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紅梅
摘 要:基礎教育是一個國家和地區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石,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基礎教育。本文闡述了重慶市社會經濟發展現狀以及基礎教育發展現狀,進而對重慶市社會經濟發展與基礎教育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經濟發展 基礎教育 相關性
基礎教育是一個國家和地區最低限度的知識教育,國家和地區在任何時候都應該重視基礎教育的發展。完善的基礎教育是優秀高等教育的前提,是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石。
一、重慶市社會經濟發展現狀
根據重慶市委、市政府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堅持深入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近年來,重慶市經濟實現了持續穩定增長,發展質量效益同步提升。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
全市經濟發展初步核算,截至2016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558.76億元,比上年增長10.7%。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10728.77億元,增長10.9%。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7902元,比上年增長9.6%。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8%。其中食品價格上漲4.7%。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1.4%。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1.6%。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下降1.1%。農產品生產者價格上漲9.8%。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27.9億元,比上年同口徑增長7.1%。其中稅收收入1438.4億元,增長6.0%。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001.9億元,增長4.9%。截至2016年,全市共有各類市場主體214.45萬戶,比上年增長10.7%。其中,內資企業66.49萬戶,外資企業0.60萬戶,個體工商戶144.41萬戶,農民專業合作社2.95萬戶。2016年新發展微型企業9.05萬戶,年末微型企業達52.06萬戶,增長16.8%。以上經濟數據可以看出,全市社會經濟發展保持了穩中求進的發展態勢。
二、重慶市基礎教育發展現狀
(一)我國基礎教育發展概況
我國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小學教育、普通中學教育(初中、高中)。 1949年以前,中國的基礎教育十分薄弱。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非常重視發展基礎教育,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普及教育。特別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基礎教育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新中國成立60幾年來,中國的基礎教育事業取得了巨大成績。
(二)重慶市基礎教育發展概況
直轄市的設立,重慶基礎教育伴隨著直轄的腳步邁進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面對重慶直轄、三峽工程建設、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中共重慶市委教育工委、重慶市教委在重慶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結合重慶基礎教育工作實際,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為動力,以提高質量為根本,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宗旨,基礎教育總體水平不斷提高。基礎教育管理體制不斷完善。按照國務院規定,實施以財政撥款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為輔的投入體制。
截至2016年全市共有中等職業學校182所,普通中學1120所,小學2979所,幼兒園5109所,中等職業學校招生13.77萬人,在校生40.16萬人,畢業生12.62萬人;普通高中招生19.97萬人,在校生60.68萬人,畢業生21.92萬人;普通初中招生33.17萬人,在校生96.60萬人,畢業生31.91萬人;普通小學招生33.46萬人,在校生209.82萬人,畢業生32.17萬人;學前教育招生42.18萬人,在校生93.26萬人,畢業生35.54萬人;初中入學率為99.80%,小學入學率為99.99%。
2017年重慶市基礎教育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一是推進公辦園和普惠性園建設,全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4.5%,普惠園覆蓋率達77%,比上年增長2個百分點。二是統籌推進區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合川、南川等9個區縣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認定,基本均衡區縣達到35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縣完成率達到87.5%。三是加快主城區新建小區配套學校建設,完成投資34.7億元,新建配套中小學(幼兒園)36所。四是實施普通高中發展促進計劃,制定《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立項建設30所特色示范普通高中。
三、重慶市社會經濟發展與基礎教育相關性分析
(一)基礎教育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勞動力
基礎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對基礎教育重視程度高的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對基礎教育重視程度低的國家和地區,自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越低,這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得以驗證。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有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勞動力人口為其服務,重慶市作為以農業發展為主的地區,基礎教育的發展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礎教育的發展能夠全面提高城市勞動者的智力和體力,從而提高勞動者的質量多樣化勞動者的形態從簡單的勞動力向復雜勞動力轉變,進而推動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
(二)基礎教育為社會經濟發展提高勞動者素質
重慶市通過發展基礎教育,讓全民具備良好的基本素質。基礎教育促進地區勞動力現代化,即國民素質現代化,促使國民素質的全面提高,是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必要的因素。重慶市地區社會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地區勞動者整體素質的提高。
(三)基礎教育為社會經濟發展提高勞動者技能
重慶市直轄以來,政治、經濟、文化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社會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勞動者技能的提升。中等職業教育作為基礎教育體系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最新數據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重慶市共有中等職業學校182所,中等職業學校招生13.77萬人,在校生40.16萬人,畢業生12.62萬人;為重慶市社會經濟發展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專業技能的勞動者。地區經濟的發展與勞動者技能相輔相成。
綜上所訴,基礎教育在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想要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重視當地的基礎教育。
參考文獻:
1.2016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重慶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
2.重慶基礎教育發展總概況,網絡文獻;
3.2017年重慶市基礎教育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網絡文獻。
注:本論文為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重點課題“重慶市構建服務區域發展的多元知識結構的中小學職業教育體系模式研究”課題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2015-JC-003)