獨立學院在校生中特殊學生主要包括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習困難學生、身體有缺陷學生、家族有精神病史學生、失戀學生、家庭突發事件學生、因處分或掛科多畢業拿不到學位證的學生。針對以上特殊學生情況,為了更好地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將安全隱患消滅于未萌和無形,可以在網絡上對特殊學生進行建檔跟蹤。
新生輔導員可以下載百度網盤,在學生入校時,統計學生家庭人口數、父母工作單位及聯系方式、家庭詳細住址、社會關系等,填入學生信息專用表格,后期不斷更新加入內容,包括學生入校時心理測評、身體健康狀況,每學期考試成績名次、評優評先、學生干部擔任、組織發展、獎助學金評定、各類考級證書、家庭突發變故、參與社團活動表現等。將收集到的學生各類信息及時進行統計更新,同時收集學生的各項紙質材料,掃描保存到百度云盤,將特殊學生進行重點標注,定期不定期談話,并做好記錄。避免輔導員更換時,特殊學生信息不能及時掌握,引起惡性事件的發生。
3.3 網絡環境下心理健康咨詢預約、咨詢
獨立學院由于建校時間短,師資短缺,專門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業人士少,會導致一些咨詢工作不能有效、及時開展。加之有個別學生不愿去心理咨詢室,不希望讓別人了解自己的情況,更不愿意將一些私密問題,諸如家庭變故、婚前性行為讓別人知道等,因而不愿進行當面咨詢。
針對以上師資不足、學生不愿當面咨詢的情形,獨立學院建立了一些“心靈之約”QQ、微信號,并公布于學生,這些交流平臺號由兼職心理咨詢老師負責,上班期間隨時在線,學生有問題可以及時聯系相關老師,進行網上咨詢。
3.4 網絡環境下“心靈之約”講堂開展
目前各個高校都開設有32學時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該門課程講授的內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概述、大學生自我意識、大學生人格發展、大學生學業心理、大學生愛情心理、大學生人際關系心里、大學生擇業心理、大學生情緒管理、大學生挫折管理、大學生心理咨詢與測量等內容。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對心理健康相關知識及如何自助、如何助人有個基本的了解,學校開設此課程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該課程學習,使學生能夠做到遇到心理困惑時,能夠自助。其實效果不佳,據調查,多數學生反映只是明白相關內容的道理,具體如何做,借鑒意義不強。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是在大一第一學期開設,可是學生所遇到的問題在每個年級、每個學期都不太一樣,加上不是專業課程,學生重視不夠,學完后就束之高閣,不再打開,再次遇到問題,仍舊是束手無策。
獨立學院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結合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結合優秀傳統文化,結合本校學生實際情況,結合不同階段學生所面臨的問題,利用博客、微信平臺公眾號,發布一些心理往屆學生中的典型案例,并進行分析,以期學生的成長成才有所幫助。
3.5 網絡環境下心理危機干預
獨立學院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主要由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院系輔導員和學生工作負責人等共同負責。為了避免出現惡性事件,獨立學院采取各種措施,諸如建立了三級預警機制、在每棟宿舍樓成立心理咨詢室等,將發現、上報問題交付給心理委員、宿舍長、班長等,以期隨時有問題,隨時解決。但是隨著網絡覆蓋面大、智能手機普及,仍有一些影響安全隱患的事件不能及時被發現。
獨立學院可以借助網絡,進行心理危機工作干預。安排專人負責本校學生經常瀏覽的貼吧、微博等留言平臺。尤其需要常關注本校貼吧,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危機干預。
【參考文獻】
[1]馮帆.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4(13),270-271.
[2]儲璧茜,基于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研究[J].商業經濟,2014(10),112-114.
[3]張俊等,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30),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