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俊
摘要:本文介紹精益生產管理的概念和發展,分析并總結了標準馬達公司實施精益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基于此提出了馬達行業推行精益生產管理的幾條對策,以期為相關行業企業推行精益生產管理的改進提供實踐參考。
關鍵詞:標準馬達;精益管理;對策
依據國家“十二五”“十三五”規劃提出,我國制造業面臨著重大問題和發展機遇。有關國內制造業及相關行業的發展前景,致力于轉變傳統工業的生產模式和管理思想,學習先進管理方式,大力扶植并精心培養新興制造產業的發展,加速傳統制造業的信息化推進工作。作為廣東地區一家五金制造企業的代表,標準馬達公司以生產和加工馬達為主業,依賴于過去廉價勞動力成本“好時光”帶來利益已成為過往。隨著勞動力成本逐年增加,市場經濟日益開放,競爭日益激烈,原先的成本優勢逐漸消失,標準馬達公司遭遇了新的發展瓶頸。因此,探索適合馬達公司的精益生產管理模式,降低企業成本成為標準馬達公司的必然選擇。
1.精益生產管理的概念及發展
精益生產主要體現在“精”和“益”,其中“精”體現為恰當、精良的思想,而“益”則體現為收益、產出最佳的意思。精益生產已經應用于醫院、物流、餐飲等服務業,其概念也得到極大的豐富,其核心是對生產狀況不斷改善,消除一切生產中不必要活動以減少浪費,包括人力與原材料方面的浪費來指導生產,體現在三個“主義”上,即顛覆成本主義、反對浪費主義和追求完美主義,在不斷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追求盡善盡美。
21世紀以來,越來越多企業轉變成為精益生產管理的先進模式,不斷在生產實踐中提出自我的觀念和改進方法。現代精益生產管理不再局限于一個車間或者幾條生產線之間的精益實踐,將拓展到上下游的供應鏈一體化企業群之間,精益管理也必將越來越重視對企業實際生產和服務所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對于精益管理在制造行業的發展,永恒不變的主體主要包括:(1)追求高質量生產目標;(2)遠離任何形式的浪費;(3)更加注重人本管理;(4)更加注重精益供應。
2.標準馬達公司實施精益生產的問題分析
標準馬達是專門制造微型直流電機的一家以制造業為主的企業,1995年在香港設立總部,工廠設立在廣東韶關始興縣。截至目前,始興縣標準馬達生產有限公司共有6幢廠房、52條生產線及可以生產馬達外殼、轉子芯片的高速自動沖床20等余臺。隨著公司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新員工的大量涌入,精益生產不能主要依賴于“老師傅”教導新員工的方式,這已經不能推動真正意義的精益生產。現場調研表明,標準馬達公司車間的基礎管理還不夠扎實,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包括下面幾個方面:
(1)車間衛生狀況有待改善。馬達生產線上需要繞線浸漬,而浸漬經常導致設備操作臺和地面的不干凈。員工佩戴專業的手套進行操作,但是對于手套的清洗工作,卻做得不到位,隨意放置于操作臺旁邊。組裝收尾環節,包裝紙的處理則極為隨意,影響到整個區域環境的整潔度。
(2)車間物品稍有混亂。馬達生產車間滿足員工提出的要求,準許員工攜帶專屬于員工的物品存放點,比如衣服、水杯、鞋、手機以及充電器等。員工生活用品進入車間給其帶了方便,但是卻對物品擺放帶來了難題。
(3)員工的紀律性不足。馬達組裝車間工作比較單一,這是生產車間的通病。因此,難免出現員工紀律性不強的現象,特別是進來的員工、年輕員工。在馬達車間,員工隨意走動是最常見的現狀,走向飲水機,或者廁所,或者取零部件等。
(4)看板管理較為落后。看板在馬達生產車間生產中發揮的作用不夠,組織車間上下工序之間存在等待的現象。有的工序完成時間快,有的工序則需要較多的時間,而相應的員工安排卻不夠,導致在時間長的工序(如繞線、螺絲、浸漆等)出現堆積。
(5)設備管理不夠完善。馬達組裝車間是傳統式“推動”生產方式,幾條生產線在一個車間,是混合式生產線。由于型號和產品的種類較多,混合型生產線比較實用,能夠隨著產品型號的變化而調整,為小批量多樣化生產帶來了便捷,同時也為設備管理帶來困難。
(6)人員管理不夠明確。員工在車間閑逛、閑聊的現象屢禁不止;一些員工看上去很忙,但是產量卻很低;員工之間的團隊協作精神不夠,整體素養偏低,對于公共環境的愛護和保持做的有所欠缺。歸根到底,生產人員的工作職責和與之相關的責任不深明確。
3.馬達公司推行精益生產管理的對策
3.1優化看板管理,提高車間生產效率
看板管理是保障車間按時、按質生產的手段之一,是準時化生產的必備措施,有效的看板能夠提示操作人員和車間管理員明確在制品在何時、何地以及即將送達何處生產線,工作日的生產量等。
3.2優化現場管理,改善現場管理考核方式
提出符合馬達車間的7S管理條例,提高員工素養、安全和節約意識,對生產考核進行改善,“多勞多得”激勵員工。
3.3優化生產管理中的生產操作和生產布局
針對馬達車間的生產操作動作,進行規范化和標準化,生產線的布局進行更新升級,設計符合現代生產設備要求的生產線布局形式,以符合車間作業情況。
3.4優化生產管理人力資源,以人為本
馬達車間需要保持優秀青年員工和管理人員,需要對人力資源進行優化,做好精益生產的培訓工作,最重要的是對績效評估進行改善。
總結
精益生產管理的實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善的事情。為確保精益生產管理變革的扎實推進,需要有序地實施和改善車間生產情況。例如培訓工作的跟進,績效考核的改善,以及企業文化的培養等,將精益思想、原則等深深植入車間文化,精益求精,永無止境。
參考文獻:
[1]大野耐一.豐田生產方式[M].謝克儉,李穎秋譯.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11-15.
[2]嚴福榮.如何在企業中推行精益生產[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06):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